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患了这个病怎么治疗

 静听涛声依旧 2021-12-17

最近频繁看到这个词——恐辅症,什么是恐辅症呢?看看下面的解释:

家长的恐辅症患病率居高不下,尽管双减政策已经实施,但是对家长来说,恐辅症并不会因此减少,相反,因为校外辅导的减少,孩子在家时间的增多,恐辅症估计还有增加的趋势。
恐辅症严重了也会危及生命,网上不断传出有家长因为辅导孩子作业失控的,据说有个家长在辅导孩子时彻底崩溃,用刀划伤了儿子,然后自杀身亡。
还有一位母亲,竟然因为辅导孩子作业受挫,跳河自杀,被人救起来还嚷嚷着:“让我去死吧,他(孩子)就是想让我死。”
因为我公众号的主题就是家庭教育,所以,这几年来,不断有认识的不认识的家长寻求帮助,有好多都是孩子说啥都不愿上学了,怎么劝都不行。初中的居多,也有小学的,高中的也有。
本来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为什么对学习如此厌倦?辅导孩子学习为什么会让家长崩溃?为什么“恐辅症”如此普遍?个中原因固然复杂,但是,大部分是与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关系处理失当有关。
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下如何治疗“恐辅症”,这个病虽然难治,但并非不治之症。
先说我自己亲身经历的遥远年代的一件事。
我小的时候,虽然没有流行什么恐辅症,但是有类似的情况。那是我刚上小学不久,平时在外工作很少在家的父亲回来了,并且,开始辅导我的学习。

毕竟距离现在时间太久了,我自然是记不起父亲到底辅导的我什么内容了,但是,当时的心理感受依然还清楚地记得。

我本来就比较害怕父亲,他平时不在家,和他接触少,也加重了这种害怕。所以,他在辅导我作业的时候,因为担心说错了挨批,我明显是集中不起精力来。结果,本来学习不错的我,连简单的题目也不会了,这引得父亲勃然大怒起来。
后来还是母亲为我解了围,她说,孩子一定是开小差了。这句话如此清晰,竟然让我记了四十多年。
所以,我想说的治疗“恐辅症”的第一味药,就是家长要与孩子之间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有人说,几乎所有的家庭问题,都可以归结到“关系”上来,“恐辅症”也是如此。
就像上面我说的自己的案例一样,孩子与家长关系有问题了(比如就像我害怕父亲),当孩子面对家长的辅导时,因为担心被批评、被打骂,就难以集中精力。一旦分心,大脑运转不灵,就可能会激怒家长。
家长一着急上火,孩子心里就更害怕,更不能正常思考了,如此一来,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所以,父母与孩子关系的融洽,是辅导孩子作业时避免犯“恐辅症”的根本之策。
有些家长自己的工作生活压力本来就大,再加上对孩子学习的焦虑,如果孩子再有成绩退步的问题,那么,辅导孩子作业时,家长的情绪很难做到心平气和,甚至就像炮仗一样一点就着。
所以,控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或者先想办法疏导好自己的情绪,再去辅导孩子学习,这是治疗恐辅症的第二味药。
家长应该提醒自己,无论你觉得辅导孩子学习多么重要,如果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情绪没有平复,就坚决不要去辅导孩子作业。因为,这个时候的辅导,还不如让孩子自己学习更好些。即使孩子问你学习上的问题,你最好也先让孩子自己思考钻研一会儿再说。

第三味药,就是放弃对外人和对家人的两副面孔或者两个标准。
什么意思呢?
很多人在家里和在外面,看起来性格像是两个人,比如,对外人温润如玉,对家人则无所顾忌,并且长期以来形成了习惯,一进家门,立刻换成了另一副面孔。
因为,我们总觉得家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态度不好就记恨自己,也感觉在外面情绪压抑了,在家里发泄一下也属于正常;甚至有人外面就是伪装,回到家是还原了真实。
其实,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工作中,我们都应该修炼一颗恭敬心,尊重他人,尊重家人,尊重孩子。不是让你压抑自己装出恭敬的样子,而是从心底里真正明白,家人才是你最需要好好对待的人,我们可以把负面情绪用其他方式来排解,但是不能向家人尤其是孩子来发泄。
至于如何排解负面情绪,以前我公众号文章里我也多有涉猎,在此不再赘述。
养成在家和在外面一副面孔,一个标准,都能和颜悦色,那么,恐辅症就一定会得到缓解。

以上三味药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不容易,但是,这是很有价值的修炼,不仅对于治疗恐辅症,对于家庭幸福也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要彻底治疗恐辅症还有很多需要做的,比如:

家长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这会让家长缓解焦虑;

宽容孩子的犯错,把错误当做孩子进步的机会;

引导孩子对错误和失败合理归因,不要一犯错就觉得自己笨,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变;

不要急于评价和批评孩子,学会如何用恰当语言鼓励孩子等等。

祝愿更多患恐辅症的家长能够尽快治愈,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让家庭能够更加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