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味 情味 诗味

 新用户5345BAE7 2021-12-17

——观摩薛法根老师《三黑和土地》教学有感

       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三黑和土地》,是诗人苏金伞在1948年9月份创作的诗歌。全诗描述了三黑全身心投入翻地播种的过程,表现土地改革后,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得到了自己的土地后无边的幸福感,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这首诗的文字朴实,充满了浓郁的泥土气息。但今天生活在城市的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农村生活,而且这首诗的创作年代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怎样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这首诗的韵味,体会诗的情感表达?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教学本诗时,教学的板块清晰,指向明确,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学得活泼快乐,同时上出了这首诗应有的味道。具体来说,在薛老师的课堂上,有以下“三味”值得品析。

一、  土味

    对于这样一首充满着农村气息,表达着农民生活场景的现代诗,薛老师直接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农民的故事”导入,并以三组词语的学习,令课堂在上课伊始就有了一股“泥土”的气息。请看第一组词的教学:

(出示:土疙瘩 麦籽儿 顺溜 蹚坏 痒抓抓 白霎霎)

师:先来看一个有泥土气息的词语“土疙瘩”(跟读两遍),这是一个方言,用我们的话来讲叫——土块。再看“麦籽儿”,用我们的话来讲叫——麦粒。“顺溜”——这个词读的时候要有点儿化,再读,用我们的话来说叫——顺滑。“蹚坏”用我们的话叫——踩坏。“痒抓抓”用我们的话叫——(生:挠痒痒)不是抓在身上,是抓在心上,叫“心痒痒”。“白霎霎”用我们的话叫——“白花花,白茫茫”。你看这组词语和我们平常的不一样,带着泥土的气息。一起读一读这组词语。

将诗中这些带有明显乡村方言味的词语出示,老师直接讲解词语用我们的话怎么说,帮助学生弄明白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这时学生在读中一下子感受到这首诗在词语运用上的不同之处。同样对第二组词“翻地、耙地、打场、送公粮”同样以讲解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读懂,而第三组词,只有一个词:“翻身”:

师:现在我要给你一个词,这个词很有时代感、还很有历史感,很有幸福感,很有自豪感,这个词是,读——(出示,生读)翻身。有的同学笑了,说这个词哪有时代感?我们天天翻身,对吧。这个词哪有自豪感,还有幸福感?好,你读了这段话就知道了——

生读:解放前,农村的大部分土地是地主的,农民只能为地主种地,受剥削、受压迫;解放后,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把地主的田地分给了农民,农民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成了土地的主人。

师:自豪吗?幸福吗?什么叫翻身?以前——

生:这些土地都是地主的

师:现在——

生:农民也有了自己的土地。

师:这叫——(生:翻身)。翻身当家作主,成了土地的主人。文中的三黑就是一个翻身的农民,他有了自己的土地。

通过这三组词语,适当的讲解和资料补充,一下子把学生拉入到那个年代,感受农村的生活场景,体会农民的言语习惯,把握住了这首诗中“土味”,也就接通了学习这首诗的“地气”,抓住了这首诗的内核。而在联系诗中三黑活动的几个词语,学生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他先翻土,翻完土又耙地,耙完地又歇一会,他看看自己种的荞麦开花了,听听蝈蝈在地里的叫唤,想一想以前小时候的生活,想想现在的生活,想想未来的生活,想完继续耙地。”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一位农民的日常劳动,课堂在学生的叙述中弥漫着浓浓的“泥土”的芬芳。

二、情味

文章不是无情物,诗歌更是情感表达的艺术。薛老师在这堂课上把视线聚焦于这首诗的情感之上,带领着学生深入感受着诗中的情。且看:

师:有的同学说,现代诗很容易,就是把这些事分行,一行一行写下来,你们说对吗?不对,诗最重要的不是写事,而是写这个字——(板书)情。诗没有感情,就不成为诗。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他脸上什么表情?表情是看得见的哦,什么表情?

生(分别答):喜悦、欢乐、兴奋、幸福

师:这些都对。三黑脸上的表情你一眼就看得见的。同学们,这篇课文写了这句话,(出示句子)读——(生)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师:看看,他脸上的表情是什么(笑嘻嘻的),一个字(笑)。你们会笑吗?(师引导学生体会三黑会在什么时候“笑”)看到他的笑,你能体会他内心的心情吗?(生答开心、自豪、兴奋、高兴、激动等,师让学生逐一写在黑板上。)

品读诗中情感,老师首先从三黑的表情入手,由表情再到心情,化解学习的难度,学生的体会由诗句直接得出,但教学并没有止步于此。

师:请你再读这篇课文,一小节一小节读。哪一小节写他开心了?一会儿你要给大家读出来。读到三黑的开心,你要用笑容表现出来。(生自由读)

这其实是引导学生品读诗句中的情,学生很快发现这首诗的每一小节都在表达着“情”,紧紧扣着情感这条主线,学生从每一小节之中都读出了背后的开心,当然除了诗的第11小节,是写三黑挨地主骂,所以不开心,但对于这一小节,老师也巧妙地加以利用:

师:他的开心和不开心和什么有关系?

生:过去他没有土地,蹚坏了地主的庄稼要挨骂,现在他有土地了,即使蹚坏了,他也不会挨骂。

师:他也毫不在意。所以写过去不开心,是为了——

生:衬托现在开心。

师:这是对比。什么和什么对比?(过去和现在)他不仅和现在比,还和什么比?(出示13小节)未来。他写过去是为了——突出现在很开心,更是为了说明未来——更开心。诗歌的感情,如果一直写开心,就是一条斜线,这首诗不是一直写开心,中间写了不开心,这叫曲折。文章、诗歌就像看山,这个情要有起有伏。我们从表情读到心情,还不够哦。还要从心情读到——(板书)感情。三黑对这片土地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喜爱、热爱、自豪……

师:感情和心情不一样。心情是一时的,感情是长久的,是深沉的。这种深沉的感情藏在这句话里面,读——

生: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师:在三黑看来,土地就是他的什么?

生:生命

围绕着情,由表情,到心情,再到感情,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不枝不蔓,指向明确,学生在对诗句的咀嚼、品味之中,体悟着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着的情感。薛老师的课堂,上出了诗歌课堂的特点,也上出了这首诗所具有的、令人深受感染的情味。

三、诗味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但同时,本课也是一首现代诗,如何能将单元的语文要素融入到诗这一特殊文体的教学过程之中呢?很显然,这首诗的主要观点在对诗的情感品悟中学生已经能够把握:“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但教学时,还要突出的是课堂的“诗味”,薛老师的做法是: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写的什么事,还要读出情,从表情读到心情,从心情读出感情。所以仅仅写事,不是叙事诗,只有写了情,才是诗。我们来看,三黑有了土地不是诗,但是,读——

生: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师:这才是——诗。三黑翻地不是诗,但是——

生读: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师:这才是——诗。松散的土地不是诗,但是——

生读: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师:这才是——诗。三黑播种不是诗,但是——

生读:今天准备好了,叫麦籽儿睡上。

师:这才是——诗。麦子生长不是诗,但是——

(师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这首诗中其他的诗句,如何用诗的表现手法来进行表达的)

师:这就是——诗。诗写的是——情。从今天开始你要知道,如果把事情比作“米”,那么诗,那种情,就是把米酿成酒,看不到米,但是却能品到他的甜味。这就是诗。只有我们内心充满感情的时候,你才能写出诗来。下了课,我们不妨练一练,把米酿成酒,写成诗,比如:

(出示)孩子们一放假/就奔向大自然的家。好像               

        我是一片泥土,                                    

语言的表达是一个秘密,而诗歌更在表达上有其独特的表达魅力。薛老师化繁为简,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诗句如何来进行表达的,在诵读中感悟诗人是如何“把米酿成酒”的,从而在品读涵泳之中,发现诗歌表达的密码。最后老师布置的小练笔,给学生一次尝试实践的机会。诗歌课堂,不能忘记“诗味”,以上环节的教学,鲜明地感受到薛老师对于诗味的用心营造和对学生诗歌学习的智慧引导。

土味、情味、诗味,正是因为有了这醇正的课堂“三味”,这首诗的教学过程才如此令人沉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