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手下最聪明的智囊,早早地看透朱元璋,离开朝堂后安享晚年|刘伯温|元朝|陈友谅|明朝|元顺帝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12-17

要问朱元璋手下最聪明的人是谁,很多人都会回答是刘伯温。因为朱元璋能够灭掉元朝,打败所有竞争对手,很大一部分原因都靠着刘伯温的出谋划策,大明朝的建立刘伯温功不可没。

刘伯温


但是不管建国之前刘伯温立下多少功劳,朱元璋对刘伯温又是如何的信任,建国以后他同样也没能逃过“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从刘伯温的结局就可以看出,他不是真正的聪明人,因为智者从来不立于危墙之下,如果他真的聪明一定可以逃过朱元璋的魔爪。

然而与刘伯温同一时期的朱升,同样也是朱元璋最为倚重的谋士之一,最后他却可以安享晚年,这一切都因为朱升是真正的智者,他深深地明白“兔死狐悲”的道理。在明朝建立以后,朱升就与朱元璋告别,辞官回乡了,不得不说,在揣摩主公心思的方面,朱升确实要比刘伯温高明不少。为此,朱升也被后人称为是朱元璋手下最聪明的智囊,早早看透朱元璋,最终安享晚年。

智者朱升


朱升本是元朝人,自幼他就天资聪慧,而且勤奋好学,年纪轻轻的他就考中了进士,成为远近闻名的博学之人。在元朝末年的时候,朱升正式步入官场,出任池州“学正”,在他为官期间池州政治清明,而且他还整治了官员腐败的现象。

朱升任职三年以后,恰巧赶上了黄州起义,为了躲避战争,朱升带着家眷躲到石门地区隐居起来,在隐居期间他一直观察天下时局的走向。而此时的江南地区战火不断,各路诸侯互相征战,此消彼长,经过多次战争以后,在这片土地上只留下了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股势力,最终朱升选择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画像


朱元璋见到朱升以后,询问他应该怎样做才可以取得天下,朱升给了他九个字,正是这九个字使朱元璋没被千夫所指,这九个字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当时元末的局势非常复杂,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方鼎立,还有元朝残余势力虎视眈眈的观望着,如果此时的朱元璋称帝,那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朱元璋此时要做的不是立即称王,而是暗中积蓄力量,待到天下发生变化时,再图谋天下。

公元1363年,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次年他便自称“吴王”。公元1367年朱元璋率军灭掉张士诚。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朝。

建立大明的朱元璋


公元1368年末,元顺帝带领元朝余孽逃往漠北,至此,天下再也无人敢与朱元璋争锋,朱元璋统一全国。而此时的朱升已经成为朱元璋的心腹部下,但是此时的朱升已经是近70岁的高龄了,所以朱元璋特地批准他可以不必日日上早朝,由此可见在朱元璋心中朱升还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朱元璋的厚爱,朱升仍然可以保持理智,因为他清楚的意识到朱元璋绝对是个多疑且心狠手辣的皇帝,如果继续沉迷于权力和荣华富贵中,早晚会死在这个多疑的皇帝手里,甚至还可能会连累家族内所有的人。

朱升


所以在大明朝刚建立一年以后,朱升便以身体不好为由,向朱元璋正式递交辞呈,虽然朱元璋很舍不得朱升的离开,但朱升去意已决,朱元璋也拦不住,所以只好同意他辞官。朱升辞职以后,并没有回到老家,而是隐居起来,鲜有人知道他的行踪。

但是朱升也是有私心的,在退休走之前为了给自己的儿子留条后路,特意向朱元璋求了一道“免死金牌”,以备不时之需。朱升归家后第二年就死于疾病,终年72岁。

朱元璋剧照


但是十五年之后,朱升的儿子朱同卷入了盗卖官粮案,被处死了。可见这所谓的“免死券”还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它的最终解释权永远都在皇帝的手里。但这也不能怪朱升想不到,因为他能保住自己的命已经很不错了,根本就考虑不到15年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