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霞的教化

 黎荔专辑 2021-12-17

晚霞的教化

黎荔


记得以前看网络作家今何在的小说《悟空传》,第一章里有这么一段妙语——
 
你不觉得这晚霞很美吗?
孙悟空说,眼睛还望着天边,我只有看看这个,才能每天坚持向西走下去。 
 
这段话真有意思,支撑孙悟空走下去的不是宗教信仰,而是天地垂象的自然教化。每天继续西游的续航动力,在于有一个固定的打卡点,就是傍晚时分出现在他眼前的,巨大的晚霞,漫天的火烧云,天地之间所有美好事物的燔祭……美,横亘在面前,把人世间的一切变为徒劳,为落日熔金而心醉神迷的人,不希望太阳落下去,可总是不得不一点点看着晚霞消失。
 
看到这段话,眼前就会描绘出一幅唯美的画面——夕阳给西天涂上迷离绚烂的底色,满天晚霞之下,神情迷惘的孙悟空迎风而立,拄着棒子,目光流转,欲语而无言,无言而有声。清爽的山岚氤氲缓缓,流淌在晚霞温暖的气氛之中,原野蛮荒,花开遍野,掬攫入怀,不经意间看见山间幽静的黄昏景色中,缤纷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真是自由自在、自命自主,也许因为那是天成之物!人也是天成之物,但为什么人天生便是缺的,一生下来便会不安,一生都在寻求补全,不停地寻找,找一辈子。
 
《悟空传》中的悟空是反对神的,他的出生就决定了他不是神,他是由石头变的,是神之外的生灵,而他认为神和万物都是平等的,什么是妖?神仙没法管的东西全都有个名字,叫做——妖,神仙原来是容不得世上有能自主自命的灵物的。万物生成皆神圣,一草一木总关情。今何在的《悟空传》超越了《西游记》中形象的单向性和特定化。那种曾经代表正义、充当英雄具有典型化、脸谱化的形象发生了彻底的转化。每一个形象都被赋予了丰富与复杂的价值内涵,每一个形象自身都矛盾重重、让人琢磨不透。他们都超越了原有的形象阐释框架和解释规范,不断冲击和修改我们已有的期待视野。
 
孙悟空只有看看晚霞,才能每天坚持向西走下去。壮丽的晚霞如同神祇,当每天傍晚时分,这弥漫天地的神祇现身时,他如痴如醉地仰望着,再没见过那么红的云,感觉自己要被融化了。但当它黯淡下来,又觉得很怅惘。每天,能被巨大晚霞照亮的时刻只有刹那,但为着这一点的相聚时刻,他心甘情愿地向西奔波。
 
对我来说,每天看看晚霞,也是坚持走下去的理由之一。夕阳霞彩满天、极尽绚烂之时,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白昼的尽头,正如樱花绽放得最热烈之时,也是它的将死之时。只有在转瞬就将失去之时,才会意识到事物的可贵。晚霞以一种嚣张式的鲜艳绚烂,揭露着生命的短暂和消失的必然,但依然充满了旺盛生命力,不会屈服于悲观。热爱生命的尽头是苦涩的,因为爱的苦果,将在成熟时坠落,但只要有燃烧的落日来加冕,随之而来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
 
晚霞的火焰在眼里跳动,树叶纷纷坠落灵魂的水面,也许此时此刻,孙悟空已经找到了他的西天。观察身外的东西,注意天地的样貌、时间的来去、生命的源泉与尽头。此时此景,充盈胸怀,是一种多么曼妙幸福的微妙心灵触动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