分享

痈疽肿毒、发背、一切无名肿毒(汇编)

 遇见I中医 2021-12-17

​  ⊙ 专治痈疽、发背、一切无名肿毒, 不论发在头项腰脚等处,并皆治之。未溃即散,已溃败毒收口。病重者不过数剂即愈。

 忍冬汤: 金银花藤(连枝带叶)五两(如无鲜者,或用干金银藤四两,干金银花五钱代之),生甘草一两,煎至一大碗,加入无灰黄酒一大碗,再煎数沸,共成一大碗,去渣,分作三服,一日一夜吃尽。《镜花缘·第三十四回》

  ⊙ 金银花,昧甘,气平,其性微寒,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毒未成能散,毒已成者能溃。但其性缓,用须加信,或用酒煮服,或掏汁搀酒顿饮,或研烂拌酒厚敷。若治瘰疬上部气分诸毒,用一两许时常煎服极效。《景岳全书·卷四十八·本草正上》

  ⊙ 金银花,甘寒,清热解毒。治痈疽肿痛杨梅,一切风湿诸毒、瘰疬、血痢,疗毒安后发渴,补虚。疽未成,能拔毒而散; 已成,能托毒而穿。或掏汁和酒顿饮,或研烂掏和酒厚敷。生藤力更大。《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六·本草上》

   ⊙ 治一切痈疽恶疮,不论发在何处,或肺痈、或肠痈,初起便服奇效:金银花五两,甘草一两,酒一碗,煎服。《医方集解·痈疡之剂》

  ⊙ 凡人痈疽,发于背上、或生于头项、或胸腹、或手足臂腿腰脐之间、前阴粪门之际,一服立消,已溃者即敛: 金银花四两,蒲公英一两,当归二两,元参一两,水五碗,煎八分,空心服一剂,尽化为无有矣。切勿嫌药料之重,减去分两,则功亦减半。

 [庚生按]: 此方消散红肿痈毒疔疖及高肿疼痛之证极效。如平塌麻木色白之症不可用。《串雅全书·卷二·痈疽》

  ⊙ 一切痈疽: 赤小豆四十九粒为末,用水调涂,无不愈者。但其性黏,干则难捣,入苎根末少许,则不黏矣。此法尤佳。《串雅全书·内编·卷之四》

  ⊙ 凡一切痈疽疮疡,虽溃烂几绝,赤小豆研细末敷之立效。赤小豆色赤属火,心之要药,其性下行,入阴分,通小肠,治有形治病,消瘕散肿。《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七·本草中》

  ⊙ 治便毒痈肿如神。立消散:全蝎(炒),核桃(去壳肉只用隔膜,炒),等分为末,空心温酒调服三钱,午后再服三钱,三日全愈。《串雅全书·卷二·立消散》

  ⊙ 治发背痈疽,未成巳成,已溃未溃,痛不可忍者。二仙散:贝母(未溃用五钱,已溃用一两),白芷(未溃用一两,已溃用五钱),作一剂,水酒同煎服。《疡医大全·卷九》

⊙ 治一切毒肿,痛不可忍:蓖麻子仁捣敷,即止也。《肘后方》

⊙ 一切恶疮不愈,白蜜敷之必效。《疡医大全·卷三十五》

   1、一切无名肿毒,发背痈疽:五倍子末二两,藤黄二钱五分,研细,醋调围之。

   2、背疽恶疮,收口长肉法:用青蔗渣晒燥,煅存性,研极细,以小竹管如疮口大者一个,稀绢包其头作筛,筛药末填满疮孔,膏药盖之。

   ⊙ 腐肉生肌,恶疮、臁疮去腐生肌

  巴豆膏: 单味巴豆炒焦,研如膏,须临用时制之,庶不干燥。

    如发背中央肉死,涂之即腐;未死,涂之生肌。恶疮、臁疮久不收敛,内有毒根,以纸捻药纳之,毒板去即敛。

  ⊙ 治发背、痈疽疼疼洳锥剜不可忍,登时痛止如神

   芙蓉膏: 芙蓉叶、黄荆子各等分为末,共入石臼内捣极烂,用鸡子白调搽患处留顶,如烟雾起立瘥。此方用在未溃之前或将溃之际,治发背、痈疽疼疼洳锥剜不可忍,登时痛止如神。《外科百效全书·卷一·敷洗熏割·11页》

    ⊙ 治火丹,两臂红肿而痛,用百合研细末,白糖共捣烂敷之即愈。《冷庐医话·卷五·杂方》

    ⊙ 痘毒溃烂不愈: 干百合为细末掺之,数次而愈。《疡医大全·卷之三十三》

    ⊙ 对口恶疮(生于颈上两边毒疮): 在一碗苦菜捣汁中加入一匙姜汁,用酒送服。同时用药渣敷疮一二次,即可痊愈。苦菜的汁是白色,涂抹在疔疮肿痛之处,能拔出病根。

    把汁滴在皮肤化脓处,立即能使脓溃烂,脓汁排出。

   点在瘊子(皮肤上出现的黄褐色小疙瘩,不痛不痒)上,瘊子自然脱落。还能敷贴在蛇咬处,消蛇毒。能明目治各种痢疾和血林痔痿疾病。《本草纲目·苦菜·298页》

   ⊙ 疳疮疔毒: 将蒲公英捣烂后敷涂患处,同时捣汁和酒煎服。《本草纲目·蒲公英·299页》

   ⊙ 突发肿毒: 用升麻磨醋,随时涂搽。《本草纲目·升麻·122》

  ⊙ 痈疽肿毒: 鱼腥草鲜叶,火上煨熟,贴痈疽肿毒,可做吸出药吸出脓毒。又法:鲜叶一握,草纸包,浸湿,置火灰内煨熟取出,融化似泥,敷伤处,如为弹片伤,其片自然拔出; 其他如痈疽肿疡拔脓,均有卓效。此为醴陵鉴约真同志特地自华东师范大学致函编者,谓彼曾亲见日兵治弹片炸伤,用此立愈,后依照此法,无不应手奏效云。

   疗疮发背:新鲜鱼腥草捣敷,痛一两吋,不可去草,一两日即愈。《叶民间单方·121》

  ⊙ 治痈疽赤肿: 白芷、大黄等分,为末,米饮服二钱。《经验方》

⊙ 治肿毒热痛: 醋调白芷末敷之。《卫生易简方》

  ⊙ 治瘰疬流注肿块,或风寒袭于经络,结肿或痛: 香附为末,酒和,量疮大小,做饼覆患处,以热熨斗熨之。未成者内消,已成者自溃。若风寒湿毒,宜用姜汁作饼。(《外科发挥》) 

 ⊙ 一切无名肿毒、恶疮、痈疽

 1、一切无名肿毒、发背痈疽:五倍子末二两,藤黄二钱五分,研细末,醋调围之。

 2、背疽恶疮,收口长肉法:用青蔗渣晒燥热煅存性,研极细,以小竹管如疮口大者一个,稀绢包其头作筛,筛药末填满症孔,膏药盖之。

 3、背痈及一切大毒: 用大蟾蜍一个,剥取全皮,针刺数孔,将皮之外面向患处贴之,大能拔出毒气,且包住疮口不令长大。指头疔亦可包,而疗疬溃后口不敛者、及痘后回毒亦著奇功。但切纪不可将皮里面着肉,恐咬合不可揭!《王孟英全书·739页》

  ⊙ 凡痈疽初起、及热结肿痛、痞积诸病,葱与蜜其性相返,而外治藉其相济,更多神妙,涂之捷效。从此引伸触类,可得用药之巧。《全书·归砚录卷二·371页》

  ⊙ 治一切疮疽胬肉突出,不问大小长短,用藜芦一味为末,以生猪脂和,研如膏,涂患处,周日易之。(外科枢要·卷四·治疮疽名症附方),《百家·黎芦·1114》

  ⊙ 治一切痈疽、疮疔、疳痿、恶疮、下注、臁疮溃后、外伤风寒、恶汁臭败不敛、并主之: 木香、黄连、槟榔等分为末,油调频涂之,取效。(和剂局方),《百家·黎芦·156》

​  ⊙ 治痈疽发背(槐花善解热毒): 治痈疽发背,或人中热毒,头晕眼花,口干舌苦,心惊背热,四肢麻木,或有红晕在背后者: 取槐花一大把,铁勺内炒成褐色,以酒一盅渍之,乘热饮酒,一汗即愈,如不愈可再服。并可治一切脓肿之证。《张大昌医论医医案集·198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