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进垃圾分类,不止上海在行动,杭州新条例已提上日程,南京也在推进立法

 华东局 2021-12-17

华东局稿件均为原创。本文首刊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华东局栏目,更多内容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就在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46个城市将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在长三角,各地都有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新举措。杭州新的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最近已经提上日程;宁波今年2月已通过了《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南京江北餐厨垃圾处理厂将建成,垃圾分类立法在推进……不可否认,围绕垃圾分类,依旧有诸多问题值得探索。上海先行一步的同时,不妨看看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做法与经验。


   垃圾分类“能手”越来越多



来自杭州萧山区的小朋友楼圆圆,是学校小有名气的垃圾分类小能手。但先前她给自己垃圾分类打分,却只有50分。因为在这个六口之家,除了她,垃圾分类都做得很一般。虽然她屡次“教育”他们——垃圾不分类危害很大,他们则每次都夸她懂得多,“随便扔”的习惯却一如过往。



前段时间,楼圆圆等到了机会。学校组织21个家庭参加21天行动,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连“突破口”都想好了,那就是爷爷,因为家里爷爷地位最高。她跟爷爷说,如果家里不能完成21天行动,她就评不上三好学生了。爷爷当即表示支持。



如何做好?楼圆圆早有准备。她自制了一张“垃圾分类”表格,爷爷被她“任命”为班长,她自己做副班长。在班长的带领下,家里的垃圾分类工作有了很大改善。“只要爷爷一瞪眼,奶奶、爸爸、妈妈乖乖地学会了垃圾分类。”楼圆圆说。现在,她的奶奶还参与了“姐妹花”志愿者,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

南京江心洲,这座位于长江中的岛屿,正着力打造“零塑岛”。在岛上的芳华苑小区内,记者遇到了正在投放垃圾的李亚林。关于垃圾分类,今年68岁的她有着自己的坚持。小区内可回收垃圾箱需要办积分卡,之前她已经申请了两次,但信息皆被漏掉,一直都没有发下来,最近一个月终于拿到了卡,现在几乎每天都会前往投放垃圾,“除了最近出去旅游的两天”。

南京芳华园小区内的可回收垃圾桶。任俊锰 摄

在杭州余杭区,“虎哥”有点名气。虎哥环境有限公司创始人早在35年前便踩着三轮车收废品,对于老百姓在垃圾分类中需要什么,“虎哥”很熟悉。为叩开居民家门,“虎哥”推出了一场“寻找虎妈”的活动,退休教师、居委会成员、广场舞大妈等人群是首选,因为他们扎根居民中间,具有较强凝聚力和号召力。虎哥环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少平告诉记者:“在'寻找虎妈’的活动推出之前,居民的参与率只有40%,而现在则有80%。”记者在余杭一些小区时常可以看到“虎妈”的身影,赵美娟便是其中之一。“虎妈”属于半公益性质,每个月会有1200元补贴,主要工作就是敲开住户家门、宣传垃圾回收,以提高居民参与率。现在,赵美娟前往最远的小区要走15分钟左右,工作时间每天要走1.5万步以上。虽然辛苦,但可喜的是,“大家的环保意识在提升”。

“虎哥”公司内,可回收垃圾正在装车。任俊锰 摄

今年4月,赵美娟的队伍壮大了,又有5名“虎妈”加入,团队在扩大,居民的态度也在变。以前入户宣传,居民的门都是开一个小缝,头都露不出来,“我们就像要饭的一样”,现在居民习惯了,对“虎妈”“虎哥”都很欢迎。



   信心来自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当响起《茉莉花》时,面向道路沿线小微餐饮企业'定时定点’的垃圾清运车便来了。”杭州萧山区垃圾分类办工作人员介绍。



萧山正以易腐垃圾为突破口,推进垃圾分类。现在,针对沿途小微餐饮店众多、易腐垃圾产生量大的道路,萧山正试点“定时定点”投放。以前,商家习惯将易腐垃圾扔在人行道旁的垃圾桶内,常有污水流出,现在清运车在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根据提前给餐饮店的时间表依次上门回收。


“定时定点”试点不只对餐饮店,萧山还在小区进行试点。“定时定点”投放分早晚两个时段,居民可以领取积分和易腐垃圾专用垃圾袋。垃圾袋由第三方企业统一提供,可以溯源到户。如果袋内不是易腐垃圾,志愿者则会标记为错误分类,这样居民不仅拿不到积分,还会被上传到萧山的“生活垃圾智能监管系统”。如果一月内数次出现错误分类,社区工作人员就会“精准上门”。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区试点“定时定点”投放前,管理部门多方调研,充分了解了各地难点。如今,收运方均需收集居民关于投放时间的意见,让居民“自选时间”。

杭州萧山区小区内整齐摆放的“小绿桶”。任俊锰 摄

刚开始推行垃圾分类,萧山也遇到过阻力。居民们认为,即使自己分了,后面还会一起收走并处理,为此萧山采取“桶车一致”的分类清运模式,如易腐垃圾为绿色清运车,其他垃圾则用灰黄相间的清运车,居民如发现清运车混运,可监督举报。后来,居民看到了一天天规范收运,慢慢树立了垃圾分类的信心。



信心来自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2.8公斤!积分直接打到您账户。”在杭州余杭,到李洪艳家上门回收垃圾的虎哥环境公司志愿者说。李洪艳与赵美娟居住在同一小区,现在,她已与小区的“虎哥”成了熟人。

 

预约上门回收麻烦吗?“最开始是打电话,现在是微信可下单。”李洪艳说,她家从2017年开始参与,每月要上门回收三四次,现在账户内还有40多元,经常会在小区门口的便利店换一些鸡蛋、酱油、醋等,“比正常买还要便宜一些”。“我们其实并不在乎虎哥的那些钱,而是因为它让我们认识到了垃圾的资源价值。”有居民说。


“虎哥”不止关注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还包括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虎哥”免费上门收集,并在后端进行资源化利用。比如将沙发拆解为木材、纺织品、金属等,加工成生物质燃料、土工布等产品。李洪艳回忆,去年冬天,由于自己腰不好,家里的软床垫换成了硬床垫,换下来的床垫难以处理,最终找到已下班的“虎哥”,帮忙搬下去并免费处理掉。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徐林曾对“虎哥”的公司进行过一番调研。他告诉记者,“虎哥”能够实现95%—98%的干垃圾再生利用,仅有少量剩余需要送到焚烧厂。仅仅在杭州市余杭区,2019年如果实现全覆盖就可以少建一个日处理500吨的垃圾焚烧厂。


分类做得好的人享有一定“特权”。在南京江心洲芳华苑小区,负责收运厨余垃圾的人会查看居民带来的垃圾,日久天长,对于那些分类做得较好的人,收运人员也都认识,“直接拿给他,不用检查。”居民楼长崔桂琴告诉记者,她家里的厨房就有两个桶,一个装用过的废纸等,另一个装厨余垃圾。同一小区的李亚林感受到了变化。以前垃圾混投导致“垃圾桶都放不下,丢得到处都是”,如今厨余垃圾被分类并及时收运,气味好很多,“捂着鼻子倒垃圾”的情况少了,人们可以站在垃圾桶附近聊天。

南京江心洲一所幼儿园门口的异形垃圾桶。任俊锰 摄


   对居民对产业都是新起点



2009年毕业的浙江大学环境工程博士胡少平,研究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和治理,于2015年参与“虎哥”的创立。他回忆,2016年,“虎哥”拿出2个亿,进行模式探索。如果模式成功,政府可购买服务,如果不成功就直接结束。到了2017年第三季度,模式探索取得初步成功,余杭区政府决定购买服务,现在公司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虎哥”也有难言之隐。胡少平表示,因为公司收集的毕竟是垃圾,附加值相对较低,依靠垃圾增值“养活”产业链很难。因此他提出,税收问题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国家正鼓励民营企业从事垃圾分类,但较高税率却在无形中形成门槛。对于税收问题,徐林提出“分类减税”。他建议,政府可以考虑根据后台监控数据进行分类减税,比如,纸张、塑料等附加值较高的废品,可以不减税;玻璃、园林垃圾等,可考虑减税、免税,而对于灯泡、电池、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甚至可考虑补贴。

“虎哥”的分拣工人正在对垃圾进行分拣。任俊锰 摄


起步虽晚,但杭州萧山的原则之一,是“先末端有出处,再前端有分类”。



因此,萧山在布局末端处置企业时,垃圾分类还没正式开始。2017年9月,萧山引进了第一家具备每日200吨易腐垃圾处理能力的企业;去年1月,萧山引进了第二家每日处理规模达220吨的企业,其中易腐垃圾200吨,地沟油20吨。数据显示,去年,萧山区共分类清运易腐垃圾42000余吨,经过资源化处置,产生沼气452万立方米、生物柴油5700吨,提炼毛油1123吨,目前日均处理量已有400余吨左右,其中包含杭州余杭、滨江、江干等区分流的60余吨,缓解了焚烧压力和污染。



垃圾分类背后,也有产业机会。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说到“洋垃圾”,浙江大学教授徐林认为,首先要回答“洋垃圾为什么会进来”这一问题。在徐林看来,原因有二:一是“洋垃圾”分类做得好,二是中国强大的末端处置能力。随着中国垃圾分类深入推进,很多原本以“洋垃圾”为生产原料的企业,必将转向国内分类垃圾,使得一些资源利用企业“等米下锅”的局面得以缓解,形成国内市场的产业闭环。



接下来,胡少平认为应从两方面着力,一是强制分类,二是激励分类。2015年起步的“虎哥”,将激励分类作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起点,现在正与政府力量形成互补。徐林告诉记者,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对于居民迅速形成分类习惯是很有帮助的,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也必定存在着适应期、阵痛期和磨合期。这条路还很漫长。



 但是,这无疑是一个新的起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