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2021年度山西考古新发现!探秘12个入围项目…

 skysun000001 2021-12-17

NEWS

最新消息


本月底,

山西考古将迎来一场“大考”。

12月28日,

二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将在太原召开。

本次论坛,

由山西省考古学会、山西晚报联合举办。

昨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号“考古汇”,

公布了2021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入围项目。

论坛将采取学术报告的形式,

邀请入围的12个考古项目负责人,

向专家学者和媒体报告考古发现与收获。

图片

2021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

入围项目

(以时代早晚为序)

临汾市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

太原尖草坪镇城新石器时代遗址

晋城泽州下町新石器时代遗址

临汾襄汾陶寺新石器时代遗址

运城垣曲北白鹅两周墓地

大同市平城区智家堡北魏吕续浮雕彩绘石椁墓

临汾霍州千佛崖遗址

临汾洪洞西孔村宋元墓地

阳泉盂县金代壁画墓

太原小店区明代藩王墓

长治潞州区明代壁画墓

晋中开发区弓村明清寺庙遗址

图片

1

//

临汾市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

丁村遗址54:102地点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城镇丁村东南部的汾河东岸,发现、初步发掘于1954年。2021年的发掘,完整揭示了丁村遗址典型地层剖面,发现了“丁村组”的侵蚀面,对解决“丁村组”年代争议、研究遗址的沉积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石制品等遗物的发现为研究丁村遗址石器技术及人类行为增加了一批材料。

图片

54:102地点“丁村组”侵蚀面

2

//

太原尖草坪镇城新石器时代遗址

太原尖草坪镇城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柏板乡镇城村西南900米处,地处长梁背山山前的冲积扇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为仰韶中晚期遗存。该遗址范围内的遗迹单位数量较多,时代较早,遗存丰富,对于研究太原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构建该地区史前文化序列、探讨太原及周边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图片

F1正射图

3

//

晋城泽州下町新石器时代遗址

泽州下町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周村镇下町村西南、沁河中游支流长河西岸一处三面环沟的台地上,整体地势北高南低。遗址较为丰富的龙山时期遗存,填补了晋城地区沁河流域龙山时期遗存考古空白,对构建区域考古学文化谱系、明晰文化性质、了解晋东南地区在龙山时代文化互动与整合中的角色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W1大口尖底瓶

4

//

临汾襄汾陶寺新石器时代遗址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县城东北约7公里处,遗址面积约400万平方米。2021年,发掘总面积1490平方米,基本较为全面的揭露了1号宫殿基址,初步弄清了其规模、四至、堆积、年代、布局结构,并对性质有了简单的了解。陶寺遗址宫城内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发掘与发现,对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早期中国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具有推动意义。

图片

1号宫殿基址

5

//

运城垣曲北白鹅两周墓地

运城垣曲北白鹅两周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英言镇北白鹅村东,地势北高南低。通过调查和勘探,确定了遗址分布面积为20万平方米,共勘探出墓葬217座,灰坑241座,车马坑5座,陶窑2座,由此明确了墓地的主体遗存为两周时期墓葬和车马坑。北白鹅墓地是一处历时久长、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遗址,为研究晋南地区不同时期的埋葬制度、人群族属、社会生活、采邑制度以及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新的资料和参考。

图片

M3“夺”簋

6

//

大同市北魏吕续浮雕彩绘石椁墓

大同市平城区智家堡北魏吕续浮雕彩绘石椁墓是目前大同市发现的唯一一座北魏时期石雕彩绘石椁墓,椁室内雕刻的墓主人升仙图、导引图、四神图等有明显的汉代遗风和宗教色彩,而南壁外侧所雕刻的异域镇墓武士的发型、样貌、体态、穿着等,明显与汉文化风格不同,为研究民族融合、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图片

石椁北壁浮雕彩绘

7

//

临汾霍州千佛崖遗址

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霍州市西南7公里处的汾河东岸山崖上,山势南北走向。崖壁上造像窟龛的雕凿非常集中,层叠分布,主要分布于崖壁中部以北,互相之间还有打破关系,密集区域多达8层。造像开凿于唐代中后期,开元年间为主,开元以后亦有雕凿,明代正德年间仍有少量雕刻。千佛崖摩崖造像为民间雕刻,是晋中南地区重要的唐代中型规模造像群,既有太原天龙山石窟唐代造像风格,也与洛阳龙门、关中地区唐代造像风格,对研究唐代中后期造像风格类型演变提供重要材料。

图片

北区造像

8

//

临汾洪洞西孔村宋元墓地

临汾洪洞西孔村宋元墓地位于临汾市洪洞县甘亭镇西孔村村北。本次考古发掘,共发现墓葬54座,其中宋元墓葬28座、清代墓葬17座、时代不详墓葬9座,此外,还有一处清代明堂遗迹,此次主要关注宋元墓葬。临汾洪洞西孔村宋元墓地是一处平民家族墓地,迁葬的2座墓,更像是家族祠堂,且按照“左昭右穆”制度排列,为研究我国古代宗法社会祖宗崇拜的礼制秩序提供了重要资料,买地券记载有关“地震”信息,为实证元代洪洞地震提供了实物资料。

图片

M33壁面展开图

9

//

阳泉盂县金代壁画墓

泥河金墓即位于其中的太原府盂县境内,地处今秀水镇泥河村北。该墓形制及建筑彩绘装饰风格与盂县皇后村“大定八年”的金墓特征相近,其斗拱、立柱形式及拱眼装饰与繁峙县南关壁画墓近似,年代与后两者相当,亦属金时期。墓内壁画多为福禄祥瑞内容,如童子骑鹤、童子戏绣球、鹿献灵芝、狮子抱绣球等,不见惯用的孝行故事,这些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对金代晋东山地民间信仰的认识。

图片

墓室壁画展开图

10

//

太原小店区明代藩王墓

晋端王陵园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黄陵街道东峰村东北,地处太原东山南端的缓坡地带。晋端王墓圹平面为“工”字形,南北长24米、东西宽8米,规模居明代中后期藩王墓之首。端王陵园范围清晰、整体布局和结构基本完整。端王及王妃、继妃、夫人墓葬三座墓葬虽被盗扰,出土随葬品种类依然多样,最为难得的是保留了较多的彩绘漆木俑和纺织品。晋端王陵园的确定,印证了《太原县志》《阳曲县志》《榆次县志》记载的岗头村和端王陵园位置,为其他晋藩王陵园位置的确定提供了准确的地理坐标。

图片

出土丝织品

11

//

长治潞州区明代壁画墓

长治市潞州区明代壁画墓位于长治市高新区起步区西环路(北环街-高新大道)。发掘清理明代砖室壁画墓3座(M1、M2、M3)、清代土洞墓1座、明代明堂1座,出土器物64件(套)。该处明代早期家族墓葬,从保存较好的墓室结构、砖雕与壁画以及丰富的出土器物,反映了时人“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长幼有序的伦理观、日月星辰的宇宙观,以及当时以血缘和婚姻为基础的一种族墓制度和葬俗文化,为研究同时期、同地区丧葬制度以及明早期古代建筑增加了相关信息和材料。此外,M2及M3墓室彩绘壁画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

图片

M2墓室内部

12

//

晋中开发区弓村明清寺庙遗址

弓村建筑遗址(寿圣寺)位于晋中市开发区潇河产业园区弓村以北,小牛线南侧、综合通道(农谷大道)西侧,山西焦煤集团建设项目园区内。遗址发掘面积约3600平方米,厚度约0.3-1.8米。考古遗迹显示出,该寺庙遗址为一处坐北朝南的两进院落。寺庙遗址以大殿、过殿和漫道为中轴线,房址东西对称分布,东侧建筑保存较为完整,西侧保存较差。2020、2021年的两次发掘,揭露了弓村寺庙遗址的全貌,初步厘清了寺庙的整体布局,为研究榆次弓村地区的历史和宗教文化以及民俗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的材料。

图片

弓村明清寺庙遗址航拍左南右北

今天重点推介的是——

临汾市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

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兰州大学、丁村民俗博物馆

项目负责人:任海云

发掘人员:袁文明、王益人、邓艳青、狄伟、韩智超、聂连杰、孙金慧、刘文香等

执笔:任海云、袁文明、王益人

图片

图1  丁村遗址54:102地点发掘区域位置图

丁村遗址54:102地点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城镇丁村东南部的汾河东岸,发现、初步发掘于1954年。2020年9月,在对该地点进行光释光测年和古环境样品采集时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一枚。为进一步厘清该牙齿化石的出土层位、年代,了解该地点的地层堆积、埋藏环境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6-10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丁村民俗博物馆、兰州大学环境学院,启动了该地点考古发掘工作。

图片

图2  丁村遗址54:102地点发掘区域(由西向东)

图片

图3  丁村遗址54:102地点地层剖面

54:102地点发掘总面积80平方米,地层厚度19.1米。发掘区域位于汾河东岸Ⅲ级阶地上,地层堆积为黄土堆积和河湖相相结合的二元结构。上部黄土堆积自上而下依次为马兰黄土和浅棕红色古土壤(S1);下部河湖相堆积由细砂层、粗砂砾石层、灰绿色黏土层等交替堆积而成,其间可见两个侵蚀面,代表两个旋回。

图片

图4  54:102地点考古发掘现场

图片

图5  丁村遗址54:102地点“丁村组”侵蚀面

图片

图6  丁村遗址54:102地点“丁村组”下部侵蚀面

发掘共出土文化遗物270余件,除少量出自S1古土壤层和“丁村组”下部的砂砾层外,其余均出自“丁村组”砂砾层中,主要为石制品、动物化石等。石制品原料以角页岩为主,其次为燧石、砂岩、石英砂岩等;磨蚀程度不一,部分石制品覆白色钙质;类型有石核、石片、工具、断片等。工具类型较为简单,主要为刮削器和尖状器。动物化石大多较为破碎,能够鉴定种属的较少。石制品及伴出的砾石等尺寸较小,反映了遗址弱水动力的埋藏环境。

图片

图7  对文化层进行筛选

图片

图8  砂砾石层出土石制品和蚌壳

图片

图9   古土壤层出土石制品

本次发掘完整揭示了丁村遗址典型地层剖面,发现了“丁村组”的侵蚀面,对解决“丁村组”年代争议、研究遗址的沉积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石制品等遗物的发现为研究丁村遗址石器技术及人类行为增加了一批材料。

图片

图10  砂砾石层中出土纳玛象牙齿化石

来源:文博山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