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液里的祖先

 黎荔专辑 2021-12-17

血液里的祖先

黎荔

“我没赶上看见他们,所以跟他们的关系仅只是属于彼此,一种沉默的无条件的支持,看似无用,无效,却是我最需要的。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我爱他们。”

这是张爱玲一生中的最后一本散文集《对照记》中,她对祖父张佩纶和祖母李菊耦的追怀。1994年,古稀之年的张爱玲回顾自己一生,像临海面山之渔夫,将自己的人生打捞又打捞,过滤又过滤,遂有了《对照记——看老照相簿》。在《对照记》中,张爱玲一一陈列了她家族中亲人的照片,而在对亲人的回望中,她有这样一段话让人回味不已,她说:“崎岖的成长期,也漫漫长途,看不见尽头。满目荒凉,只有我祖父母的姻缘色彩鲜明,给了我很大的满足,所以在这里占掉不合比例的篇幅。”

熟悉张爱玲的读者们都知道,张爱玲是一个亲情淡漠、很少谈“爱”的人,但对家族亲情的眷爱,说得如此直白而真挚,在张爱玲的文字中仅见此一处。人到晚年,张爱玲选择了回归。感情的回归,血脉的回归。《对照记》中,提及血缘至亲的家人,张爱玲满心都是温柔。非常非常喜欢这段话,尤其是“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这一句,沉甸甸的很有分量,开始只觉得惊艳,并没有理解,后来越咀嚼越有意味,有了懂得,有了怜惜。原来生命真的是在延续的,虽然有无数的死,但却也有无数的生,穿越时光,绵绵延伸。一个人生存在这世界上,总有一些深厚而古老的部分,在家族的血管里顺流而下。

雨雪纷纷,烟尘滚滚,这个眼前的世界以其喧嚣,遮掩着古代祖先们在人间的信息。血管中排着长列的祖先们,在姓氏的基因里开会的古人们,不仅把身体硬件和性格特征传给我们,还会遗传生活经历,甚至会遗传感受,比如幸福和不幸的感受。是哪一种与生俱来的力量,让我们天生乐观,让我们天生悲观,让我们天生敏感,让我们天生钝感?

是什么让我在恍惚出神的时候,有那么一刹那,深感人有极限,人生有极限,而时间看起来茫无涯际。觉得自己在北朝十六国时期生活过一次,那会儿天下乱哄哄的,政权更迭、相互征伐;在初唐时代生活过一次,那次是享受着贞观之治的一介大唐百姓;衣冠南渡、残山剩水到过南宋生活,明月夜折过江南某座桥边静静开放的那朵芍药;赶着长长的驼队,在酷热的烈日和漫漫的沙海戈壁中艰难跋涉过,骆驼身上满载着绵绵西去的绫罗绸缎……在千百年前的一寸寸山河里,我好像能够看到祖先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没有被隔离在遥不可及的每一个朝代,而是一个个端庄地穿梭在依稀的梦境里,他们纵横延绵的那个山河不是断裂的,而是“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为什么打捞在一切时代之中生活过的记忆,比遥望将来要更清晰、亲切?

一代人之前,我们有父母两名“祖先”,两代人之前有祖父母和外公外婆四名祖先,在我们追根溯祖的时候,我们可以以20年为一个世代(因为先人大多早婚),那么200年就是10个世代,我们每一个人在200年前已经有1024个祖先。而在400年前,这1024个祖先又各有1024个祖先,我们今天每一个人在400年前竟然有100万个以上的祖先。巨大的家族坐落在往昔中,创生今天生命之我的某个源头部分,曾在哪一个朝代里从军,在哪一座城池里经商,后来,又在哪一朝的战乱中埋葬了青春?在哪一任君主的统治下被流放边塞?辞官归故里仰望的是一轮秦时月?一骑快马连夜逐单于穿过的是汉时关?曾经的某人是否就是现在的我,现在的我又会是今后的谁?

行行重行行,眺望祖先们用过的世界。停留与出走是写在我们基因里的两种生命编码。我们的祖先在大地上走来走去,不停的寻找人间乐土,满意了便留下,不喜欢继续走。走过了多少地方,便有多少个命中的故乡。祖先们在旧家园敲钟,钟声还一波波掠过江山久久地回荡。是谁,发明了每一个人的光阴。如同今天,我从历史最深处走出来,根本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我。

《相会》

与祖先们相会

越朝跨代  千山万水

在无知无觉的骨血里

溯时间之流而上

星斗满天逃亡路

他们被什么驱赶

洪水、战争还是饥饿

烟尘缓缓降落  水声溅溅

堆满家什的大车停在了河边

祖先的营地点起篝火

我尚未凝聚成形的生命

便在他们的怀抱里

一起被火光烤暖

晨起大车辗辗

他们衣衫褴褛地上路

我的魂魄也在空中飞行

如云如鸟如霞光

形影相随

天苍苍野茫茫

我必须要耐心等待

时空天地精灵之气

千载一瞬的凝固与显现

等某一天  登上名为胎盘的航船

经过无际羊水的漂流

来到了这一片

百劫千回的大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