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存是共生

 黎荔专辑 2021-12-17
生存是共生
黎荔

 
如果有一个这样的提问——“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可能会出乎一些人的意料。正解是:细菌和病毒与人类是共生的关系。共生是相互利用的关系,也即各自有各自的利益。人与细菌病毒的共生,并不是说人与细菌病毒天然就是和谐的。而是指彼此之间和其他外部环境一起构成的生态圈如果保持稳定与平衡,人就能保持健康状态。
 
几百万年来,细菌病毒与人类一直是共生的关系。细菌和病毒这样的微生物,年代可比人类久远多了。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是所有生物中最多的一类。病毒则更小,病毒与细胞二者之间相差近1000倍。病毒是由DNA或RNA与蛋白质一起构成的有机体,靠寄生生活。病毒利用感染细胞的细胞器来复制自身,然后释放出去感染更多细胞。细菌可以是无害甚至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是可以独立生存的。而病毒所有目的就是复制自己,所以不感染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是为最纯粹的自私基因。有些病毒感染后会把自己的基因加入到宿主基因里,从而跟宿主共存,随宿主基因一起复制。重组 DNA就是这么搞出来的,靠病毒宿主把需要复制的基因注入细菌细胞。病毒和细菌使人体产生免疫抗体,免疫反应一方面有助于身体抵御病毒等病原体,但是,对某种病毒的过度免疫反应,也可能导致人类发生严重的疾病。因此,可以说与细胞病毒的共生关系,才能使人类有最起码的健康保障。人体各系统器官有益菌与致病菌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相互依存生物学关系寄生,这是相生相克、共生共存的奇妙演绎,是阴阳对立、矛盾统一的生命真相。
 
早在人类行走在大地之前,各种细菌生命体已经在地球上存活数十亿年,他们辛苦耕耘,不断改变着地球的大气成分,地貌形态,最终孕育了出人类,人类仿佛超脱万物,然而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仔细想甚至比人类更有权利生存下去。人类存在的380万年历史相对于生命35亿年进化史,太阳系50亿年物换星移来说还是太过单薄。

 
甚至,我们现在谈之色变的蝙蝠也比人类古老得多。蝙蝠是除人之外、分布最广的哺乳类,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蝙蝠分布遍于全世界。随着人类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活动扩张,广泛分布着的蝙蝠与人类社会有了更密切的接触。为何“超级病毒”总是源于蝙蝠?因为经科学家研究,蝙蝠身上携带4100多种病毒,其中冠状病毒超过500多种。由此可见,蝙蝠本身是一种流动的“病毒库”。蝙蝠身上携带如此多的病毒,为何蝙蝠安然无恙呢?因为,蝙蝠经由上亿年的进化发展出独特的免疫系统。在蝙蝠身上免疫细胞和病毒可以保持平衡。免疫系统不能杀死病毒,病毒也不能破坏其免疫系统。两者相互存在,蝙蝠有很多病毒,但它们仍然活得很好。病毒与蝙蝠形成了一种看似共生的关系,互不侵犯。
 
在所有生物中,变种(或进化)速度最快的就是病毒,气候的反常、污染的加剧都促使了病毒更迅速的变异。人类自以为可以征服一切,但却敌不过最细小的病毒。但小小的蝙蝠,以独特的飞行器官——翼手来飞翔,用超声波来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用此来改变飞行道路的蝙蝠,却能驾驭大量病毒,与大量病毒和平相处。
 
想起我看过的一部电影《火星人》(《世界之战》)。这部电影的原著,基本上是人类历史上首个描写地球人被外星人入侵的文学作品。我看的是2005年斯皮尔伯格和阿汤哥的那个版本。外星入侵者的武器是最经典的章鱼外形,拥有保护膜抵抗地球武器的攻击,发射的光线基本可以秒杀所有地球上的抵抗力量。然而,这些外星人对地球上的一些细菌病毒没有抵抗力,结果眼看就要拿下地球了,却一个个都倒在了病魔的手下。这些小胳膊小腿天天依赖高科技的外星人,体魄怎么和我们这些扛过非典和禽兽流感、每天呼吸着各种有害气体的地球人比呢,看得真是大快人心。
 
这个世界上,细菌病毒到处存在。人得病,只能怨自己身体太弱,抵抗力低,没有强大基因和彪悍的抗病毒能力。当然,人食百谷,感风寒,焉能不得病?得了病就顽强抵抗、重建平衡。宇宙以其澎湃的欲望而生生不息,无论何种形式的生存方式,生存都是宇宙的第一要义。而生存,就是与复杂的生态圈共世界共在,甚至与致命病毒共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