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宵夜的绚烂落幕

 黎荔专辑 2021-12-17
元宵夜的绚烂落幕
黎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而过了元宵,这个新年就真的结束了,该上班上班,该上学上学,告别中国历时最长、最绚丽纵情的嘉年华,回归日常生活。元宵灯会年年有,还有各种闹元宵的特色活动,西安今年的三大灯会是大唐芙蓉园灯会、城墙灯会、大明宫灯会,都知道那三个地方人山人海,挤得那是个水泄不通、万头攒动,但再挤还是得去晃晃吧,因为凑完这场热闹啊,年就真的过去了。


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说明了中国社会一年一度的狂欢高潮来也。古时元宵节期间,各地张灯三日,京城张灯五日,御街张灯结彩富丽堂皇,歌舞百戏,乐声悠扬,士民云集于此。看到的表演有击丸、踢球、傀儡戏、魔术、杂剧、讲史、猴戏、鱼跃刀门、使蜂唤蝶;自然还少不了猜灯谜、舞蹈、舞狮、舞龙灯、放烟火……姑娘们出来游玩,锦衣绣服,粉面黛眉,绝对是元宵节不可错过的风景。精心筹备、连亘十余里的舞队在街上穿行,人们乔装成各种角色,极尽搞笑滑稽之能事,招摇过市。灯山呈台阶状,上面画有神仙故事,左右用彩绢结成文殊、普贤菩萨,张挂无数新巧彩灯。还有用草把做成双龙,遮上青幕,里面放上万盏灯柱,远观似双龙蜿蜒腾飞。公子王孙,五陵年少,车如流水马如龙,遍地游赏,竞逞骏逸,直到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犹未已。正月元宵观花灯,不知道在那络绎不绝的游人中,有多少人是为了看花市灯如昼,又有多少人是为了看那些争奇斗艳的丽人。那些笑语盈盈、春衫初换的丽人,其实又何尝不是在偷看宝马雕鞍的公子?反正,元宵节是最容易发生点什么故事的古典夜晚,当年一代才女李清照就是元宵节到相国寺赏花灯,偶遇赵明诚,俩人一见钟情,从而有了一段千秋爱情佳话。


现代社会的元宵灯会,已经是用炫酷高科技灯组打造视觉艺术盛宴,集声光电立体互动为一体的万盏花灯别开生面,水陆空全方位营造光影流转的醉人夜景。古典的月亮只有一枚,城市的灯火却有无数盏,足以构成地面上的星空。随着人群混乱而快乐的惊呼,夜空中爆满艳丽灿烂的烟花,无限纷纷扬扬,刹那间,黑暗沉寂的夜空,获得了新生。

如果说,人在过年的时候是处在彩色的油画中,浓墨重彩,应接不暇,那么元宵过后,日常生活就把人拽回到沉闷的黑白画中了。人们需要盛大的春节,需要浓厚的年味,是想从沉闷的黑白画中探出头来,喘一口气,作为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和犒劳。直到元宵节的漫天花火散落,最后一个红灯笼熄灭之后,视觉和心情的盛宴才散去,曲终人散,一切如常,日子又开始细水长流、平平淡淡。我想,在以前,丰盛年节和日常生活的落差更大一些,所以,元宵夜那种狂欢落幕的心情才会那么恋恋不舍、刻骨铭心。为什么现在年味淡了,因为一个从物质到精神生活不虞匮乏的年代到来,过年和平时的区别不是很大。过年没有了稀奇感,没有了那种“很难得到”的珍惜感和隆重感。


中国人过年,那过的不是一天,是长长的一道道程序啊!而元宵的汤圆是一个完满的句号,元宵的花灯是阑珊之前最后的一夜绚烂。要多闹腾多万人空巷多灯火通明,才能让这个夜晚的落幕浓厚得使人足以自救,心情再寂寥也会为了那分人来人往的气息而沉浸恍惚。“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个夜晚,就得烟花迷乱如星,短暂的灿烂,让人晕眩。从金光到橙黄,从淡粉到紫红,从灰绿到深蓝,处处张灯结彩在眼里幻化出无尽的缤纷美妙,人们便是在这样的绚烂里,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梦想,游弋于这片人间的天堂,直到天边最后一丝光亮消失落幕。


渲染着这元宵夜未央的绚烂光影,午夜的时光,我终于向疲倦臣服,就像一场盛宴散去,我看到了拂袖而去的那个人,背影渐远。什么是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是纵情被管束,是时间被宽恕,从而画上了句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