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疏离的时代

 黎荔专辑 2021-12-17
疏离的时代
黎荔


心理学上,有一种疏离型人格,为了获得安全感,而选择与他人保持情感距离。他们不愿意依靠他人做事,也不愿与他人产生过多交集,刻意避免“不必要”的情感支出,他们通常很难建立深度的亲密关系。
 
发现这个时代疏离型人格者越来越多了。互联网时代也是所谓“宅”的时代,人和人是慢慢疏离的。疏离不等于没有人际交往,他们也偶尔和朋友社交,吃饭K歌,逛街购物,但更多时候,在一个人独处的空间内,他们就能怡然自乐。当欧洲的单身率已破五之际,中国一线城市优秀女性的单身率也在再创新高。中国女性力量正在都市里崛起,她们有自己的新活法。她们是自己的主人,婚姻对于她们只是锦上添花,所以宁缺毋滥。千万不要认为她们独立寒秋、身世堪怜,恰恰相反,她们享受着自己孤独而又自在的活法。
 
这些疏离型女性,通常都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无论是自购还是租住。她们从公司下班,开车或坐地铁回到自己的小公寓,心情总是极为自在放松。这是她们在这个城市中最后的阵地、最后的港湾,她们将这个小小空间,尽其所能地布置得无限接近心中的美好。只有在这里,她们才无比确定自己是永远不会被伤害的,这是她们的一个绝对安全区。这片领土,是各种人事纷争不能侵略到的地方,是沉浮的职场生涯不能污染到的地方。她们在这个有插花有油画有原木家俱有满架书籍有健身器械的私人空间里,脱下高跟鞋,倒一杯冰镇白葡萄酒,面对着落地窗外的万家灯火,是如此沉静地独享着这份不受打扰的生活。


 
以前看王家卫电影,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昏暗的灯光,一张床。一台写字桌,一面墙钟。传出低沉旋律的老式留声机,和一个执迷不悟、自恋成狂、孤独寂寞的人。王家卫电影的主题总是疏离、失落、孤独、得不到,电影中的角色,彼此隔绝,却又带着各自的黑暗彼此相近,动心不过弹指瞬间,长情却是需要修炼的技艺。这些戏中人物,好像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进入的空间里,一旦有人进入了他们的安全空间,他们就会感到忧虑、担心和想要逃避,做出许多病态的自卫动作:“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一个很小心的人,每次穿雨衣的时候,我都会带太阳镜,你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出太阳”(《重庆森林》)。“因为我很了解我自己,我不能对你承诺什么”(《旺角卡门》)。“既然她不给我机会,我也一定不会给她机会”(《阿飞正传》)。——从心理学分析,其实他们都是疏离型人格,害怕因为过度接近而产生对他人的依赖感。他们没有能力去面对亲密的人际关系,所以只能避免让这件事发生。为了不与任何人或事务发生太过密切的联系,那么他们就必须要自给自足,这是他们的优点之一,但这个优点却被他们过度操控。
 
为什么当下疏离型人格者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女性。因为对于疏离型人格者说,爱情和自由,二选一的话,她们一定会选择自由。在今天,是什么让中国女性在婚姻里备受剥削却仍然万分恐惧离婚?是什么让中国女性中年之后性情大变变成凄惨怨妇以死相挟?也许是那只有嫁人才正常才能获得幸福的强大集体无意识,也许是把女性视为生育工具所以把年龄视为婚姻市场最高价值的潜规则……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自我的成长,思考爱情婚姻之于自身的意义,她们看清了在这个从未有过的社会巨变的时代,旧的思想已然崩溃,新的潮流里又还没有形成规则,女性变得无路可逃:她们必须奋力在婚姻里充当贤妻良母才能符合社会规则,也必须在工作中独当一面才能保有退路,她们必须死守婚姻严打小三才能被人视为幸福——在婚姻这个局里,中国女性们承担了太多太多事实上的责任,却几乎没有得到这个规则的任何保障。当一个游戏的规则如此失衡,“不跟它玩了”也许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女人只有靠自己,惟有靠自己,才是惟一可行的方法。于是,我见到身边越来越多这样的姑娘,她们事业有成,魅力万分,她们坚持自由为人类最高价值,她们都有强大的独立生活能力,气质是沉金冷玉的那种,她们无比笃定的说着“不要”、“我不”,张臂拥抱自己想要的,构筑只属于她们自己的世界。


 
这些态度能帮助她们形成珍贵的独立人格,但我也常常叹息于她们独来独往的孤女气质,过度疏离的人际关系显然也会带来很多烦恼。想起村上春树的一句话:“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疏离型人格应该大多形成于一个人小的时候,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缺乏安全感,害怕被伤害,成年之后也不容易用爱、合作和竞争等形式和别人产生情感上的连接,而且这一切有可能都已成为了无意识行为,而无意识的举动那是很难改变的。每个人都想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人类共有的需求,但也不应让这些发展到过度的程度。
 
这是一个浩瀚的巨大时代,这是一个迷宫般复杂让人日日战斗不息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离的冷漠时代。但人是社会化的生物,人天生就有情感需求,渴望一段健康积极的亲密关系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态,如何在自我防御的安全城堡之内得到一定的温情与陪伴?于是在这个时代,猫变得这么重要,被很多人喜欢。或许并不只是因为猫,更大的原因是,在越来越疏离的现代城市生活中,猫的存在提供了某一种精神慰藉。因为家中有一只猫的存在,人的孤单便不会变得那么强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