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于“学而讲坛”第600讲之夜

 黎荔专辑 2021-12-17

写于“学而讲坛”第600讲之夜

黎荔


今晚,在交大兴庆校区主楼多功能报告厅,王树国校长挥斥方遒、激扬热血的《新时代,新使命》讲座,书写了“学而讲坛”第600讲的精彩华章!至此,西安交通大学“学而讲坛”从2007315日开办已整整走过了14年,共计邀请了近700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文化、艺术、科技、金融、公益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在西安交通大学与超过15万名大学生及社会公众进行了思想文化传播和精彩互动。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一不留神,“学而讲坛”走过了风雨十四年,跨越了漫漫六百讲。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怀着天地远行的目标,十四年间,跑过了一个十公里,又一个十公里,如今路还在脚下延伸,明天还得继续奔跑前行。我愿意做郭靖、阿甘那样的人,简单、朴实、直来直去、没有私心与坚忍不拔。能跑完马拉松全程的都是这样的人,吃苦、耐劳、坚韧,像骆驼一样,像野草一般。认准一个目标,不达目的绝不罢休,首先需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我对“学而讲坛”的规划就是以三十年为时间尺度的。此外,就是慢而不息。教育的本质是慢、潜移默化,但是不能停息,要慢而不息。我也不想那么着急,如果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有着根本性的指向,那么自然会笃定、从容。我想以一颗平常心,稳住步伐,匀速前进,一个讲坛的成长不是短时间的,如同跑马拉松,绷那么紧能持续跑下来吗?跑马拉松,不在乎你短期跑多快,不在乎在整个赛程的头一段跑多快,也不在乎在中间某一段,或者冲刺的时候跑多快,而在乎你要有一个平稳的,不出问题的跑的速度和姿态。我想与广大校内外听众们一道,把“学而讲坛”的每周三晚上不见不散,培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日常习惯。把奋斗变成日常生活,这样才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只有这种水滴石穿、持之以恒,才能聚集广大自发来到“学而讲坛”的听众们,共同完成我们持续的向上提升和自我教育。在这个浮躁而喧嚣的时代,世俗的人流中依旧有人坚守学术的信仰,流年如水不舍昼夜,我们依然磐石般守在这条河流边,与希腊先哲徜徉于雅典,与春秋先贤长住于稷下,妙语连珠,思想碰撞,机锋应对,跨界互联,寻觅,追求,坚守,分享。


 
不知道“学而讲坛”的下一个十年、再下一个十年能不能抵达?继续往前走的我,眼神中有着坚定。讲坛创办之初,我的驱动力是求知的好奇心,慢慢的由好奇心驱动的力量,进化为连续性,再后来从连续性进阶到热爱,而从热爱到坚韧,对我带来的巨大变化是什么呢?这个变化就是对抗负反馈的内心驱动力。人在正反馈中其实相对容易坚持做一些事情,而能否坚韧的在负反馈中坚持下去,才是真正的考验关卡。我知道很多讲坛办着办着,就停办了,可能是遇到了负反馈,扛不住太久,于是缩回去了,停滞在那里,进阶不上去了。“学而讲坛”走过十四年风风雨雨,怎么可能一帆风顺呢?不过,我抗得住负反馈,种种辛苦、挫折、跌宕,我都会装着没事,那些苦都藏在心里了。不介意被外界误会或打击,不介意做一个憨不可及的人。因为有这种韧性在,即使岁月多变,人世难料,但我还是做起事来充满热情和能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许我只是习惯了坚持,也许我对这个一手培育出来的人文讲坛,激发出了一种中国式样的爱情,含蓄到无法言语,坚韧到百折不挠。
 
其实“学而讲坛”能够跨越14年走到今天,也不过是这八个字:长期主义,慢而不息。在人生的马拉松中,只要永远保持初心,不断奔跑,就永远不会失去希望。感谢所有支持过“学而讲坛”的人,谢谢我们的相遇,在时光的河岸上。怀念一起走过的那些日子,没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没有你们的奉献和帮助,我怎么能做到,坐在岁月的河岸上看青春流逝,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周复一周把“学而讲坛”坚持办下去。默默祈愿上苍,予我时间,予我力量,在今后的漫长岁月里,一步一个脚印,向“学而讲坛”的第700讲、第800讲、第900讲、第1000讲迈进!

2021年5月19日,王树国校长为第600期“学而讲坛”题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