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春二月游滇西—腾冲

 zzz_0401 2021-12-17

我们这次游滇西的主要目的地其实是腾冲,腾冲旅游相比云南其它地方开放的比较晚,应该还多少有一点原生态。

腾冲也是一座古城,汉代的时候叫做滇越,后来并入大理国。现在腾冲是云南省直辖的县级市,由保山市代管。近年来,腾冲名声鹊起,主要是政府重新确定滇西抗战为抗日主战场的经典胜仗。1932年淞沪会战失利,沿海港口被日军所占。1936年西安事变之后,即使国共联合抗战,沿海港口被封锁,许多抗战物资运不进来。国府1937年决定修建滇缅公路,以绕道东南亚向中国内陆运送抗日物资。在当地民工和爱国华侨共同努力下,从昆明到缅甸仰光港960公里的滇缅公路于1938年建成,运送了大量抗日物资。日军随后攻占东南亚,先是派飞机轰炸滇缅公路,后来是派兵要切断物资运输通道。

这个时候,缅甸一带还是东印度英军的防地。但是,1940年6月英军敦刻尔克溃败之后,已经顾不上印度缅甸,就向中国政府求援。1941年,国民党政府就组织了由杜聿明挂帅的第一次远征军,1942年进入缅甸和英军共同抗击袭击滇缅公路的日军。第一次远征军虽然打了一些胜仗,但是因为英军太怂,最后还是被日军击溃。孙立人带领一个师随英军退入印度,戴安澜将军负伤阵亡。杜聿明带领远征军余部为了躲避日军追袭,败走野人山,部队非战斗减员超过一半。日军沿滇缅公路尾随攻击进入云南,占领了腾冲,并且切断了滇缅公路的物资运输。国军这时候炸毁了怒江上的公路大桥,将日军阻挡在怒江以西,双方对峙了很长时间。滇缅公路失守之后,中美共同开辟了驼峰航线,越过喜马拉雅山继续向中国运送抗日物资。

1943年,中国组织了陈诚挂帅的第二次远征军开始反攻滇西,他们首先修通了中印公路,使得退守印度的孙立人师能够从西面夹击日军。1944年5月,远征军开始强度怒江向西攻击,三个月后攻占腾冲。腾冲是中国抗日战争收复的第一个县城,当时的腾冲已经是一片焦土。最惨烈的战斗是在腾冲城外的来凤山,日军当时有一千人守卫此山,修筑了永久性工事,国军最后用几倍于敌的代价全歼了这股日军。

整个滇缅战役,中方前后出动约四十万人,伤亡将近二十万;消灭日军将近五万人。这是一次惨胜。战后,在当年的战场来凤山修建了国殇墓园,安葬阵亡将士。现在这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用以纪念正面战场的抗日英烈。还有大批阵亡将士葬在了缅甸,去年国家曾努力将他们迁葬回来。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年,记住历史,这整个活动使腾冲这个小县城又重新回到国人的眼前。中日恢复关系之后,有日本各界人士来中国谢罪,包括侵华日军老兵,甚至有卸任首相。他们去过卢沟桥、去过南京,但是没有来过腾冲。因为他们在卢沟桥、南京都是打了胜仗,而在腾冲最后是打了败仗。腾冲当地人对日本都是恨之入骨。

我们到腾冲肯定要先去抗战博物馆,然后去国殇墓园吊念一下抗日英雄们,然后再继续游览。

腾冲最著名的景点是和顺古镇。这是一个汉族古镇,历史可以上溯到明朝,大概就是屯田戍边时期明军的家属院。那是明洪武十五年的事情了,明太祖派兵征伐当时的金齿、腾越,事平之后,远征军即屯兵于此,开山种地,顺便戍边。当年明军部队多来自四川和江南,和顺家属院大概属于江南乡亲。你看这个镇口的牌坊,显然是徽派建筑,应该属于贞节坊。

和顺古镇进出只有一条道,要经过小桥跨过环绕全镇的一条小河,小桥前面就是古镇的大门。白墙灰瓦,鹊尾翘角,也是典型的徽派建筑。

滇西的气候,早春二月肯定可以沿河看柳。

河上很有一些野景。


河边开着野花。

镇外的野地里倒是开着一种家花。

镇上街两边各家多种有这样的家花。

镇上的老宅。

老宅挂新灯。

老宅开新店。

老宅开老店。

老街上的老屋。

老街把口的商业气息。

虽然在镇口看见的牌楼、大门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筑,而且镇上的民居也多为白墙灰瓦,但是这些民居已经没有多少徽式做派。没有看见徽派建筑的招牌,就是那个马头墙,只有这个伪马头墙在镇边颇招摇,其实它不过是顺着山坡下来的院墙而已。

看完这个和顺古镇,我们又走到一个现代化的新镇。这个村镇环绕着一片水塘而建。

盖的都是欧式的小房子。

还有欧式的蓝天。

其实我们走到这里是为了看一场歌舞,叫做《梦幻腾冲》,内容和梦幻其它大同小异,都是唱响本地历史,展示当地风水等等。不过这个《梦幻腾冲》用激光和干冰集成制作的舞台灯光效果还是挺炫的。

看完歌舞当然就是当日活动结束了,明天再继续游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