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王子》与内在小孩

 黎荔专辑 2021-12-17
《小王子》与内在小孩
黎荔


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deSaint-Exupéry)的经典著作《小王子》(TheLittlePrince)。故事的开头讲的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被一本关于丛林的书所吸引,于是画了一幅画。对他来说,这幅画再简单不过了,就是一条吞下了大象的蟒蛇。但是令他惊讶的是,大人们都看不明白,他们都仅仅认为这只是一顶帽子而已!他不得不重新画了一幅,好让他们能够看明白。直到他遇到小王子,他才找到了一个和自己眼光相同的人:只有小王子看出第一幅画就是一条吞下大象的蟒蛇。圣埃克苏佩里的这幅画形象地指出了人们的思维对于眼光的限制。一旦我们摆脱了成人世界固有思想的束缚,回复孩子的纯真眼光,我们就可以看清楚眼前的事物了,比如说在上面的故事中就是吞下一头大象的蟒蛇。这本书是儿童视角的,但从本质上说,它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温暖童书,字字句句都戳中了成年人心中的痛处。


《小王子》1942年出版之后便引起轰动,并立刻风靡全球各地,成为影响无数儿童和成人的文学经典,直到今天仍然被认为是儿童文学中的“圣经”,也成为了世界上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书籍作品,单单中文译本至今就已经发行了64个不同的版本。从1966年由苏联拍摄的第一部《小王子》动画片上映至今,一共已经有六版不同的《小王子》和观众见面了。近期,由“功夫熊猫之父”马克·奥斯本导演的3D动画电影《小王子》正在院线热映,以其原著的影响力、梦幻级创作团队、空前的中外配音阵容以及极具口碑的艺术水准成为今年最受瞩目的动画影片。


有同学来信希望我评价一下《小王子》这部奇书,其实之前我已写过一篇关于《小王子》中的驯养。《小王子》想象力非常丰饶、丰富、奇诡,充沛,全篇都给人很辽远、辽阔,并且是异世、外太空的感觉,但通篇其实只讲了一个词,那就是驯养。所谓驯养,其实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征服,跟普通的爱情还不一样,普通的爱情可能只是你单独喜欢别人,但是驯养却是你强烈地感染了别人;普通的爱情或许只是建立关系,但驯养,却是深刻的,是刻骨铭心的,驯养是一种深层次的爱情,一种深层次的抚慰,我觉得得用到心理学去分析。



为什么《小王子》这本书征服全世界的大人和小孩,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童话,被很多国家选入教科书,为什么大家都想去看已先后六次搬上银幕的《小王子》?


首先,《小王子》满足了人们对童话世界的各种想象。《小王子》这书,通篇奇异又冷峭,纯净又美好,所写之物透着一种清俊、所写之景都很特别,即使是很熟悉的事物,比如玫瑰、狐狸,也都透着一股陌生化的感觉,是一个染透童话色彩的架空世界。在富有诗意的淡淡哀愁中蕴含着一整套哲学思想,处处包含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因此也格外的美。


其次,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小王子》探索每个人灵魂深处的寂寞,小王子在童话中是个纯真孤寂的小孩子,因为和玫瑰花吵了嘴,才赌气离开了自己的星球。一路上,小王子遇到了许多人和事,最终他来到了地球,通过和一只火狐狸的交往,他明白了很多道理,他明白了爱就是付出,明白了爱必须负责任。玫瑰花和小狐狸伴随着他逐渐成长。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只是他们忘记了。内在小孩治疗法(Inner Child Therapy)是近年来颇为引人注目的心理治疗方法。内在小孩这个概念,由荣格在1940年出版《儿童原型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Archetype)首次提出,荣格称儿童原型为「在里面的小孩」(child within),内在小孩指涉过去创伤、童年记忆、次人格、赤子之心或内在超越力量。内在小孩治疗法处理的是个人与自己的关系,重要的不是现在或过去发生了什么事,而是当事件发生后,个人与自己的关系是否改变,以及个人如何对待自己。


每一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王子,那是我们内在的真实自我,小王子的星际流浪,象征每个人的内在小孩的失落。内在小孩概念比较类似所谓的赤子之心,随著社会化的过程,人们隐含认为成熟即是不要孩子气,逐渐与内在小孩分离造成情绪的问题,因此找寻一个适当的情境,重新创造我们在孩提时所曾有过的感受,便能有回家的感觉。我觉得这就是《小王子》这本童话书之所以风靡全球的原因,因为这本书就是我们的内在小孩疗法。“长大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对我而言,你就是举世无双的,对你而言,我也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人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到真实。”这些《小王子》中的经典语录,其实说的都是内在小孩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



容格认为内在小孩是从潜意识,人类本性的深处所诞生,而意识对他一无所知,他代表的是所有存在中最强大的冲动,努力地想了解自己,而这种想要自我了解的力量是一种自然律,因此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对容格而言,这个内在小孩即圣童,象征著未来的希望、幼小的心灵、生命的潜力以及自我的新生,但同时也很轻浮妄动,乐天顽皮,以及永远不以长大成熟为目标,换句话说,所谓回归内在的赤子之心,可以是变得更自由、开创、有活力,但也可能变得撒野、忽视他人与逃避责任,而让圣童往好或往坏的方向变化,其关键就在母亲原型,若能处理好圣童原型与母亲原型间的依赖与独立议题,才能发展圣童的正向灵性经验。如果过度认同圣童原型又忽略了与母亲原型的关系,可能导致个人拒绝长大,逃避成人世界的现实与责任,而落入所谓的小飞侠情结。我觉得,在《小王子》这本书中,无私聪慧的狐狸,正是一个母亲的原型,狐狸用时间和陪伴教会了小王子应该如何去爱他的玫瑰花,当小王子走了,回到他的星球去与玫瑰重逢时,却没看见小狐狸在他身后默默等待的身影。


《小王子》是一个追寻梦想和真实自我的故事,不管大人小孩子都会被感动,因为这就是人性的需求。即使有一天,我们再世故圆滑,那不过是一个社会人格面具,被我们日复一日地戴在脸上,而在内心深处的某个部分,与周围“成人的世界”仍会格格不入。当我们随着“小王子”的脚步游历风沙星辰、遍及整个宇宙,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感受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我们每个人受了伤的内在小孩被触动了。这个孩子敏感而纤细,多面而热情,但是由于从小受到了伤害,他的正面特质被压抑了,转而被生存的恐惧所替代。一个孩子是没有勇气和智慧来面对他所遭受到的伤害的。但是学会了读书、思考,我们渐渐有足够的资源,就像我们安抚、疼惜自己孩子一样的,可以去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一旦我们的内在小孩获得了疗愈,他的喜悦、创造力、生命力、信任等特质,就能毫无阻拦地表达出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数的乐趣和希望。作为今年收获全世界最多泪水的动画电影,《小王子》真心推荐,小孩子可以在电影院开心得人仰马翻,成年人肯定被虐得哭成狗。其中恣意奔放的想象力,足以让所有童心未泯的人沉迷其中。观影的过程,就是一次内在小孩疗法。


每个人都曾经是小孩,我们要做的不过是不要遗忘。


那个内在的小孩依然在我们的身体内,无论我们多么年长和成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