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90年代考古十大发现

 玉稻筱麦坊米 2017-05-08

四,八十年代:


1,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眜”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 宝鸡法门寺地宫,打开了佛教和盛唐王朝的宝藏,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面积仅31.48平方米,在清幽灯光照射下,尤显神秘。 法门寺文化景区巨资建设的合十舍利塔,地宫为保全安奉佛指舍利之所在,放大百倍后的地宫,可容纳2000多人在其中活动。室内大厅建筑面积2.4万多平方米,可容纳2万多人举行活动。1987年发掘。发现佛骨舍利,法门寺地宫中珍藏的金银器多达120多件(组),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3, 新干大洋洲商墓: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大洋洲乡程家村,1989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出土的400多件青铜器最引人注目,是继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之后,商代青铜器的又一重大发现。从出土陶器看,大洋洲墓相当吴城文化二期 (相当商代晚期 )。墓中青铜器不少带有商文化二里冈期的特点,如大方鼎,除立耳上饰有伏虎外,形制纹饰及制作工艺都和河南郑州的出土品一致;三足提梁壶形制类似陕西城固龙头镇的壶;大钺花纹布局类似湖北黄陂盘龙城的钺。还有一些青铜器则有商代文化殷墟早期的特点。 

4, 巫山人:1985年发现,考古工作者在重庆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发掘出一段带有2颗臼齿的残破能人左侧下颌骨化石以及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迹的骨片。1986年又发掘出3枚门齿和一段带有2个牙齿的下牙床化石。此外,遗址中还出土了包括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剑齿虎、双角犀、小种大熊猫等116种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经学者研究,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遗物代表了一种能人的新亚种,后被定名为“能人巫山亚种”,一般称之为“巫山人”,距今约201~204万年。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为探究人类起源提供了新的方向。

5, 贾湖遗址:1983年发现,试掘面积50平方米,发现陶、石、骨器数10件,发现窖穴11座,墓葬17座。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C14、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距今约9000―7500年 ,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贾湖遗址呈近圆形,文化层厚1~1.5米。发现30年来,先后经历了8次考古发掘,发现重要遗迹数以千计,出土文物5500余件,及大量动植物遗骸,2001年6月,国务院将其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确定为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并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显要位置,垂青史册。

6,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地处裕溪河中段北岸,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遗址约5000多年前为一处大型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区内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人工建造的祭坛、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红烧土和积石圈等重要遗迹,出土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凌家滩遗址的发现或将中华文明史提前到5300年前。1985年发现,1987年6月,安徽省考古研究所成立凌家滩考古发掘队,对凌家滩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出土文物200多件,包括玉版、玉龟、玉勺等一大批精美玉器,其是一把重达4.25千克的石铲,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迄今发现最大的一把石铲。

7, 金牛山人:1984年发现于辽宁营口金牛山。化石为一个头骨、五个脊椎化石骨、二根肋骨以及其他部位的骨头,全部属于一个成年女性个体,年龄为三十岁至四十岁之间,脑量为1390毫升。金牛山发现的这批化石资料之完整,在我国尚属首次。同时还发现了一些灰堆,里面有烧土、炭屑和烧骨,可能是金牛山人烧食之处。在灰堆旁边分布着大量的动物碎骨,其中有的骨头还可以看到人工敲砸的痕迹。 金牛山人,辽宁营口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28万年。公元1984年,我国考古学家在今大石桥市永安镇西田村金牛山洞穴内,发现一完整古人类头骨化石, 并发掘出大量古动物化石、烧骨、灰烬和石器,被列为当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项目之一。

8,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境内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东经119度30分,北纬41度20分。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祭祀建筑和积石冢群相结合的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距今5500年至5000年。遗址于1981年发现,1983年开始发掘。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的发现,充分证实了5500多年前那里曾存在着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社会。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它的发现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意义,对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具有重要价值。它在国内外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9, 曲村—天马遗址: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曲沃、翼城两县境内,是西周时期晋国的早期晋侯墓地,年代为距今2800~3000年。曲村—天马遗址发现于1980年,又名“晋侯墓地遗址”,其埋葬时代几乎贯穿整个西周时期。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已揭露面积达2万平方米。遗址内现已发现8组17座晋侯及其夫人墓葬、陪葬墓4座、祭祀坑数十座,并探明车马坑5座。出土有华丽精美的玉器、青铜礼器等随葬品以及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万余件。墓内随葬的玉器种类繁多,装饰华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玉器。

10,兴隆洼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南1.5公里的台地上。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约20000余平方米,它是西辽河流域和内蒙古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截至目前,考古工作者已先后对其进行了近10次发掘。发现有聚落房址、环形壕沟、墓葬、灰坑等大量遗迹。其中,遗址中心的两座房址面积达140平方米左右。兴隆洼文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旗博物馆于1982年联合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1983年发掘。



五,90年代:


1, 走马楼吴简:1996年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数量大约有10余万片,多达200余万字,这批简犊包括木简、竹简、木牍、签牌和封检等,上有三国吴嘉禾元年(232)至嘉禾六年(238)的年号。出土简牍呈灰棕色或黄褐色,长短宽窄各异,字体工整有序,隶中带楷。每片字数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至120字,竹简每枚30字至40字。其内容可大致分为经济券、司法文书、民籍、账簿及名刺、官刺等类。经初步统计,数量达10余万片,超过全国历年出土简牍的总和,是上世纪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2, 青州龙兴寺窖藏: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大批佛教造像,多数形体较大,包括北魏至北宋延续 500 年的石 、 玉、 陶、 铁、 木和泥造像 200 余尊,其中以北齐时期石像最多,1996年10月,青州一所学校正在修建操场的施工工地上,轰鸣的推土机成了一个巨大惊喜的发现者:工人们走到车前扒开浮土,青州佛像窖藏随着这次偶然的发现被开启了!窖藏东西长8.6米,南北宽6.7米,抢救性的青州佛像考古挖掘工作迅速展开,考古人员采用局部发掘的方式,整整工作了七天七夜,覆盖着泥土的佛像逐渐显露出本来面貌。


3, 虞弘墓,东西方文化交流最珍贵的资料,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是我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像资料的墓葬。其汉白玉石椁上雕刻图案中的人物服饰、器皿、乐器、舞蹈内容以及花草树木,均取材于波斯和中亚诸国,有些画面有明显的祆教内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反映中亚古国和东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丰富、最珍贵的实物资料。

4, 悬泉置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因出土的汉简上书“悬泉置”三字而定名。酒泉地区文物普查队于1987年首次发现了该遗址。1990年至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3000多平方米,出土15000余枚汉简和17650件各类实物。

5, 印山越国王陵,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对照史书记载应该是越王勾践的父亲允常之陵寝,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印山山顶,凿岩而成,墓向朝东。是一座由墓道、墓坑组成的平面呈甲字形的竖穴土坑墓。墓坑为长方形竖穴,坑口长46米,宽14米,深12.4米,四壁陡峭,不设台阶。墓室由加工规整的巨大枋木构筑,呈两面坡状。木棺置于中室,由一个巨型圆木制成的独木棺。坑底铺木炭,木椁外包140层树皮,树皮外夯木炭,墓坑内填青膏泥。山脚四周挖掘有防御保护的围沟。该墓穴坑深达20多米,一层一层的夯层,夯窝十分明显,从土顶到墓底,高达30米,这样的结构,在我国正是首次发现。只有国王和皇帝墓葬时才能使用的隍壕,在木客大冢四周也完好地保存着。印山的四个角上,现今都还有清水环绕。据考古学家们说,像印山这般保持得如此完好的隍壕,实为罕见。

6, 狮子山汉墓:狮子山楚王陵依山为陵,凿山为藏,坐北朝南,深入山中60余米。陵南北总长117米,面积851平方米,凿石量达5100立方米。由墓道与附属建筑、主体建筑两大部分构成,共有墓室12间,出土文物2000余件(套),其中包括各级官员印章150余方。墓葬形制上平面布局不完全对称。陵内设有三处相对独立的陪葬墓。早年发现的兵马俑坑为其陪葬坑。从出土文帝四铢半两钱推定,该墓的上下限时间为公元前175年~公元前118年,推断狮子山楚王陵的陵主人是第二代楚王刘郢客或者第三代楚王刘戊。狮子山西汉楚王陵的发掘对于汉代考古、典章制度、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西汉早期政治经济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资料。1995年十大考古发现。

7, 南京猿人:又称南京直立人,化石于1993年发现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西南的雷公山上的葫芦洞(奥陶纪灰岩溶洞)中,是中国古人类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发现,当时立即引起国内新闻、学术界的轰动。南京猿人化石距今约60万年—35万年,对于研究中国古人类分布演化,以及更新世人类生存环境,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环境,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南京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头骨化石的出土,是中国古人类研究及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发现。南京猿人洞出土一对男女头盖骨,相隔仅5米,同一化石点发现两个人种,全世界只有南京一处。这不仅让“南京猿人洞”成了全球唯一的同一化石点发现两个人种的地方,也为人类多地起源论提供了有力依据,中国人并非起源于非洲。

8, 梁孝王陵寝遗址:在芒砀山保安山的周围皆有陵墙,南墙位于保安山南山脚柿园村北,东墙位于梁孝王墓口东200米处,北墙位于山城集南,西墙位于保安山西侧,因开山采石受到破坏。从其走向看是依山势而建,围绕山体一周。在梁孝王和王后墓之间东侧的台地上有陵寝建筑基址,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长110米,东西宽60米。1992年9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对基址进行了发掘清理,1994年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9, 玉蟾岩遗址,位于湖南道州寿雁镇玉蟾岩,俗称“蛤蟆洞”,又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本”。玉蟾岩遗址是1988年发现的,1993年、1995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先后两次对这个遗址进行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棒器、动物骨头残骸、种子,栽培水稻的谷壳标本和陶器[1]  。玉蟾岩遗址在世界稻作农业文明起源及人类制陶工业起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玉蟾岩遗址在1995年和2001年分别被评为“95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

10,宝墩古城:是川西地区最早和最大的古城,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城西北的龙马乡宝墩村,其建造年代在公元前2550年,废弃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面积先为60万平方米,后扩增为近300万平方米。宝墩古城应该就是蜀国开国之都。1995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系及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对宝墩村进行考古发掘,经四个月发掘后确认,黄土埂子圈起的地方是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古城遗址,散碎的砖瓦器物是蜀地先民早在四、五千年前就进入文明的物证,比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年代还要早,属成都平原古蜀文明的最早阶段。宝墩古城遗址系龙山时代古城遗址,对探索长江上游地区的文明起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继广汉三星堆藏坑之后,四川地区又一重要发现,在中外考古界引起了轰动,1996 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