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哪里寻找小贝壳

 黎荔专辑 2021-12-17

去哪里寻找小贝壳

黎荔

在寒风呼啸的隆冬深处,莫名地,想念夏日的艳阳海滩,一叠叠波浪卷过,留下一个个千姿百态的玲珑小贝壳。

每次捡贝壳的心情,就如一首欢快的台湾民谣《小茉莉》,曲调和歌词都简单自得,天真率性,像是小孩子的胡言乱语:“夕阳照着我的小茉莉,海风吹着她的发。我和她在海边奔跑,她说她要寻找小贝壳。”《小茉莉》的演唱者包美圣,是台湾第一届民歌金韵奖优胜歌手。包美圣的声音干净清澈,近乎于童声,这首歌亮丽可爱,是标准的台湾民歌时代清新风格的佳作之一。捡贝壳,总是让人穿越回到童年。我们都曾是那个叫“小茉莉”的孩子,在童年的海滩上捡贝壳。“月亮下的细语都睡着,我的茉莉也睡了,寄给她一份美梦,好让她别忘记我。”那一个甜美的好梦,一定是深藏在金色的贝壳里的,而贝壳在青色的大海深处,某天小贝壳离开了耳鬓厮磨的海水,水淋淋的被我们偶然捡到。

多少次,享受着海水的沁凉,海风的清爽,兴高采烈弯腰捡拾贝壳。海滩,松软,微凉,踩上去咯吱咯吱响。海滩上的一个个贝壳,有的倒扣半掩在沙中,静卧隐藏,有的白亮的一面朝上,晾晒在日光下,闪闪发亮。有的和手掌心一样大,有的和指甲盖一样小。总是让人看得眼花瞭乱,觉得哪个贝壳都好看,都跟别的贝壳与众不同,都让人喜欢。有时觉得,留在了海边的贝壳,蜕旧的肉体留给了大海,可还有灵魂,灵魂就藏匿在那美丽的螺形花纹中。或者,被海浪冲刷到岸边的五彩贝壳,是鱼希望能到岸上来的语言表达方式,人类读懂了吗?

曾有一只贝壳,水淋淋张开的手掌捧着的女儿叫维纳斯,在爱琴海她被称作阿芙洛狄忒。《维纳斯的诞生》是文艺复兴时期波提切利的代表作,表现女神维纳斯从爱琴海中浮水而出,风神、花神迎送于左右的情景。背景是平静而微有碧波的海面。维纳斯忧郁地站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上,她的体态显得娇柔无力,对迎接者以及这个世界似乎缺乏热烈的反应。这幅画告诉我们,女神来到人间后对于自己的未来,不是满怀信心,似乎充满着惆怅。爱与美的女神,从青色的大海深处被托起,诞生于浮沫上的女神,她的名字波光潋滟,惊动四方,可海中诞生的她,如一枚贝壳般缤纷亮丽,又如一枚贝壳般细薄脆弱。世间冰冷如刀的风,会渐渐残剥掉贝壳上每一条花纹。没有了海水的沐浴,贝壳的绚丽会黯然失色,残留在花纹里的灵魂会孤寂,乃至沉默。因为,尘世间没有谁可以永远拥有爱与美,那是只属于无限大海的丰饶,当潮水涌来的时候,一切都会被收回。

维纳斯曾经珍珠一样从贝壳里诞生,蒙娜丽莎同样也被梦的贝壳长久地孕育。在《蒙娜丽莎》这幅画里,她身后的背景由天空、山野和河流构成,它们那么不真实,有点像现代照相馆里为了烘托人物而事先设计好的布景。没准正是因为这过于虚幻的背景,使蒙娜丽莎的微笑显得加倍地神秘:这是哪里?她是谁?从哪里来?这个无从追究的如梦般变幻神秘的女人,她看见了什么?她为什么不说话,只是高深莫测地笑着,似乎又略带淡淡忧伤。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悬念或空白,而又不失自身的饱满与丰盈。达·芬奇用一个虚拟的梦来包裹自己钟爱的一个理想化的女人,她本身已成为一个超现实的女人、一个不朽的女人,她是梦开出的娇妍的花,她是贝吐出的晶莹的珠,让人的心灵迷离荡漾。当我这么去理解《蒙娜丽莎》的时候,突然我意识到,时光席卷一切而去,留给人类记忆沙滩的,或者只有那几粒光洁晶莹的贝壳,达·芬奇是一个捡到贝壳的人,他的梦境里,天海合一,宽阔辽远。他捡到了最珍稀的金色贝。蒙娜丽莎这枚惊艳的贝壳,一次次地被他捧在手心里,是闪闪发光晶莹剔透的那种,闪烁着一种难以形容的静美,却是那样的熟悉和陌生。熟悉的,是因为一次次出现在他的梦境里,陌生的,是这枚金色贝在现实生活里根本就没有出现过。

在寒风呼啸的隆冬深处,莫名地,想念夏日的艳阳海滩,一叠叠波浪卷过,留下一个个千姿百态的玲珑小贝壳。一夜又一夜,我去寻找属于我的小贝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