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森林,洞穴

 黎荔专辑 2021-12-17

森林,洞穴

黎荔


瑞士心理学者荣格说过,人完成自己,并不要用一个所谓世俗的标准,而是要做到自己的完成跟自己的完整。这种完整,当然包括了我们难以觉察到的无意识。根据荣格的原型理论,人除了个体经验积累的无意识,还有人类群体绵延积淀的无意识。个体无意识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是由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经验组成的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则包括婴儿实际开始以前的全部时间,即包括祖先生命的残留,它的内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
 
说到个体无意识,一个人的童年,是一个人和这个世界的一生的关系的基础。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出来以后,面对这个世界,慢慢地看到了天空,看到了房子,看到了树,看到了各种各样我们的同类,然后别人会告诉我们这是天空,这是房子……这就是最早来到一个人的内心中并构成那个世界的图画。,随着逐渐长大,你可能会对这个世界有不同的认识,但是你的基础是不会改变的;你对人和社会可能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但你对人的最起码的看法是不会改变的。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和生命之初,有一种最根本的连接,这一点谁也没法改变。


 
至于说到集体无意识,就有点不太好理解了。对此,荣格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高出水面的一些小岛代表一些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部分;由于潮汐运动才露出来的水面下的陆地部分代表个体的个人无意识,所有的岛最终以为基地的海床就是集体无意识。”隐藏在黑暗深处的集体无意识,我们如何才能感知到呢?那只是一种可能,一种猜想,以一种不明确的记忆形式积淀在人的大脑组织结构之中,只能在一定条件下能被唤醒、被激活。我们不知道的森林,不知道的山脉,不知道的海洋,不知道的宇宙,它们所累积起的很多小的、代代绵延的存在形态也是我们生命的基础,是我们心理结构中最真实、最本质的部分。
 
我真想成为一个深潜者,触摸一下荣格所说的“所有的岛最终以为基地的海床”。从树上走向树下,从洞穴走向平原,再从聚落走向城市,在人类向文明迈进的步履中,有过辉煌与梦想,也有过苦难与艰辛。从人类的群体到个体,如果回到从前,从前的从前,那是什么?那是一片森林,一个洞穴。


 
幽玄深邃的洞穴,岩壁上有湿滑的水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子宫。我们都曾在母亲的子宫中生活过二百八十天,那是我们生命早期曾经旅行和生活过的地方。子宫里的婴儿在妊娠晚期能听到低沉的声音,出生后,由于熟悉母亲的声音,他能很快辨别出母亲的声音。根据《卫报》网站上的一篇文章所述,婴儿的食物偏好也始于子宫,母亲在怀孕期间食用的口味很可能是新生儿偏好的口味。人类的很多生活习惯应该都和最早生活的洞穴有关。
 
人类已走出原始丛林百万年了,但关于森林的史前记忆并没有被时光消磨,而是变成了一种混沌迷茫的集体无意识,埋葬在我们心灵的黑暗深渊。当我们轻轻摇动起这一座迷雾森林时,升腾起的是怎样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啊!那里浓绿绽放,暗绿腐烂,参差的树枝,错落重叠,藤蔓交缠,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深处,要看到真正的阳光难度很大,只不过是树缝里面洒下来的一点点,斑驳的闪烁而已。夜晚到来,月光又把幽谷密林注满了雾光,混合了风的啸叫,有什么生命在低嚎,野蛮荒夷。
 
每个生命体的原初体验,是森林或洞穴。这些生命最早期的记忆,早以某种形式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身体中。让我们也分不清,到底是梦还是记忆?这种生长在内心的森林或洞穴,谁也无法窥知,只能偶尔,模糊地领悟到谁说我们哇哇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总是两手空空,已有这么多东西满溢了我们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白昼与黑夜、森林与洞穴,还有永恒动荡的海洋。

真想成为一个深潜者,无限的下潜,触摸海床上的过往种种,将森林中远去的雾,以文字液化:甘甜的,苦涩的,在每一个贫瘠的时刻浇灌自身,回到原初的完整。
 
你,我们挥之不去的乡愁,
你,我们从未走出的森林,
你,我们用每一次沉默唱出的歌曲,
你,黑暗的网,
情感在逃遁中坠入。
 
在你开始我们的那一日,
你无限伟大地开始自己,
我们成熟在你的阳光下,
广布四野,落地生根。
——里尔克《我爱你,你至柔的法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