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的养生之道

 ll无为 2021-12-17

强调天人相应:顺应自然,适时养生。

强调动静结合:动以练体,静以养心。

强调形神兼备:保形全神,调神安形。

强调辨证施养:明辨体质,各有所宜。

黄帝内经: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养生重在“养神”(养心,养性)。

五志与五脏的关系:“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心为“君主之官”;“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内经》)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很多慢性病的形成,并不是因外邪的侵袭,而是情志不调产生的。

图片

《素问·上古天真论》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起居与环境养生

指顺应自然变化规律,做到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动静相宜等一系列养生措施。    

《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已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按时作息  

  慎适寒暖

  适当运动

顺时摄养: 

《素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惧兴,使志安宁,收敛神气; 

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常用保健要穴

图片

百会: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即当头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上。

有消除疲劳、集中精力、增强记忆力之功效。 

图片

涌泉

   常用于头痛、失眠、腰痛、小儿惊风等症的防治,是老年保健要穴。

常灸涌泉穴可养心安神、补肾壮阳、益寿延年。

曲池:曲肘90度,桡侧肘横纹消失处是穴。

治肩肘关节疼痛,胃肠炎等。有良好的降压作用,高血压者可以经常点按此穴,防病保健。 

合谷:五指自然并拢,虎口附近肌肉隆起最高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牙痛、流鼻血、感冒头痛、呕吐,可掐按此穴。 

图片

阳陵泉

  位置: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作用:疏肝清胆、舒筋活络。可消除疲劳,预防胆结石。

图片

足三里

   位于外起膝眼下3寸处。保健强身要穴。

    对胃肠不适,如胃痛、呕吐、腹泻、便秘有治疗作用;还可强身、增强免疫力,延年益寿。 

三阴交

    位置: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功效:有增进腹腔脏器尤其是生殖系统健康的作用。可防治男子性功能障碍、女子经带疾病。

图片

太溪

    位置: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

    功效:肾脏病、牙痛、咽痛、气喘、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

委中

位置:腘窝正中凹陷处。

腰酸背痛,腿部困乏,用拇指点按。 

图片

内关 

  位置:握拳并抬起手腕,在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作用: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内脏疼痛等

图片

外关

   位置: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手指疼痛,肘臂屈伸不利,肩痛,上肢偏瘫;热病,偏头痛,感冒,高血压,失眠等。

中医体质分类归纳

1.平和质——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2.气虚质——气短、自汗、易疲乏、易感冒。

3.阳虚质——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精神不振。

4.阴虚质——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大便偏干。

5.痰湿质——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

6.湿热质——面多油脂、形体困重、口苦苔腻。

7.气郁质——神情抑郁、忧虑脆弱。

8.血瘀质——肤色晦黯、舌质紫黯。

9.特异质——生理缺陷、过敏反应。

注:具体体质分类时未必是单一性的。

九种体质:简单概括

1.平和体质----最健康 重在维护

2.气虚体质----气短出汗易感冒

3.阳虚体质----手脚冰凉爱怕冷

4.阴虚体质----口干舌燥易冒火

5.血瘀体质----血脉不畅爱长斑

6.痰湿体质----大腹便便代谢差

7.湿热体质----爱长痘痘易口苦

8.气郁体质----闷闷不乐防抑郁

9.特禀体质----常打喷嚏爱过敏

1.平和体质养生原则

平和体质:机能协调,七情适度 

主要表现为形神和谐  

养生原则——不伤不扰,顺其自然 

2.气虚体质养生原则

气虚体质:气短出汗,易感冒

养生原则——补脾、健脾

饮食养生:细水长流,忌冷抑热

精神养生:忌多思虑,宜少波动

起居养生:谨避风寒,不要过劳药物调治:四君益气,屏风固表(玉屏风散)

四季保养:春捂秋少冻,夏温冬平补

3.阳虚体质养生原则

阳虚体质:火力不足,畏寒怕冷

养生原则——不伤不损阳气

饮食养生:忌食生冷,多吃温热

精神养生:保持安静,避免消沉

起居养生:注意保暖,多动少熬

药物养生:平和补阳,防止燥热 (理中丸)

四季养生:夏勿贪凉,冬宜温补

4.阴虚体质养生原则

阴虚体质:体形瘦长,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睡眠差,大便干燥

养生原则:镇静安神 

饮食养生:多食水果,少吃辛辣

起居养生:生活工作,有条不紊

药物调治:银耳燕窝是佳品

四季保养:夏宜清凉,秋要养肺 

5.痰湿体质的养生原则

痰湿体质:怠惰沉重,容易发胖,喜肥甘甜粘

养生原则:健脾去湿

饮食养生:口味清淡,适当吃姜(薏米红豆粥 )

起居养生:少用空调,衣服宽松

药物调治:健运脾胃,兼去痰湿(参苓白术丸丸香砂养胃丸)

四季养生:夏多食姜,冬少进补

6.湿热体质养生原则

湿热体质:平素面垢油光,易患疮疖,排泄不畅,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带下增多

养生原则:疏肝利胆

饮食养生:少甜少酒,少辣少油

精神养生:保证睡眠,静养心神

起居养生:避免湿热,舒利关节

药物调治:适当凉茶,中病即止

四季养生:空调避湿热,秋天多清润

(二妙丸龙胆泻肝丸)

7.气郁体质养生原则

气郁体质: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敏感多疑,常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

养生原则:疏肝理气,补益肝血

饮食养生:适补肝血,少量饮酒

精神养生:学会发泄,勿太敏感

起居养生:多听音乐,多去旅游

药物调治:逍遥玫瑰,枸杞当归

四季保养:春季为主,舒展形体

(逍遥丸舒肝丸)

8.血瘀体质养生原则:

血瘀体质:面色晦暗,易生肿瘤,易脱发,              皮肤干,多见痛经、闭经

养生原则:疏肝活血 

饮食养生:活血化瘀,忌食寒凉

精神养生:培养爱好,多交朋友

起居养生:多做运动,少用电脑

药物调治:逍遥疏肝,桃红活血

四季保养:春季舒展,秋冬保暖

(逍遥丸血府逐瘀口服液)

常用调补药物:

中成药调补(辨证选药)

1.玉屏风散(冲剂)—气虚易感冒

2.人参健脾丸、香砂六君子丸—脾虚消化不良

3.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肝肾阴虚腰酸耳鸣

4.杞菊地黄丸—肝肾阴虚视物昏花,眼睛干涩

5.知柏地黄丸—阴虚火旺夜间盗汗,五心烦热

6.金匮肾气丸、右归丸—肾阳虚证,怕冷,多尿

7.人参归脾丸—调补心脾—月经量少,失眠

8.生脉饮—气阴双补

调补药物:

膏方进补(辨证调补):由药物煎熬而成的呈粘稠糊状的特殊剂型,俗称膏滋药。

  用于养生或慢性、消耗性或老年性疾患。

单味药进补(简便易行,但作用单一):

   人参—生晒参平补,西洋参凉补,红参温补,野山参大补;

   冬虫夏草—平补肺肾,益气固表;

   燕窝、蛤士蟆油—养肺润肤,养颜美容;

   黄芪、党参、山药—补气;

   当归、熟地、首乌、阿胶—养血;

   麦冬、枸杞、龟板、鳖甲—滋阴;

   鹿茸、肉苁蓉、紫河车、仙灵脾—壮阳。

食物的性能特点:

滋味,包括辛、甘、酸、苦、咸(涩淡)“五味”

辛:能行能散

甘:能补能缓

酸:能收能涩

苦:能泄能燥

咸:能下能软

中医辨证食养食补举例:

补气温阳—大蒜  韭菜  鹌鹑  鸡肝 羊肉 鹿肉

滋阴降火—多种水果 枸杞 苦瓜 菠菜 白萝卜 黄瓜 

健脾开胃—大麦  酸牛奶  苹果  山楂  西红柿  白菜

润肠通便—蜂蜜  核桃仁  香蕉  苹果  麻油  杏子 富含粗纤维蔬菜(茭白 芹菜)

润肤养颜—牛奶  蜂蜜  苹果  猕猴桃  胡萝卜  鸡蛋  黄瓜  燕窝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