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瞑色

 黎荔专辑 2021-12-17

瞑色

黎荔

瞑色,指昏暗的天色,同“暮色”。2014831日中央一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出现过“暝色”一词,出自李白的《菩萨蛮》词之二: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哪里是返回的路程啊?过了长亭接着短亭。

这首词选择的时间,是一个暮蔼沉沉、烟云茫茫的黄昏,季节是秋冬之交。开头两句为远景,“平林漠漠烟如织”传达出一种空寞惆怅的情绪,它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如烟如织,扯也扯不开,割也割不断。就连那远处碧绿的山色也使人着恼,叫人伤感。“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楼上人的这一人物主体。一个“入”字使整个画面波动起来,由远及近,完成由客观到主观、由物到人的过渡。我喜欢这里渲染的“瞑色”,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从瞑色折到楼上人,逼出“愁”字,唤醒全篇。之所以觉寒山伤心,以愁之故,之所以愁,乃因有人不归。鸟归人不归,所以才说“玉阶空伫立”。但见归程,不见归人,只有瞑色入高楼,夕阳隐落,光线愈来愈暗,愈来愈暗。

平林有恨,寒烟如织,急急振翅远去的宿鸟,消融在沉绛的瞑色里,留给身后的楼上人的,却是无法消融的惆怅。她依然长久地,独自凭栏,静静地侧耳倾听,连天的瞑色移动的潜息。瞑色,是日色与夜色之间的过渡。从金光到橙黄,从淡粉到紫红,从蓝灰到烟灰,天空上不断变幻色彩,变幻之间是一个长长的芬芳的叹息.....瞑色退去之后,深蓝色的夜落在世上。在天涯的某处,也有同样的瞑色连天地,迎来送往的驿亭,行旅人还在赶路。高飞的鸟儿也有回巢的时候,而他,只有漫漫人生路的长亭连短亭,落拓无依。她与他,隔着那么远的距离,都浸染在天地之间的瞑色烟霭之中。

李白究竟是否是这首词的作者,是历来聚讼不决的问题。迄今为止,虽然没有确切不移的证据,断定这首词必属李白之作,但也没有无法还价的证据,断定确非李白所作。总之,在这首李白的《菩萨蛮》之后,“瞑色”这个词于我,别有一番凄黯、惆怅、落寞的气氛。想起“瞑色”,眼前所浮现的,就是如织的烟色,令人伤心的寒山,平林漠漠,远树含烟,宿鸟急飞,长亭短亭,处处都传达出一种离愁别绪。当年李白写下这首《菩萨蛮》的时候,他是否知道因自己不经意的路过,将彻底改变一个词的命运走向?此后漫漫千年流传,“瞑色”这个词都烙下了他无法磨灭的指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