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季节移变中的心境

 黎荔专辑 2021-12-17

季节移变中的心境

黎荔

很多时候,事情到底该怎么理解,完全出于自己的心境。

比如,当此西风骤起、秋雨绵绵、黄叶飘零的季节,常常心绪无比低落。萧萧落叶,漏雨苍苔。感觉自己是落叶中最孤独的那片落叶。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庾信的《春赋》写道: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影来池里,花落衫中。其文字跳动,心境欣然,内里充满美好。而欧阳修的《秋色赋》则云:凄凄切切,呼号愤发。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从庾信到欧阳修,皆为文学大师,春与秋,截然两色,境界迥然。秋冬出现的物种,给人的悲切感往往更强,所谓“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同样是荷花,在杨万里的眼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折射出来的是鲜丽的美,而在李商隐那里,则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变为恻恻哀怨。花未变,节气不同,“六月”与“秋阴”,时间不同,心境也不同。人的心境真是太容易为外境所转了。

对于一个在寺庙里修行的高僧,寺外的春夏秋冬,不过季节变换而已,并不影响心境的晦明。因为四季是自然的呼吸,就好比人有吐纳。但对于在红尘苦住的我们,难免会激荡一番。风声雨声落叶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又怎能做到定力如如不动,春天来了,不以为喜;秋天过了,不以为悲?那些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的,往往心境还徘徊在今天的幽暗,明天在遥遥不能抵达的远方。那些说“从今天起,做一个随遇而安的人”的,肯定有依然隐隐不能安的东西,他真的能训练自己像是个开关一样,马上切换新的心境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什么心境,什么习性,就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并产生相应的后果,心境是由人培养熏陶而来的,长期的特定心境固化为人的面部表情。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被生活污泥浊水裹挟向前。走在行人匆匆的大街小巷,你去看看熙攘人群中一张张的陌生面孔吧!有的麻木,有的萎靡,有的困窘,有的愁结,有的一副一无所知的模样,更多的一种不着边际的疲惫状态。只有孩子看上去没有受以这些心境的影响。可能他们无从了解成人世界所承受的压力。

也许,无论错过了,后悔了,迷路了,悲伤了,困惑了,痛苦了,其实一切问题都不必纠缠在答案上。我们都会上岸,在时间召唤我们上岸的时候。然后,有一天,那些曾经无论如何也放不下的,居然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放下了。岁月乱云飞渡,已经换过另一种方式,另一份心境。往事已遗落了曾有的痛苦和纠缠,只余下轻轻淡淡略带怅惘的美好。正因为有这种心境的转换与变化,世事才因此多情而动人吧?

还是去修炼心境吧!到澄潭清水边去静坐。摄念注视澄清冷寂的一潭清水,心境会很容易地寂静下去。渐渐地忘其所以,得到心空境寂,忽然犹如忘身,只有水天一色,物我两忘。或者去品味茗茶香韵带来的心静神清,白玉瓷杯中的明前茶,如碧潭生香,温润如玉,恬淡素净,观其心清,闻其神静。心境不同,感受也会不同,之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实因变化乃万物之根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