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独居老人发视频诉说孤独 (来源:新浪) 最近,笔者看了一个热榜上的视频,说的湖南株洲一独居八旬老人拍视频诉说自己很孤独寂寞。老人说现在自己一个人感觉好孤单,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过下去,一天三餐饭自己都已经懒得做了,毕竟也吃不了多少。 老奶奶表示自己是一名老师,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辈子。现在女儿去了美国,儿子去了广州,孙子孙女也不在自己身边。过去,自己做饭做菜有人吃,都说自己做的菜最好吃,但是现在自己吃都觉得不好吃了。 老奶奶说:“为什么他们都不在我身边?因为为了生计,为了他们的家庭,我想得开。” ▲网友评论(来源网络) 透过老人朴实无华的独白和网友的评论,仿佛看到了独居老家盼儿归的父母,或是看到了父母在却难以回家团圆尽孝的自己。 许多网友留言送上祝福,有人看哭,有人想起自己的亲人,有人评论说,我们真的应该多多关心独居老人的生活。 独居老人是怎样的状态?他们需要怎样的照料和陪伴?
之前曾有媒体开展“你是否愿意与父母同住”的调查,有1/4的人表示愿意和父母一起住,而接近半数的人选择了“有条件就近居住最理想”。调查结果也代表了子女的态度,即使不住在一起,也希望能够和父母的距离近一些,在彼此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赶到。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据全国老龄办披露,2020年我国空巢老人达到1.18亿,接近老年群体的一半。 显而易见,想要让父母与子女同住或者就近居住的梦想被照进现实,还有不短的路要走,诸如住房、医疗和养老等现实难题都是亟待解决的痛点。而这些现实困境无法解决,就还会有老人感叹“一个人太孤单”。 ▲明星刘雪华独居10年,担心摔倒无人知,坦言将入住养老院是正确的选择 之前我们也发过推文:明星刘雪华独居10年,担心摔倒无人知,坦言将入住养老院是正确的选择,引起巨大的关注。 先生去世后,62岁的刘雪华已经独居10年,平日里与两条爱犬相伴的她很少出门,生活也单调重复:喂狗、玩平板电脑小游戏,与家人通话,家里的电视则是24小时不间断地播放。 不少网友指出,节目里的老年嘉宾虽然都居住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生活条件优渥,但仍然有着这个时代老年人所面临的诸多共性问题。 比如,刘雪华平时一个人住,也会担心“不小心摔跤了没有人知道”,她对家里的智能电子产品认知也十分有限,智能手机用了五六年,只会打电话和接电话,电视机只会开和关,如果有人不小心按了别的按钮,就不会操作了。 独居老人面临的风险比较多,除了跌倒,还有呛噎、坠床、骨折、用错药、心脑血管疾病、日常用电用火安全、出行安全等风险。 前一段时间的财政部原部长因家中失火去世一事就给世人敲响了警钟,这又是一个空巢老人的悲剧。 ▲财政部原部长因家中失火去世,空巢独居老人后半生该怎么过?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的老年人安度晚年? 看看以下这些名人的做法,或许有启发。 综艺《我们的师父》中的嘉宾们也有就“愿不愿意住养老院”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其中大张伟个人认为只有不孝顺的子女才会把老人放在养老院里,但是有这样想法的他,还有其他嘉宾却都在听完牛犇老师的发言后改变了原来的想法。 ▲牛犇告诉你为什么住养老院,高品质机构养老受欢迎! 节目中其他嘉宾们还问了牛犇老师为什么不考虑在家找一个保姆,牛犇老师则认为保姆做的饭可能会不合他的口味,再者由于他年纪大了,保姆得跟在住在一起才能做到照顾得体,这样一来双方都很麻烦,而老年公寓不仅环境宜人,设施方面也都是非常齐全,自己在那生活特别方便,也不用担心麻烦到子女们,还能减轻他们的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近来,网上不断有人炒作著名表演艺术家牛犇住养老院一事。为此,牛犇作出正面回应: “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已经过时了,怎么度过晚年生活,个人意愿和舒心快乐最重要。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老年人到养老院生活是不错的选择。有些网络自媒体也许是为了搏读者眼球,不惜炒作名人隐私,歪曲成我因为孩子不孝顺而住养老院,还编造我离开养老院回到农村乡下生活,甚至用剧照当生活近照误导读者。” 另外一个名人,于淑珍,是一代人的记忆,她是中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一位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歌剧演员。 可以说,在天津,于淑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观众缘好,在业内也是德高望重,她唱的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泉水叮咚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传唱度都很高。 ▲老演员于淑珍,老两口执意住在养老院,她的回答让主持人愣住了! 于淑珍觉得住养老院挺好,一方面可以给孩子们减负,让他们好好创业好好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结交新朋友。 她还提到初来养老院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趣事,有人问她:“你是于淑珍吗?你怎么也来了,你没有孩子吗?” 于淑珍当时就笑了,她说我有一儿一女,还半开玩笑地调侃对方:不是孩子不要我,是我不想要他们了。 人老了以后都会面临一个问题——生理机能衰退以后,不同程度产生体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活动半径缩小,与社会发展渐渐脱节,社交范围窄小,无法独立生活等问题。 笔者认为,如果是一个人居住,在家养老的话,但凡有别的养老方式,这种养老方式是完全不推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1、安全性问题。 老年人要服老的,虽然有些老人身体看起来硬朗,但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得厉害,眼花耳背的情况是存在的,很多动作也不能完成。 这都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耳背还好说,眼花的情况下,很容易被绊倒。有些小的步坎,也不再能够一跃几阶了。 2、饮食问题。 一个人居住,做饭自然是不易的。做多了吃不完,容易,但老年人都十分勤俭节约,舍不得浪费,很多都会吃掉,对健康不利。 做少了,每顿都要重新煮饭,这对老年人来说,是不容易的。切菜,生火,做饭,再加上老年人普遍容易健忘,极容易发生危险。 有条件的情况下,笔者还是建议独居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 如果老人愿意,可以尝试试着住一下养老院,尝试找一下适合自己的养老院,在养老院里每天至少有人陪伴,有同龄人交流,也有人随时关注着老人,其实相比高龄老人独居在家,养老院更加安全,而且孤独感不会那么强。 机构养老,是目前比较适合独居老年人的一种可靠养老方式。养老院不是猛虎,住进养老院的老人也不是孤苦伶仃,这种区别与传统养老的生活方式,带给老人不一样的老年生活。 养老行业经过这么些年的变化,大多数养老院也都改变了,真正的能够肩负起老年人养老的功能了。
就像视频老年奶说的那样,子女压力也很大,要养家糊口,子女也很想伺候老人,孝顺老人,但他们能力有限。 独居老人一旦出现意外情况,身边又没有可以帮忙的人,很容易因为错失最佳治疗时间,使身体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发生令人后悔不已的悲剧。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养老院会有专人照顾,也会有很多老人相互陪伴,远比把老人独自留在家中合适。 最后,我想对所有父母说,如今时代不同了,去养老院生活不代表着无人养老或无依无靠,而是一种新型的抱团养老方式,既能给子女减轻负担,也能给自己带来别样的乐趣。毕竟有些孝心,也是真的很难靠从头到尾伺候在病床前来成全。 认真对待老去这件事,不管是照顾老去的父母,还是未来的自己,都要让彼此的老年生活变得快乐且尊严。 愿天下父母安康,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参考来源: 1.腾讯; 2.百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