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理清普外科那些从头到脚的管道护理

 纳洛酮护理天地 2021-12-17

为了避免刚上临床的护士小伙伴们面对患者身上的管道一脸茫然,本文就简单梳理下普外科常见管道的护理。主要的分类见下面思维导图:

经鼻

鼻饲管的护理

体位  鼻饲时适当抬高床头30~40度角或半卧位,注入食物前必须确定胃管在胃内,注入速度宜慢,一般 200ml在 20~30 min内完成。

要点  鼻饲完毕,在旁观察 5min,注意有无呕吐,食物反流,30min内不易翻身或进行其他护理操作,每次鼻饲量不宜超过 200ml ,每2—3小时1次,温度以38~40℃为宜,注入完毕后必须再注入温开水冲净胃管,避免鼻饲液存积在管腔中变质,造成胃肠炎或堵塞管腔。

预防  对易反流者采取少量多餐,注意观察胃内容物残留情况,如鼻饲前抽出100ml,适当延长间隔时间。

口腔护理  每天进行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黏膜清洁、湿润,鼻饲用物每日消毒1次。

留置时间   胃管留置时间 按《 护理学基础》要求, 长期鼻饲患者7d更换1根胃管,改插另一侧鼻孔,以预防鼻、咽黏膜刺激性损伤。硅胶胃管按说明书。

小肠营养管护理

肠内营养液喂养原则

浓度----从低到高。

容量----从少到多:使用专用营养泵控制,由500ml/d 至1000-1500ml/d。

速度----从慢到快:由20-50ml/h 至80-100ml/h。

温度----38-40°C,恒温输入。

预防并发症:预防腹泻和误吸,具体同鼻饲护理。

三腔两囊管护理

1、严密观察

经观察仍未能压迫止血者,再向食管囊内注入空气100~200 ml(囊内压4~5.33kPa即30~40 mmHg),然后钳住此管腔,以直接压迫食管下段的曲张静脉。

2、定时由胃管内抽吸胃内容物,以观察有否继续出血,并可自胃管进行鼻饲和有关治疗。

3、每2~3小时检查气囊内压力一次,如压力不足应及时注气增压。每8~12小时食管囊放气并放松牵引一次,同时将三腔管再稍深入,使胃囊与胃底粘膜分离,放气前先口服液体石蜡15~20 ml,以防胃底粘膜与气囊粘连或坏死。30分钟后再使气囊充气加压。

4、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取下牵引砂袋并将食管气囊和胃气囊放气,继续留置于胃内观察24小时,如未再出血,可嘱病人口服液体石蜡15~20 ml,然后抽尽双囊气体,缓缓将三腔管拔出。

5、注意事项

1)操作前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争取配合。

2)操作时手法要温柔,避免咽腔及食道撕裂伤。

经口

气管插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   及时清理口腔内分泌物,清洁口腔周围皮肤并保持干燥,防止固定胶布脱落。牙垫和气管导管固定在一起,如果牙垫松动、移位,应及时取下胶布重新固定,防止牙垫移位或滑出,或造成牙齿直接咬压导管,阻碍通气。

气管导管气囊   充气量约 3~5ml , 以气管导管外围不漏气为准, 留置导管时间最长不能超过 72h,留置期间每 2~4小时放气1次 ,每次约 5 ~1 0 min ,放气时用 5 号注射器抽出气囊内气体约3~5ml为宜,定时放气充气 ,避免气囊对气管压迫时问过久造成气管内膜苍白坏死。

口腔护理  置管期间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口腔护理 2次,保持清洁湿润。定时进行气道湿化,防止气道分泌物结痂、干燥。

经尿道

尿管护理(略)

经头

脑室引流管护理

术后脑室引流管护理:

1、保持患者头部相对稳定,嘱患者不可随意移动头部,且不可抬头或坐起,以免引流速度改变或引流管脱落。 

2、根据病情保持引流瓶适当位置,一般脑室引流瓶入口处应高于脑室额角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3、观察脑脊液的颜色、量并记录。

4、妥善固定引流管,注意勿使受压、扭曲。对躁动不安、意识不清患者适当约束。如无脑脊液流出时,可轻压颈静脉或嘱患者咳嗽,有脑脊液滴出,即表示通畅,禁冲洗。

5、保持伤口敷料及各衔接处敷料干燥,发现敷料被浸湿污染,有脑脊液自头皮创口漏出时,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

6、引流袋内液体超过250ml时,要及时更换,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7、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的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防止穿刺部位颅内血肿或脑脊液引流速度过快而致颅内压过低,使桥静脉撕裂而形成颅内血肿。

8、病情稳定需要拔除引流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观察24h病情无变化后方可拔管。拔管后,注意有无脑脊液漏出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经胸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引流管安装正确

水封瓶的长管必须插入液面下3cm并保持直立位。胸壁的伤口,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严密。水封瓶置于病人胸部插管水平下的60~100水平处,放置妥当,防止被踢倒或是抬高(一般水封瓶两侧有两个挂钩可挂在床架上)。

保持引流管通畅

取半卧位,有利于气体的引流和呼吸;鼓励病人咳嗽及做深呼吸运动,促进胸膜腔内气体的排除,有利于肺复张;防止引流管折叠、扭曲、受压和滑脱,定时挤捏引流管一旦引流管管腔堵塞(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

水封瓶不可倒置、倾斜,不可高于胸部,以免液体或气体逆流胸腔。搬运病人或病人起床活动时,应有双止血钳夹闭引流管(不可用止血钳齿面,以免反复夹导致引流管破损),搬运后应先把引流瓶放置低于胸腔的位置固定妥当,才可松开止血钳;如水封瓶不慎打破,应先立即夹住引流管,另换1无菌水封瓶,然后开放钳夹。如引流管不慎脱出,应立即用手捏着引流口双侧皮肤,使伤口暂时闭合避免空气进入,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封闭,并通知医生再行插管。切不可将脱出的引流管再插入胸膜腔内,以免造成污染和损伤。

观察

管内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余额4~6cm,表示引流通畅;水柱随呼吸无波动时,有两种情况:

一是引流管被堵塞,失去引流作用,应及时给予处理,可挤捏引流管或用等渗盐水冲洗,操作时应防止气体进入胸膜腔。

二是肺复张良好,为正常情况,可以拔管。

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水封瓶在使用前需先倒入无菌生理盐水,并在瓶身上贴1长胶布标明液体面的高度、倒入液体量、日期和开始时间。气胸做胸腔闭式引流一般无血性引流液,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预防感染

每日对穿刺点和周围皮肤用碘伏进行消毒,并以无菌敷料保护,如敷料潮湿应立即更换,防止感染。每日定时更换一次水封瓶和引流接管,操作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

拔管

拔管后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加压包扎。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气促、以及伤口漏气、渗液、渗血、皮下气肿等,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经腹

腹腔引流管护理

固定

引流管通过缝线固定于皮肤,均接引流袋,每根引流管均应注明放置部位。腹腔引流袋固定的位置应低于腹壁戳孔平面,防止引流液逆流引起腹腔感染。对于卧床患者,应将引流袋妥善固定于病床两侧。既要保证引流管无扭曲和受压,又不可过度牵拉引流管;协助卧床患者翻身或更换体位前,应先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因牵拉导致引流管脱出;患者下床活动前,应先将引流袋妥善固定于患者的衣裤上面。

通畅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应经常挤压引流管,一般每隔 1 ~ 2小时挤压 1次。挤压时左手固定近端,防止因牵拉引起患者疼痛和管道拔出,右手向远端用力牵拉并挤压引流管,反复挤压数次。准确记录每小时引流量、颜色和性状等。

卧位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取半坐卧位,这样不但使患者舒适,而且有利于腹腔内渗出液的充分引流和使胸廓活动更为充分。从而尽可能的预防肺部感染、膈下积液和腹腔积液诱发感染。促进肺功能及早恢复。

无菌

严格无菌操作:腹腔引流袋一般每日应该更换 1次。更换前应先夹闭引流管,倾倒引流液。更换时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观察

护士应密切观察腹壁戳孔处有无渗血、渗液、 脓性分泌物以及皮肤红肿等异常情况。

出血一旦出现引流液量增多、颜色鲜红,应考虑腹腔活动性出血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加快输液速度。腹腔感染一旦腹腔引流液由淡红或淡黄的清亮液变为黄褐色或白色、粉红色粘稠液体,患者出现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等情况。

胆囊造瘘管

卧位   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

观察   观察胆汁颜色、浑浊度、气味,有无脓血等,每日记录24小时胆汁引流量。

换药   术后腹部刀口常规换药。

拔管   一般情况下,术后2周拔管。如无不良反应,经胆囊做逆行胆系造影,无异常后方可拔管。

T 管护理

1、妥善固定

引流管给以妥善固定,防扭曲打折、防脱,保持引流管通畅,预防感染,必要时以挤压防止阻塞,术后5—7天内,禁止加压冲洗引流管

2、保持通畅有效引流

防受压、扭曲、堵塞。

注意:引流袋放置的高度;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站立活动时不能高于腹部切口。

3、观察与记录

定时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有无血压下降、体温升高及尿量减少等全身中毒症状,及时补充液体保持出入平衡。

正常胆汁应为金黄色、观察T管口皮肤及渗液情况并记录。早期引流液较浓后渐淡,如有严重感染颜色依然较浓。草绿色为胆红素受到细菌作用或受到胃酸氧化。白色为由于长期梗阻,胆色素和胆盐被吸收,由胆囊、胆管黏膜分泌物所替代。红色胆道内有出血。脓性及泥沙样浑浊为严重感染或泥沙样胆石残留。

4、预防感染

保护好引流管周围皮肤,保持T型管无菌,预防引流液刺激伤口周围皮肤,必要时引流管周围皮肤敷上凡士林纱布,保持皮肤完整性。防逆流:管长适合,应避免防止妨碍病人翻身,下地活动时引流管和袋均应低于腹部切口高度,避免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5.拔管护理

术后10-14天,开始时适宜在饭前、饭后各夹1小时至全天夹管。

拔管后护理

①卧床休息2-3小时,注意有无拔管引起的胆汁性腹膜炎;

②T管拔除后致胆漏是临床一种少见胆道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为0.66%-0.9%;

③发生因素:病人、手术、拔管、材料等;

④治疗:T管窦道插入引流、B超引导下置腹腔引流。

PTCD管护理

妥善固定 引流袋放置距床缘40 cm左右,引流管在病床上长度预留30~50 cm,引流袋要保持低于引流口30 cm。患者应在引流管置管同侧上下床,翻身时动作轻缓,避免导管滑脱。

保持引流通畅 患者需定期从引流管的近端向远端挤压,每天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管通畅。

防止胆汁逆流 保持引流管始终低于伤口。平时尽量采取半坐或斜坡卧位,平卧时引流管的远端不要高于腋中线,其他时候引流管不能高于伤口位置。

保持伤口清洁 引流管固定于腹壁上,需注意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如有渗液,患者切勿自行加压、填塞,需让渗液自由渗出,并及时更换无菌敷料,以免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盆腔引流管

护理要点是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引流的颜色、量和性状。

盆腔引流管的目的是注意观察盆腔内是否有过多的出血,如果在短时间内引流袋内的血液很多,说明腹腔有内出血的现象。应该及时进行处理

经肛门

肛管排气的护理

1)病人取左侧卧位。

2)肛管插入直肠15~18cm.

3)观察排气情况,如有气体排出,可见瓶中有气泡逸出;如排气不畅,可帮助病人转换体位、按摩腹部,以助气体排出。

4)保留肛管一般不超过20分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