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第十二集一开始就讲述了在江南游历了四年后回到北京的李大钊一见到陈独秀就发表了他对陈独秀二十年不谈政治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观点,并令胡适与之产生了思想上的分歧。 紧接着,剧中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一九一八年,北大红楼已然落成,意寓着新文化思想已经成形。 在《新青年》编辑部开会时,李大钊说四年的游历让他想哭,说明李大钊是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有着悲悯情怀的伟人。李大钊还提到了俄国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了政权,在俄国掀起的一场新的革命。我也借此了解了一下那段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俄国十月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是有原因的。当时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心只想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根本不顾人民的死活,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的正确指挥下,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广大工农群众为依托,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真可谓想要做成大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啊!我又不由得打心底佩服李大钊独特的眼界,他真的看得很远,事实证明他的思想是正确的。 我想,要是李大钊不提到俄国十月革命,我大概也不会主动去了解这段历史吧!也许,这就是《觉醒年代》的魅力吧!它让我们在追剧的同时还能积累一点知识。 这一集还有一个看点是英国政府干预北大解聘克德莱的事。克德莱要求北大道歉,赔偿,收回成命,英国使馆发了照会,中国政府也要求北大限期解决问题。 当蔡元培拿着外交部照会的范本来找陈独秀时,陈独秀气愤得把凳子都踢翻了,差点把文件撕毁,而且他明确表态不能做丧权辱国之事,北大眼下一手托着国格一手托着公理,绝对不能低头。 在次日的评议会上,陈独秀也是愤慨陈词:“我听了蔡先生的介绍,我感到非常地愤怒,这一下子让我想起了七十多年前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是怎么欺负我们中国,掠夺我们中国的。那个时候,英国政府他们就以保护在华侨民的利益为借口,动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我们中华民族也由此开始沦落。今天,他们又来这一套,又以保护在华英人利益为借口,竟然干涉我们北京大学的内部事务,这是什么?赤裸裸的强盗行径,是可忍孰不可忍!我的意见很明确,北大绝不能妥协,妥协了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 喜欢陈独秀这段话!他不仅让我们重温了鸦片战争那段历史,还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爱国人士的民族气节。我们中国人是温良的,我们中国人也是硬气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亮剑! 这一集更精彩的是结尾处辜鸿铭在英文课上的讲述。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默默的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还是挺身反抗人世的天涯的苦难,在奋斗中扫清那一切。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这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当中一段最著名的独白,也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我问一下在座的同学,你们有谁做过这样的思考?你们应该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它的答案就是你们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你们的人生就有了方向,你们的命运就有了光明。我们学好英文诗,学好英文,就是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把我们温情敦厚的诗教,寓教于四夷之邦。”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也是个硬气的人,当他得知父亲是被叔叔害死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复仇,虽然复仇的结果是走向毁灭,但是他也义无反顾。感同身受永远是个伪命题!我不懂王子的苦,所以我不会去劝他善,更何况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呢! 生存与毁灭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我们面临西方列强暴虐的毒箭时,沉痛的历史告诉我们,默默忍受只会加剧毁灭,若是挺身反抗,反而还有生存的希望。 生存与毁灭,我们也甭管哪一种高贵了,人生苦短,怎么快意怎么来吧! 好了,言归正传,其实,辜鸿铭用英文朗诵《哈姆雷特》这段著名的对白,无非是秉承着引导学生向美向善的思想,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并告诉学生学好英文是为了向他国传播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和文化。 陪纤姑娘看完《觉醒年代》第十二集后,我也该对自己的人生和命运进行一下深刻的思考了。 |
|
来自: 新用户0751s46w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