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起舞弄清影

 黎荔专辑 2021-12-17
起舞弄清影
黎荔


九月,漫山遍野打翻了色彩盘,这里,那里,渐熟着大小长圆扁块的各种果实,树叶在日影移动中不断变化着色彩,从微黄到深红是一个长长的芬芳的叹息。土地上生长的每一样庄稼、每一棵树、每一丛草,都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生机是这么直白而一览无余,令人感动。一桩桩一件件,全折进初秋的影子里。


喜欢看各种影子,太阳的影子,夕阳的影子,夜晚的影子。


影子是光的痕迹,光的魔术。


枝叶垂落的水面,波动的涟漪嬉戏着绿荫倒影。墙面一道缝隙,在风的无常扰动中,微微晃动着细碎光影。望着细纱窗格子,树的影子映在上面,宛然看见了隐在岁月里的光阴。



沉浸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追求精神世界中等同的小小宇宙。淡淡的影子,像将明将灭的灵魂,影子是一颗赤裸裸的心从黑暗中幽幽地冒出来,不敢惊扰地、细细地观看片刻。


夕阳的红色一点点逼迫下来,洇成那种模糊的灰蓝色,烟雾一般的落了下来,远处活动的人,变成了一些剪影。夜露密密地打湿了,屋顶上一掠而过的黑猫影子。站在月色深处,把银色的光辉摊在手掌上,影子如诗一句一句从窗外叩门而来,心像被一根羽毛拂过,就这样姗姗地走进,夜深如海、潮水涨落的意境……



把酒问月,是一个徒劳的追问,一个没有答案的追问,千古明月——一个自明的永恒存在,之所以一再被追问,只能说明历代诗人内心的不甘和惆怅。“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面对着这片宁静而深邃的月色,每一个发问者都会感受到“永恒沉默”所带来的震撼。在古人眼里,月亮是一个孤独的主体,一个永远也不能到达的彼岸世界,但以谪仙人自命的绝世天才李白,竟然能够坦然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世俗的世界里,李白感到了一种异类的孤独,“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种无端而起的孤独,是一种生存意义上的孤独,是对现实人生的领悟和抵触。李白并不生活在现实世界,因此,月和人类的永恒疏离关系不能困住李白。月和李白的关系,就是人和影子的关系。月亮是人在万古碧空上的影子,但领悟到的、能够抵达的古今又有几人?明月入心,平地飞升,李白与明月,他们因共享孤独而成为一体,并从世俗社会中超拔出来,在幽冷而空寂的秋云深处,飘逸游荡,高蹈起舞。



影子是脆弱的,虚空的,就像鲁迅在《影的告别》中写道,“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然而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我姑且举灰黑的手装 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


但我喜欢这徘徊于明暗之间、倏生倏灭的影子。我觉得,人的心灵是丰富的,诗化地看待自我和世界,是有人性基础的。这就像希腊神话中的纳西索斯,这位全希腊最俊美的男子,他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却不知道那就是他本人,居然爱慕不已,难以自拔,终于有一天他赴水求欢溺水死亡。死后化成一丛水仙花。也就是说,人性中有一种自我构造幻象的本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人没有这种诗化能力,这个世界会索然无味。


有趣的影子,特别的影子,起舞弄清影。




风起时,雨来时

背靠着阳光,影子成了向导

面向着太阳,影子尾随其后

树下,墙角,窗边,水上

都能安放悄悄移动的影子


灵魂摆渡出无数的幻影

最欢喜迎风摇曳的姿势

似乎走了很久很远

停步下来却能听到

心灵和草丛里的影子还在对话

絮絮的说不完的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