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听贝多芬《克莱采奏鸣曲》

 zzz_0401 2021-12-17

贝多芬的A大调第九小提琴协奏曲(作品47),也叫做《克莱采奏鸣曲》。这首奏鸣曲被称作是浪漫时期小提琴奏鸣曲的顶峰之作。当时有一位英国的著名小提琴家叫做布林格托瓦(G·A·P·Bridgetower)贝多芬18035月专门为布林格托瓦写下了这部奏鸣曲,并于524日与布林格托瓦合作首演。但是这次首演并不成功,乐评认为布氏的演奏过于夸张和矫揉造作。此后,贝多芬将此曲改献给比利时小提琴家克莱采(R·Kreutzer)并从此被称为《克莱采奏鸣曲》。

这首乐曲的基调是快乐和热情的,奏鸣曲式第一乐章的引子是一段散板,小提琴和钢琴轮流出现,然后并流在一起。小提琴宽广、抒情,并在引子的结尾为主题的呈示做好了情绪铺垫。主部第一主题的开始是小提琴的连续几个和弦,然后是一段急板,钢琴以滚动的旋律衬托。这一主题表现出热情、坚定的情绪,小提琴和钢琴轮流演奏急板旋律,加强了这种情绪的表现。主部第二主题是一段极富歌唱性的旋律,充满柔情,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对比。副部的情绪以欢乐为主,其旋律是一连串附点,带有强烈的跳跃感。展开部是典型的贝多芬展开部,主部和副部主题交织在一起,具有强烈的对比和冲突。有时是主部的钢琴音型和副部的小提琴素材互相冲突;有时是主部的动机和副部的动机相冲突,其间穿插着主部第二主题的歌唱性旋律。主部第一主题在再现部中得到了加强,并成为再现部的基调,更加坚定。第一乐章结束在急板中。贝多芬在这个第一乐章运用小提琴和钢琴两件乐器编织出一个庞大的结构,色彩纷呈、情绪变化跌宕起伏。这个乐章的主题之间具有强烈的对比,无论从情绪还是旋律上都是这样。但是他们之间虽有冲突,却不是很剧烈。这些冲突不是争斗,而更像是游戏,没有冲突的酝酿、爆发和解决。这个乐章是贝多芬式奏鸣曲中不多的欢乐情绪贯穿始终之杰作之一。

第二乐章变奏曲,它延续了第一乐章的快乐情绪,并把这个情绪发展到整个乐曲的高潮。乐章一开始时钢琴和小提琴轮流奏出变奏主题,这个主题呈现出一种平静柔美甚至冥想的情绪。在主体呈示的后半部分,旋律中颤音开始预示出随后的情绪发展方向是欢快的。第一个变奏将重点放在了钢琴部分,跳跃的旋律和几个闪亮的装饰把情绪引向了欢快的高潮。而小提琴在四弦上的偶尔出现更带来一种俏皮的情绪。接下来的变奏是小提琴发挥的,高音区的快弓不断下探二、三弦。第三变奏是一个情绪切变,形成一种对比,小提琴和钢琴的连续长音带来一丝忧郁的感觉。第四变奏又回复到欢快的情绪,钢琴右手的琶音和上行音阶与小提琴衬托的拨弦创造出明亮的色彩,而小提琴与钢琴的问答也具有完全的快乐情绪。乐章的结尾是整个乐曲一个过渡部分,将高涨的欢快逐渐引导到慢速的平静。

在奏鸣曲式的第三乐章急板中,热烈活泼的情绪是其基调。第一主题是一段塔兰泰拉舞曲,并且在整个乐章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个主题贯穿乐章的始终,好像这是一场热烈的乡村舞蹈。第二主题则是一段短小的对比,无论从篇幅上还是情绪上都更像是一个插部。整个第三乐章始终处于热烈的跳动之中,显得非常华丽,也是整个乐曲的情绪总结。

《克莱采奏鸣曲》是我最喜欢的贝多芬作品之一,整个乐曲中充满欢乐的气氛。其中的第一乐章具有奏鸣曲式的全部因素,而第二乐章则是贝多芬作品中最欢快的乐章,第三乐章的塔兰泰拉那种辉煌和华丽也是异彩纷呈。整个乐曲情绪连贯,一气呵成。

我手上现在有下面几个演奏版本:

梅纽因和肯普夫(全套贝多芬奏鸣曲)

奥伊斯特拉赫和奥柏林(全套贝多芬奏鸣曲)

克莱默和阿格里奇(全套贝多芬奏鸣曲)

克莱斯勒和鲁普(全套贝多芬奏鸣曲)

弗兰西斯卡蒂和卡萨德胥(克莱采)

穆特和欧尔吉斯(春天、克莱采)

帕尔曼和阿什肯纳齐(春天、克莱采)

这些版本中,小提琴最出色的是克莱斯勒,挥洒自如,情绪掌握的最好。钢琴最出色的是阿格里奇,特别是第二乐章,情绪表现最佳。综合小提琴和钢琴,最好的是梅纽因和肯普夫版,梅纽因的演奏柔美无比,肯普夫的钢琴也是恰到好处,其中的不足是梅纽因稍显拘谨。

穆特的小提琴略显张扬,某些局部的处理太夸张,影响了整体效果。欧尔吉斯的钢琴则明显的只是伴奏,没有完全融入作品。

奥伊斯特拉赫和奥柏林版在整体效果上略显急躁,处理还不够细腻。

最值得一提的是弗兰西斯卡蒂的小提琴,细腻、抒情、柔美,绝对棒,唯一的遗憾是情绪变化幅度小了一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