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郁血虚,肝火上冲证 临床表现:头晕或头晕头痛,胸胁窜痛,心烦易怒,五心烦热,眠差,脉弦。 治法:养血疏肝。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0g,丹皮10g,丹参15g,栀子10g,薄荷1.5g,生姜3片。 2.肝火上冲证 临床表现:头晕耳鸣,烦躁易怒,口干,脉弦数。 治法:平肝泻火。 方药:夏枯二决汤(李翰卿法)。 夏枯草15g,石决明15g,草决明15g,黄芩10g,龙胆草10g,白蒺藜10g,竹叶10g,龙骨10g,牡蛎10g。 3.气虚,清阳不升证 临床表现:头晕,早晨严重,下午好转,耳鸣,疲乏无力,口干苦,脉濡缓。 治法:益气升阳。 方药:益气聪明汤加减。 蔓荆子10g,升麻10g,葛根10g,党参10g,黄芪15g,黄柏6.5g,白芍6.5g,炙甘草6g,薄荷3g。 加减:脉虚大弦滑,尺脉大者,补中益气合六味地黄汤: 黄芪15g,人参10g,白术10g,陈皮10g,柴胡10g,升麻10g,甘草10g,当归10g,熟地10g,山药10g,山萸肉10g,茯苓10g,丹皮10g,泽泻10g。 4.湿邪客表证 临床表现:头重头痛,腰脊重痛,疲乏无力,怕热,脉濡或浮。 治法:解表祛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李翰卿法)。 羌活3g,独活3g,藁本1.5g,防风1.5g,川芎1.5g,炙甘草1.5g,蔓荆子1g,荷叶3g。 5.风痰上扰证 临床表现:眩晕较重,恶心,站立不稳,食欲不振,舌苔白,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 方药:眩晕方加减(李翰卿法)。 菊花10g,钩藤15g,石决明15g,防风4.5g,薄荷4.5g,玉竹4.5g,生白术10g,黄芩10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 加减:大便干者加酒军3g。 6.肝郁气结,痰湿不化证 临床表现:头晕或头晕头痛,胸满心烦,胃脘溶满,口若干、妇女白带增多,或吃冷饮食腹痛,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舒肝理气,燥湿化痰,苦辛通降。 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0g,半夏10g,党参10g,黄芩10g,桂枝10g,茯苓10g,大黄10g,生姜10g,大枣5枚、龙骨15g,牡蛎15g。 加减:大便不干者,大黄减至3g;脉弦,小腹冷者,加桂枝、茯苓至15g。 7.任督亏损,脑髓空虚证 临床表现:头晕或头晕头痛,记忆力衰退,容易疲劳,脉虚或沉弱。 治法:培任督,益脑髓。 方药:龟鹿二仙胶加减。 龟板30g,鹿茸10g,人参10g,枸杞子15g,熟地15g,五味子15g,何首乌30g。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g,1日2次,每次3~6g。 简易法:全鹿丸,1日1丸。睡前服。 8.肝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头晕或头晕头痛,上午轻下午重,腰酸背痛,夜间口干,舌苔白舌质嫩红或稍红,脉细稍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丸、左归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