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员外[地主豪绅]

 新用户6480rIiz 2021-12-17
300次播放01:10
二哥说历史02:古时候经常说的“员外”是个什么称呼?是官职吗?
简介
641次播放01:28
古装剧中的“员外”,到底是个什么官?今天可算明白了
合集
更多知识点
2个视频
释义
基本解释
1、 [ministry councillor]:古指正员以外官员(全称为“员外郎”)
2、 [landlord]:指地主豪绅(多见于早期白话)
结交此间一个大财主赵员外,养做外宅。——《水浒传》
不多时郭彰带到,伴当对他,指着白玉堂道:“这是我家五员外。”——《三侠五义》
详细解释
员外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一个开线铺的员外 张士廉年过六旬,妈妈死后,孑然一身,并无儿女。”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不是什么员外,俺们这里有几贯钱的人,都称他做员外,无过是个土财主,没品职的。”
清 《三侠五义》第五十四回:白玉堂却笑着道:“那老儿不要害怕。我非山贼盗寇,不是甚么大寨主。”伴当在旁道:“你称呼 员外。”郭老道:“员外在上,听老儿诉禀。”便将带领女儿上瓜州投亲,被胡烈截住为给 员外提亲,因未允,将小老儿囚禁在山洞之内,细细说了一遍。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四章五:“他颇有点员外的风度,招待起朋友来倒还洒脱得很。”参见“员外郎”。
沿革
员外楼
三国魏末始置员外散骑常侍,晋初又置员外散骑侍郎。南北朝时,又有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都在官名上加“员外”。隋开皇六年(568),在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次官。唐、宋、辽、金、元、明、清沿其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时号“员外”,实已在编制定员之内。此外,唐、宋、辽、金在尚书省左右司郎中下,也有员外郎。元属中书省。清代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等也有员外郎。
到了现代,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员外这一称呼逐渐淡出。但随之出现了“候补委员”这一新的职位称呼,于是就有了候补委员,其涵义与“员外”相比有一定变化,但大同小异,延用至今。
级别
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南北朝简称员外散骑侍郎为员外郎。是较高贵的近侍官。隋代始于六部郎中之下设员外郎,以为郎中之助理,由此延至清代不变。惟唐制列在六品,明清则升为从五品。
员外郎作为禄星,由他来保佑读书人状元及第、金榜题名,这多少有些讽刺意味。但即便是如此塑造,还是不能解决角色重复的问题,因为福星的尊贵其实已包含富贵的含义。[1]
参考资料
[1] 员外是什么意思 · 爱问知识人[引用日期2015-08-15]
免责声明
意见反馈
©2021 baike.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