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错觉到遍历性

 石人一只眼 2021-12-17

看《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面看到几个关于错觉的挺有意思的案例

说是评估8人士兵小组未来的军官潜能。做了一个需要团队协作的游戏:把一根长木头翻过一堵很高的墙,不准碰到墙体。

在这样的一个游戏中,可以看到大家在互相协商的时候各自性格特征。有领导潜力的会指挥大家怎么做,他可能失败,是否气馁。其他人是否服从还是对抗,或者更好的出谋划策等。

我想起以前工作的时候团建在海滩上大家一起分组堆长城也是类似的情况。可以看见某些人在这其中的积极或消极表现。然后给他下个印象评价标签。

以小见大,在小事中往往可以预见这个人未来的潜能与做事可靠性。

因为看到这个案例很有感触,所以当即写了一条笔记

然而后面作者叙述事情的发展时又打脸了。发现最终军官素质的评估跟他们在这一场游戏中的打分状况相关性非常低。原先不看好的人最终又能当上了合格的军官,认为有能力的反而中途淘汰。可是在每次做同样活动继续打分时,他们对自己当时的见解又非常的自信,认为可以做靠谱准确的参考。

认知有效性的错觉。

我不知道这个案例的真实性,考虑到这本书也是一本权威的书,姑且相信他是真的。那这个背后的原由就值得探究了。因为很多公司在提拔/面试人的时候,也都有类似的考察活动。比如面试时围成一圈,面无表情的提问,给面试者施加压力,考察他的观察反应力。如果这种做法的有效性是低的,那么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呢?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会不能有效性呢?

我试着给这种类似的事情做一个逻辑上的解释。

1. 场景有效性。有些人喜欢表演。在你的视线范围内表现出最好的样子。而成为优秀的人是拉长时间看你能否无休止的反复做同样的事。这又涉及到持久力等其他的素质判断。

2. 系统有效性,人也是个系统的工程。系统的特点在哪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某一行为会带动其他行为的变化,可能正反馈,可能负反馈。而个人的当时表现又会影响其他人的当场表现。为什么公司需要适当时机引入鲶鱼,提高危机感,改变懒散的行为也是同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不能以小见大,随意判断?

我又感觉好像什么都没获得。最多一种警惕。因为在碰到类似的事情时候,仍然会先从第一印象,即时感觉去判断某人的标签。这也是系统1的偷懒行为。比以前可能更警惕的是第一印象的光环效应。在涉及到重大合作时尽量拉长时间角度去考察一下。

有的人一见如故,再见成仇。有的人一如不见如隔三秋。性格是可以在环境里做改变的。与人交往的有趣就在于看到人的不同变化与故事。

紧接着这个案例后又看到一个有趣的认知错觉故事。说是给投资经理这帮常人印象里的专业人士做收益与能力相关性的评估。发现相关系数低至不可见。

这已经不算是个行业秘密了。在黑天鹅的书中,就写过,让一只黑猩猩随便扔飞镖都比这帮投资经理要来的强。在股市投资这种既要专业能力也要运气的行业,我们常常低估了运气的影响力,而高估了自己的专业能力。毕竟看财务报表损益表,市场调查等这些事不是谁都能干的。也的确从这些事情里获得了企业的更多信息。可实际是,我们真的能掌握全部的信息吗?

这明显是个不讨喜的调查结论。果然那帮投资经理听到后,饭桌上都装作了然的样子,实际心里把他们列入了黑名单,冷淡的送行。

我的大部分资产也都放在基金里。我主要懒,当时投资基金的判断是专业人做专业事。好的基金经理总归是要比我强很多的。

后来一个朋友的话又给了我提了个醒:

投资经理关于能力错觉的故事提醒了我要把了解二级市场的直接股票提上日程。同时我也对这种能力错觉这一认知有认可和怀疑的矛盾。

认可的是,选择大于努力。很多行业很多人赚了钱真的是运气成分有更大因素。这几年,经常看见一些我瞧不上眼的一般人因为踩中了一些风口,电商赚钱,金融赚钱,培训赚钱……

曾经有个在P2P时期认识的人。在建筑公司上班的。那时大家一起投资P2P。他的本金也不是很多,几十万样子。后来P2P行业黑天鹅了。大家都被套牢了,他也损失了一些。只是相对好像不多。后来看他从P2P转入证券投资薅羊毛,然后又开始期货,套利,打新等各种金融投资。在群里直播,眼看着他从一个普通中年人变成了一个买了几套房几辆车的成功中年人了。

羡慕嫉妒恨。我知道他的成功也跟他在金融上的钻研努力分不开。我的确没有他在这一块做的深入执行力。可我也在做其他行业啊,为什么我没赚到钱?

如果怀疑能力错觉,意思是运气成分多于个人能力努力因素。那么为什么这个运气不是砸到自己头上?真的时无英雄都是竖子成名吗?

也说不通。明显可以看到有些优秀的人到哪里都成功,至少相对于普通人比较。所以能力必然也是有其价值存在,并且不可忽视的价值。

如何把运气和能力因素的认知结合起来?

我想到在随机漫步的傻瓜里看到的遍历性一词。所谓遍历性就是拉长时间来看,事件在样本中的统计都会趋于平衡。

我曾经有一阵字痴迷玩龙虎斗,德州牛仔这种纯靠运气的游戏。这些游戏就像扔骰子比大小一样,要么你大我小要么和。概率都能算出来。而且在概率学里,每一次新的开始概率都是一样的。

可我每次看到连续有三次四次以上都是某一方赢之后,我总有种错觉,认为下一局就该轮到另外一方赢了。从概率学来说,连赢一次是1/2,连赢两次是1/4,连赢3次是1/8……没有人能是常胜将军。拉长数据样本来说,大家输赢的概率都是五五开

所以我制定了一些策略,如果红方赢,那下一局就押注蓝方一块钱。如果输了没事,再下一局就加倍压蓝方。直到胜利为止。某一方连赢8次以上的概率不足千分之一。理论上我只要筹码够多,我始终能在每局赢一块钱。

果然一开始我尝到了甜头,每次赢虽然不多,严格按照策略走,始终能赢些小钱。积少成多,每天几百也不在话下。可是我有意避开的是最糟糕的单方连赢局面。又一次红方连赢12次。在第13局中我想赢回第一局1块钱,我要为此投入4000以上的本金。

我没有。

于是之前的所有盈利都吐回去了。还填进去不少。

其实人生中的很多事情也是一样的。我们总是有意高估了短期内的事件影响,却低估了长期时间的事件影响概率。比如看到别人赚钱对自己的心理冲击,短期内总是被这件事影响。但拉长时间来看,对方能不能持续赚钱,会不会也碰到玩牛仔一样的看似小概率的黑天鹅事件?

现在你不赚钱,感觉运气总是很差。人生真的不会走大运吗?

忘记是谁说的,人生每7年左右就会遇到一个机会。我们成年后粗粗一算也至少有7八次机会可以去抓住。这个逻辑就跟每5-10年都会有一次行业机会的爆发一样。一次抓不住,五次六次都抓不住吗?

那只能说这样的自己真是太衰了。自己都有点讨厌没有运气的自己了。

可我应该不是吧。

粗粗算了一下,离上次赚到让自己开心的第一桶金好像是在2015年。马上又要7年了。

嗯。我的运气年要来了

写作修行之2/10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