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红

 黎荔专辑 2021-12-17

退红

黎荔

淡红,浅红,粉淡之红,唐朝人称之为“退红”。

王建《题所赁宅牡丹诗》云:“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王贞白《娼楼行》云:“龙脑香调水,教人染退红”。五代《花间集·乐府》中,也收有前蜀牛峤《醉公子》词云:“床上小熏笼,韶州新退红”。

这种颜色,后来在历史中湮灭,只偶尔见著于文字,如陆游《老学庵续笔记》卷一,说到:“唐有一种色,谓之退红……盖退红,若今之粉红,而髹器亦有作此色者,今无之矣。绍兴末,缣帛有一等似皂而淡者,谓之不肯红,亦退红类耶?”

我只能遥遥想象,“退红”这种失传千年的颜色,令人怅然而爱慕不得。越琢磨,越觉得这个词好玩。进退自如的红。如果淡红,浅红,谓之曰“退红”,那么,深红,浓红,可以呼之为“进红”吗?

退红,这两个字如杏花枝头,濡染了雨意轻浅,是淡而雅的一点朦胧。又仿佛大红底子上托出白绫子,那红应该是薄薄的,不经意的,方透出一丝意思,似有若无,无妖艳之态,无脂粉之气。那红风雅流丽,淡处见浓,闲处耐想,足以供人咀味。那红惊艳,却也脆薄,分明有红颜薄命之征。

从“退红”的出处之一,唐代诗人王建《题所赁宅牡丹花》诗:“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考,“退红”可以说指的是一种牡丹红。所以,退红虽然淡不争艳,却来自于倾国倾城、国色天香的牡丹。是真名士自风流,所以性格高旷,无意逢迎,但依然风韵神致,亭亭无比。比梅花,觉梅花太瘦,比海棠,觉海棠少清,只有烂漫七色的牡丹,才可以做到亦艳亦淡,具有那种进退自如的美。

自屈原香草美人以比君子,托物讽喻便成为中国抒情诗的一大传统,所以,在这首诗中,王建不仅仅是在写牡丹这一娇花名卉,更是以人写花,以花写人,个中不仅有香花的摇落之悲,还有美人的迟暮之叹,更有诗人身处乱世的命运之感。花、美人、文人三位一体,句句写花,而又无一处不在写人。其中的“退红”,让我想起陈丹青论中国人的相貌,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话,他说到:“优异的中国人,那种骨子里的儒雅凝练,脱略虚空,那种被彼得·卢齐准确形容为'高贵的消极’的气质,实在是西方人所不及。这也好比中国画的墨色,可以将西洋的七彩给比下去。你将鲁迅先生的相貌去和西方文豪的模样摆在一起比比看,真是文气逼人,然而一点不嚣张。”我觉得,这就是“退红”之真义。大家多谦虚,美人不自矜,精光内蕴者,不需要虚张声势,只是静水流深。

退红烟蕊风千树,新碧藤萝雨一轩。回溯那个完好如初、不遭毁损、真实无妄的“古典中国”,有多少五色百彩的奇妙色韵、流耀发采的文华诸色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