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夜读日思 2021-12-17

「我们的生活,要么读书,

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作者|乔公子  诵读  |  婷婷姐姐

【夜读日思】 原创出品

今天,有个诗人,过1000岁生日,你知道他是谁吗?

1075年,这个诗人54岁了,坐船停泊在瓜洲,写下了一首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他,就是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中国改革先驱者。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一生是辉煌的,也是充满争议的,典故颇多,今天,我们一起聊聊他的故事。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15年在《致萧子升信》中认为:王安石,欲行其意而托于古,注《周礼》,作《字说》,其文章亦傲睨汉唐,如此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而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

公元1021年12月18日,正好是1000年前的今天,王安石出生在官宦人家,老爸叫做王益,担任临江军判官,后来官至江宁通判,相当于南京市常务副市长兼常委纪检书记,从五品。王安石从小随父亲四处任职,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政治经济,耳濡目染,可以说,用功读书、聪慧异常的官二代不是凡夫俗子可比的。

少年王安石已经很有理想和抱负了,他觉得修身治国平天下才是自己的志向,他觉得父亲的官职不算什么,自己早晚要超过他。有一次随父亲进京汇报工作,认识了曾巩,就是后来也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那个,他俩成为了好朋友,曾巩向欧阳修推荐王安石的诗文,深受赞赏。

可惜,幸福生活总是短暂的,就在他雄心勃勃的时候,19岁,父亲病逝,家道中落,过了三年多相比以往很艰苦的日子。他等不及了,他要靠自己改变命运,于是,满腹经纶的他迫不及待的去京城汴梁参加科举考试,渴望考取功名,建功立业。

本来,按照成绩,他会成为状元,可惜,枢密使晏殊的实在亲戚叫做杨绘也是考生,被内定为状元,王安石只获得第四名,本来就挺郁闷的,晏殊还告诉他,要度量大一点,学会忍耐,明目张胆的作弊后还以领导权威压制,王安石别提多憋闷了,但是,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不忍又能如何呢?这也为他后来的变法主张改革科举选拔真才实学的人埋下了伏笔。

考试后为官,他选择了不走寻常路,放弃京官的可能,选择到地方工作,增加阅历,干点实事。

第一站,他去了扬州知府韩琦去当佥书判官事,相当于法庭庭长兼检察院副检察长,审理案件。刚当上公务员的王安石还是勤奋好学,通宵不寐,常常稍作假寐,来不及梳洗就去官府上班。韩琦疑心王安石夜来饮酒冶游,训诫他年轻时应多读书,甚至不分配公事给他。王安石并不辩白,但对韩琦的官僚作风非常的不满,影响到后来他们的关系。

后来,范仲淹在宋仁宗的支持下,发动改革,实施庆历新政,可惜很快就失败了。等到王安石任职期满,回京待命的时候,发现现实中的京城并不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说的“政通人和、百废待举”的样子,很是失望,于是放弃了再次当京官的机会,再次去地方任职。

这一站,他去的鄞县,当县令,相当于宁波市鄞州区区委书记。四年任期里,他兴修水利,重视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政绩,年度考核成绩也不错。30岁那年,他升官,当上了舒州通判,追平了老爸的官职,在这个重要岗位上,他勤政爱民,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就连宰相文彦博都听说了,并且以王安石恬淡名利、遵纪守道向仁宗举荐他,请求朝廷褒奖以激励,王安石还是不走寻常路,以不想激起越级提拔之风为由拒绝,这可不容易,不像现在某些人狗苟蝇营,趋炎附势。曾经欣赏他的欧阳修举荐王安石为谏官,王安石呢,却以祖母年高把这个好事又推辞了。欧阳修不死心,又以王安石须俸禄养家为由,任命他为群牧判官。各位大佬的加持下,不久,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相当于地委书记,在这里,他和周敦颐相识相知,成为好朋友,周敦颐何许人也?他是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非常有名的一部作品叫做《爱莲说》。千年以后,周总理手写的“爱莲堂”悬挂在祠堂。

这一任,王安石的名望和声誉越来越得到认可。

王安石越无意入京为官,满朝文武越觉得他无意仕途,不求功名利禄,神秘感越强,很多人都以不能结识王安石为憾事。

宋仁宗时期,王安石也曾上书要求改革,但是皇帝没有进取之心,得过且过,此事不了了之。

宋英宗时期,王安石因母亲病逝,辞官回家乡江宁守丧,多次征召他入京为官,他均以为母亲守丧为由拒绝。

1067年,宋神宗继位,朝中大臣不断推荐王安石,他也听闻王安石极有才华又有基层丰富工作经验,于是启用他当江宁知府,相当于直辖市市委书记,不久调入京城,君臣一番会谈,相见恨晚,决定启动改革。并认命王安石为宰相,他,走上了人生官场最巅峰,实现了年轻时候的宏愿。

熙宁变法正式实施,五年中,做了大量改革工作,这是划时代的事件,虽然因为设计跑偏、新法变味、选人不当、个性执拗等诸多因素,改革最终半途而废,但是,这次变法的意义还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这是对宋朝日渐衰退的一种救赎,也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一次深入尝试。列宁曾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参与“戊戌变法”的梁启超曾这样说,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

变法失败后,1074年,他被宋神宗罢免宰相,任江宁知府。一年后,王安石接到圣旨,再次拜相,回京途中,路过瓜洲,写下了这首《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度成为宰相后,本以为变法还可以继续进行,可惜他动了太多利益集团的奶酪,达官贵人们反对声音很大,新法只注重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没有考虑到黎民百姓的负担加重,百姓们也怨声载道,并发生了好多起民怨事件,宋神宗也不再无条件信任,再加上长子不幸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多种厄运接踵而至,他心灰意冷,辞去宰相之职,外调镇南军节度使,皇帝对他也算不薄,封他为舒国公,后来又转封荆国公。

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继位,加封王安石为司空,宋哲宗才十岁,太后垂帘听政,启用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大权在握后,全面废除新法,史称“元祐更化”。自此,王安石变法成为历史。

第二年,王安石病逝,享年66岁。八年后,宋哲宗亲政,王安石得以配享神宗庙庭,谥号“文”,所以后人也叫他“王文公”。

王安石是个颇具争议的历史名人,但是在文学史上,他是不折不扣的超级明星,他的诗歌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家族之一,创造了祖孙四代八进士、兄弟七人五进士两宰相的传奇。他本人更是辉煌无敌,留下诗词1500多首,散文近800篇,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他作为思想家,是深邃的,也是痛苦的,更是孤独的。哲人的远见、文人的敏锐,仕途的韧劲,以社稷兴亡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值得我们纪念他,请不要忘记,王安石,一个超越那个时代的改革家。

我们一起祝福王安石,生日快乐。


咬文嚼字赏古诗

两座城市:京口、瓜洲

京口,在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是长江三角洲著名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拥有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14家。镇江市区多佳景,城北有金山、焦山、北固山,或屹立江中,或雄峙江岸,由长江组合成天然三山图,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城南有起伏的南山,掩映着鹤林、竹林、招隐诸寺,并由西向东嵌入城中,构成“城市山林”景观。古运河从镇江进入江南,由北往南折东,逶迤城中,汇入江南运河。西津渡古街全长1000米,存有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主城区有宝塔山公园、伯先公园、河滨公园、梦溪园、赛珍珠旧居等景点,还有保存完好的三国东吴铁瓮城遗址。镇江市区东部有山上矗立“万里长江第一塔”——报恩塔的圌山风景名胜区。

【京口-镇江市宣传片】

瓜洲,在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建城2500多年。是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

【瓜洲-扬州市宣传片】

最传神的一个字:绿

全诗最传神的一个字就是“绿”。诗人用字考究,也被传成千古佳话。初写时是“春风又到江南岸”,自己圈去“到”字,注曰:“不好”,继而改为“春风又过江南岸”,又圈去“过”,再改为“春风又入江南岸”、“春风又满江南岸”,春风又来江南岸。这样一共改了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在这里不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是吹绿、拂绿的意思,把春天到来时的景象写活了。王安石用字考究,治学严谨,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泊船瓜洲》书法欣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