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社会是多元的世界

 黎荔专辑 2021-12-17

现代社会是多元的世界

黎荔

我同意英国哲学家密尔的观察:“人类幷不是机器模塑出来的一式一样的东西,而是各有个性的独立生命,幷在快乐的来源,对痛苦的感受,以及不同能力对人们所起的作用上有着巨大差异。”所以,千姿百态的个体,如何公平地得到属于他们的幸福,成长达到他们的本性所能达到的境界呢?只能是,倡导在生活方式上有相应的多元性存在,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那么如何让每一个人成其为自己呢?首先他们得逃得过标准化教育的各种修剪。制式教育将所有学生视为一个整体,却忽视了他们在身世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将他们硬塞进一个共同身份之中,接受相似的对待,规训出相同的反应出来。但一定会有教师,推崇自由开放多元的教育,尊重学生差异性,希望实现多元化发展的教育精神,不会用英语分数、数学分数就决定一个学生好或不好。也一定会有学生,元气充沛,纯阳护体,枪林弹雨都杀不死,依然一有机会,就释放出自己活泼的生命形式,有时甚至呈现一种野生的状态。终有一天,他会跌跌撞撞地,摸爬打滚地,与不断反省、不断成长的自我融合在一起,并且从稚嫩到强大,谁也阻挡不了。

其次,他们最好生活在北上广这样兼容并包的现代大都市。尽管很多二三线城市风景秀美,气候怡人,但却并没有为人们提供开放、多元、公平的发展机会。这些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与那种所谓的“体制内”场域有着太多的类似之处,对很多怀揣着梦想的人们来说,只不过是美丽的围城。长久生活在这样的场域,心灵长期受这种文化氛围濡染,人们就会越来越感觉到社会缺乏向上流通的渠道,自己在麻木中也就越发缺乏“释放自己”的勇气与动力。多少年轻人在面对“北上广”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时,选择了逃回二、三线城市,但逃离没多久,一部分年轻人又开始想要“逃回北上广”了。逃离有逃离的无奈,回乡也有回乡的苦楚。还如果你选择的不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而是成为你自己,那么还是赶紧打点行装回北上广,在那里没有人逼婚,没有人挑剔你的服装,打听你的收入,议论你的交友。小地方拼关系,发展空间不足,精神生活匮乏,与其在二三线城市的“关系酱缸”中浑浑噩噩厮混一生,还不如逃回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自食其力创造和实现自我。

还有,一个试图成为自己的人,必须要有强大的自律。自律者方得自由,康德说过: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既然自我主宰,就需要自主地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不拼爹,不拼运气,只靠自己努力,不为时风左右,不为评议动摇。当有这样的声音在你耳边出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歌手接一个广告就有数百万入口袋,那才实在。”或者“还是赶紧考个公务员吧!端上铁饭碗、进入体制内,那才叫保险。”你完全可以选择性失聪,置若罔闻,掉头而去,一如王小波所说的:“假如我全盘接受,无异于请那些善良的思想母鸡到我脑子里下蛋,而我总不肯相信,自己的脖了上方,原来长了一座鸡窝。”

如果你的自律和努力,只是整天混淘宝看豆瓣,搜集冲浪各种时尚前沿,结果,你以为可以选择各种风格的服饰出门,但出门一看,所有人都只是穿着同一套淘宝爆款;你以为可以天下之大随便买张机票去喂鸽子,结果大家都还是跟着网上的热点攻略走……你以为价值观多元了,结果所有人都奔向了商业社会的单一共性,一头扎入资本逻辑的巨坑中。当下,审美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各种商业广告的渗透中。只有让自己的思维趋于多元,才更容易摆脱现状。什么时候,趣味更多元,这个社会才算有点意思。当下,是没什么意思。在互联网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上,看似更加多元、选择更多,但事实上,人的选择却变得更狭窄,更加单一和无趣。

按社会学家韦伯 (Max Weber)的说法,现代社会是个解魅之后的多神主义世界,对于终极意义的问题,只能由个人的主观抉择来定。所以他说:“悠悠千年,我们都专一地归依基督教伦理宏伟的基本精神,据说不曾有二心;这种专注,已经遮蔽了我们的眼睛;不过,我们文化的命运已经注定,我们将再度清楚地意识到多神才是日常生活的现实。”这就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现代社会应该是让每个人的自由、才能、个性和尊严,都能得到最大化发挥的社会。大家在组成不同的生活中心,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公民社会,有各种正式非正式机构,有各种利益团体,有各种信仰群体,有各种自治组织,有各种公益事业,有各种思想和生活方式,正是这样的多中心,形成自由开放、竞争协作的动态关系。没有整个社会的多中心化,社会要么就会窒息,要么在对立思维下走向崩溃。

反思当代中国文化命脉的延续和发展,只能期许于社会的多元架构的缔造。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每一个角色都有他自己的定位,有他不同的定位过程,每个人都能够满足于他所扮演的角色。每一个人的自信,从来不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有没有这种多元化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哲学,有没有对生活本身的富于弹性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们生活方式的丰度与深度,决定我们这个民族对人类的文明是否能提供更多的具有原创性的东西。所谓多元,多与元必须并重,互为辩证。否则,“多”而不“元”,如印度文明,多元多变多种族,从来不曾形成过统一而持久的“印度文明”,最后就连他们的发祥地印度河流域,也变成了伊斯兰的势力范围。“元”而不“多”,就成了定于一尊的大一统,僵化封闭,缺乏活力。中国的现状是,有的地区“元”而不“多”,有的地区“多”而不“元”。文化一直在商品化浪潮和政令频出的夹缝里喘息。中国文化可真经得起折腾,这个韧性,也许便是希望之所在吧?

为什么今天我们社会中充满了机会主义者,不择手段者,流行成王败寇的价值观,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的生活自由选择不够,没有保障;我们至今没有培育出真正多元主义的价值观。我渴望着这样一个未来,有秩序,有法治,同时又有活力,有梦想。文化开放多元,气氛包容宽松,让人活得自在,过得舒服,人人做事踏实而细致,心态平和而从容。无论城乡,无论官民,人们彼此可以信任,脸上不会长着一付经常被人欺负的脸或者总想欺负人的脸,没有暴发户的神采,没有穷怕了的猴急。各人能够找到各自的生长空间,喜欢做什么就往那个方向去做。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按自己的理想、愿望去努力,即使到了很容易变得保守僵化的年龄,还有机会继续成长、变化,寻求生命的变数,开出不一样的花朵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