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风满山岗

 黎荔专辑 2021-12-17
野风满山岗
黎荔



喜欢美国诗人惠特曼《自己之歌》中的一句诗:站在世界的屋顶,喊出我们野性的咆哮!这是《草叶集》中的第一首诗,洋洋洒洒的长篇诗歌,堪称“世界文学中抒情诗的杰作”。


作为第一个登上世界文坛的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歌开辟了自由体诗歌的先河,在当时美国的诗歌界,他带来的震动是巨大的,虽然当时大多数人并不认可他。这位代表新的时代精神的“门口的野蛮人”,称自己的诗歌是写给未来的,他那首《自己之歌》就完完全全是一种现当代精神:自由、平等、博爱、兼收并蓄、乐观主义、不屈不挠。在原版诗歌中,数不清的“I”(译作“我”)排山倒海、纵贯全诗,带着一泻千里的气势从开篇奔腾而下,仿佛无数个野蛮生长的美国人以及这片新大陆上拓荒冒险的狂放激情,诗歌的内容也呼应了这种结构。“我既年轻又年老,既聪明又同样愚蠢”,“我是慈母也是严父,是一个幼儿也是一个成人”,“我是一个南方人,也是一个北方人”……他铺陈颂扬开拓勇进的时代精神,每一个字都如同石头一般裸露着肌肤,健壮有力到如同块状肌肉暴起,那种气势和容量,至今仍有让人震撼不已的力量。

无韶的惠特曼,粗野的惠特曼,对于生活在和平安逸环境之中,每天为了柴米油盐、房子、车子奔波或为小情小爱而伤春悲秋的人们来说,惠特曼诗歌中的那种原始、粗狂、肆无忌惮甚至野蛮、高傲自大的情绪,所带来的冲击力真如同海啸一般。那种生命情调是荒野之上,自由奔放,一点都不驯顺,并且自相矛盾(因为辽阔博大,包罗万象,容纳一切),那种生命意志是原始而充满了活力的,对于生命怀着太过基本的热爱,一颗心扔到泥淖里,仍然会啪啪地热烈跳动,过去和现在凋谢了——行动着的人,曾经使它们饱满,又曾经使它们空虚,还要接下去装满那在身后还将继续下去的生命,因为,生活永远不朽!


要说起和惠特曼有同样生命强度的人,我立刻想起的是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18岁的一场车祸让她伤筋动骨、遍体鳞伤,只有头和手还保护原样,她做过31次手术,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床上度过,但依旧成绩斐然,其作品风格鲜明强烈,价格居全球女画家之首。在她的自画像里,弗里达五官结实、蛮横、充满肉感,浓郁而醒目,潦草随意的长相中透出的那股野性、活力和女皇般的霸气。黑色的长发高高盘成复杂发髻,两条长眉毛就像鸟的翅膀,下面是一对燥烈的大黑眼睛,在破碎的绚烂和混乱的挣扎中来回游荡,闪烁着一股子说不出的鲜鲜的野气,如同带有电力。这位忠于自我的天才艺术家,敞开心扉将情感的生物学真实展现在人们面前,仿佛无论经历什么苦难,她都能够夷然地活下去,去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里,到处都是她的明艳,到处都是她扑面而来的热度。其实她只活了47岁,她画了一辈子的自画像,你我都画不出像她这么好的自画像。弗里达和惠特曼一样,唱出了一支如此强健有力的自我之歌。


艺术原本没有疆界、没有权威、没有教条,新鲜的野蛮的不买账的侵犯,最终都会变成新血,法自我开,自成体系吧?世上本没有路,你领头走,就走出了路。最终,打破原来频道的各种拘束状态,从固定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把波长和气息放出来,以一种卓尔不群的姿态遗世独立,一如天际白马奔向无边的原野在天的尽头开满鲜花。


生命就是这样,姿态万千,充满念想。这是一个野花盛开的年代,新世纪的中国已经野风满山岗。我们可以看到各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概念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并且在发展中相互激荡交融渗透,形成奇妙的化学反应。各路名不见经传的创业者创新者,怀揣着如云霞般灿烂欲燃的美好憧憬,义无反顾的踏上前途未卜的征程,他们当中或许有人会成为下一个乔布斯;他们当中或许更多的人会失败,凋落成为滋养这片热土的养料,但这难道不就是生活在这个野花盛开的年代最好的方式吗?其实我也想做,我原来也是个天生的野孩子,连有没有幸福也不介意。时代遍地砖瓦,遍地烽烟,也遍地风流,遍地枭雄。有人真睡或装睡,有人以梦为马,出发去寻找最爱,最后即使走进浮沙,沉没中也会发出光亮吗?反正留下哪种意义,就看世间怎样记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