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蜀吴三国,蜀汉为什么先亡

 听月思雨001 2021-12-17

成也诸葛,败也诸葛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刘禅进退失据,无奈中,举国投降,蜀汉灭亡。三年后(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十四年后(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东吴亡。至此,三足鼎立,三国割据的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三国中,蜀汉为何先亡?

诸葛亮难辞其咎。何以言之?且看诸葛亮的所作所为。

01

诸葛亮生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琅琊郡阳都县人,是个典型的官二代,诸葛亮的父亲曾出任过东汉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病逝,8岁时父亲去世,无爹无娘的诸葛亮只好与弟弟一起投奔时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不久后,又跟随叔叔投奔荆州牧刘表。

图片

诸葛亮(影视形象)

大约十四五年后,叔叔去世,此时已长大成人的诸葛亮遂上山下乡,从城内搬到乡下——隆中,一边种地,一边读书,过起了“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据陈寿老师讲,此时只有二十几岁、脸上无毛的诸葛亮特别的自负,常以管仲、乐毅自况,但时人对他却不太感冒,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对诸葛亮赞赏有加。

此时,曹操与袁绍等人正在热火朝天地互掐,黄河两岸战火纷飞,而荆州周边则相当安宁。官渡之战取胜后不久,曹操即掉转枪口,杀向了背叛自己的刘备。公元201年,刘备为曹操所败,投奔了荆州牧刘表。刘备不甘心失败,更不甘心于人下,来到荆州后,另立山头,招兵买马,招才引智,并先后将徐庶、简雍、伊籍等名士招致麾下。

后在徐庶的大力举荐下,刘备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传说中的诸葛亮。在二人会面中,诸葛亮和盘托出自己研究了多年的理论成果《隆中对》:即联孙抗曹,谋取荆、益两州,三分天下,待时而动,一统天下,恢复汉室——为迷茫中的刘备指出了一条金光大道。

刘备听后如醍醐灌顶,激动万分,并力邀诸葛亮出山。于是,诸葛亮便告别了隐居生活,随刘备来到了荆州治下的新野。此后,刘氏集团的发展之路,基本遵循了诸葛亮为之拟定的这一路线图。

图片

诸葛亮与刘备(影视形象)

又过了几年,公元208年八月,刘表病逝,其次子刘琮继任。此时的曹操挟战胜袁绍的余威,亲率20万大军南下,鞭指荆州。刘琮自恃不是曹操的对手,遂举州投降。时为刘备外脑的诸葛亮劝刘备乘虚将荆州一举拿下,但遭到刘备的婉拒。见大势已去,刘备只好率领军队和大批百姓南逃,在逃跑途中,刘备一行被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大败,抛下士兵和百姓逃到了夏口。 

恰在此时,孙权派鲁肃来到夏口,鲁肃建议刘备联合孙权共同抗击曹操,势单力孤的刘备求之不得,遂派诸葛亮随鲁肃来到东吴。

02

彼时东吴的掌门人孙权见曹操亲率大军来攻,也是心中打鼓,是战是和犹豫不决,在诸葛亮的游说下,最终,孙权决定联刘抗曹,并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同刘家军一起在赤壁与曹操开战。

在孙刘两家的联合打击下,曹家军大败,不得已只好引残军北还。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联吴抗曹第一步战略规划得以实现。

图片

曹操(影视形象)

就在赤壁之战当年年底,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趁曹操北归之机,又率兵平定荆州南部四郡。实践证明,诸葛亮的确是个合格优秀的军师。战后,刘备正式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并督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掌管刘氏集团的财政大权。

赤壁之战后的第三年(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面对曹操的严重威胁,力邀刘备率“志愿军”入蜀“维和”。诸葛亮认为机不可失,劝说刘备入蜀,并趁机拿下益州。刘备也早有此意,遂留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自己则率军与另一位军师庞统一起进军益州。进军途中,刘备借故把“维和”变成了侵略,一路上攻城掠地,高歌猛进。在攻打雒城时,进攻受挫。军师庞统为流矢所中,战死城下。刘备遂征调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驰援。诸葛亮等率兵溯江而上,一路破关斩将,与刘备会师成都。并于公元214年拿下成都。战后诸葛亮名利双收,被刘备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被提拔为军师将军,成为刘氏集团事实上的二把手。

图片

刘璋(影视形象)

拿下益州后的第五年,刘备又趁热打铁,在诸葛亮的帮助下,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刘备自称汉中王。至此,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氏集团制定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已基本实现。

就在刘备一路绿灯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后,东吴的孙氏集团眼热心跳,悄悄地在刘备身后捅刀。公元219年冬季,吕蒙率领东吴军队,悄悄渡江,斩杀关羽,夺取了荆州。诸葛亮的宏伟蓝图因此而遭受重大挫折。

来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有传言称汉献帝刘协为曹丕所害。于是,在诸葛亮等群臣反复上表劝说下,刘备于公元221年登基称帝,国号为“汉”,并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刘备、诸葛亮的人生夙愿初步得以实现。

刘备称帝后的当年七月,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亲率大军伐吴。次年(222年)刘备兵败夷陵并撤退至永安。 

八个月后,又羞又愧的刘备一命呜呼。去世前,刘备召诸葛亮、李严到永安,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如若嗣子(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当即泣不成声:“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交待完诸葛亮后,刘备又下诏谆谆教导儿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03

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不久,刘禅又任命诸葛亮为益州牧,且大小政事,“咸决于亮”。诸葛亮的时代就此开始。

刘备去世后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乘机起事,诸葛亮按兵不动,先派人与东吴修好,而后又出台一系列政策稳定局势。

公元225年春,国内政局刚刚平稳,诸葛亮决定率军南征,平定西南,先后打败雍闿和孟获等少数民族武装,平定西南所有乱事后,十二月班师成都。此举既稳定了南中,又获得大量的战略资源,为北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公元228年二月,诸葛亮亲率大军开始践行自己在《隆中对》中所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伐魏,“北定中原,恢复汉室”。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前后六年,诸葛亮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了五次北伐战争,最终寸地未拓,寸功未得。

图片

诸葛亮北伐(影视形象)

在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身心交悴,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诸葛亮死后29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伐蜀。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诸葛亮献完了青春献子孙。

诸葛亮的一生,可谓是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切全部交给了刘家王朝和蜀汉人民,无愧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可是,如果细细分析,人们也很容易发现,在诸葛亮丰功伟绩和光辉形象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的失误和阴影。正所谓有多少功绩,就有多少失误。大致言之,诸葛亮的失误主要有三:

一者,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既透支了身体,也严重地压抑和弱化了一大批干部的成长和能力。诸葛亮在北伐时,司马懿曾向蜀汉的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等诸多非军事方面的情况,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过问;一天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听后,对手下道:“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果然在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因身心交瘁,病死沙场,享年54岁。如果诸葛亮不早亡,可以肯定地说,蜀汉至少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延续十年或二十年,甚至是否会先亡,也得两说。再者,二十杖以上的处罚,诸葛亮皆要亲力亲为,这不仅过度地耗费了自己的精力体力,影响了身体的健康,也屏蔽了干部成长和进步的空间,导致蜀汉干部队伍的内卷和弱化。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这是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经过实践的磨练,怎能成为栋梁之才?

诸葛亮去世前,曾为刘禅选定了几个自认为“又红又专”的接班人,如蒋琬、费祎和姜维等,但这几人与曹魏的司马懿父子和孙吴的陆逊父子等相比,皆是小巫见大巫,不论是在战略眼光还是治国理政等诸多方面都差了一个量级,遑论其他干部?诸葛亮去世后,为什么蜀汉的软硬实力呈断崖式下跌?可以肯定地说,与此有着直接的关联,而造成这一严重后果的,无疑应由诸葛亮埋单。

二者,只用不选,坐吃山空。一手制造了蜀汉干部队伍的断层。诸葛亮在病重时,刘禅曾派人询问其百年之后,谁可接任,诸葛亮先后提出蒋琬和费祎两人,当再问及费祎之后谁可接任时,诸葛亮却闭口不谈——无人可选。反观曹魏,在曹操和曹丕当政时,都为自己的后任选拔和储备了一大批英才,如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钟会、邓艾等;孙吴也先后培养和涌现出陆逊、诸葛恪、陆抗、丁奉等一大批后起之秀。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说的是,姜维北伐时,蜀汉中能征善战的大将大都亡故,无人可用,只能让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锋。这貌似是句玩笑话,却道尽了蜀汉的实情和尴尬。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短短的十几年中,本就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处于下风的蜀汉,竟有这么多干才或丧或亡,而又未能及时地选拔培养和补充,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而诸葛亮刻意培养的姜维,实际证明只是一个二流人才。

人才是一个国家首要的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干部队伍的整体弱化和断崖式的缺失,无疑是造成蜀汉先亡的主因。

三者,以卵击石,穷兵黩武。严重地透支了蜀汉的综合国力。魏蜀吴三国中,若论综合实力蜀汉无疑处于下风,能自保已是万幸,可是面对这种被动落后的局面,诸葛亮却不自量力,穷兵黩武,以小博大,以弱凌强,结果五次北伐,寸地未拓,寸功未建,不仅摧折了蜀汉硕果仅存的几个可造之才,也极大地消耗了蜀汉的政治经济和人才资源,为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在北伐战争中,与诸葛亮一起担当托孤之臣的李严,因保障不力,被诸葛亮贬为平民,迁往僻乡,最后忧愤至死;后起之秀马谡因街亭失守,被诸葛亮斩首示众;魏延是诸葛亮之后蜀汉唯一可以算作一流的军事人才,也在北伐中被诸葛亮设计杀之。这几位屈指可数的优秀后浪,皆因北伐而过早的消亡,从而使蜀汉的国防一线出现了难以弥补的军事真空,以至邓艾率领不到一万残兵突降成都时,尽管成都尚有十万大军,可是因无领军之将,刘禅不得不举城投降。

在摧折人才的同时,频频地北伐也过度地透支了本就十分贫弱的综合国力,从而加速了蜀汉灭亡的步伐。倘若诸葛亮能够审时度势,韬光养晦,养精蓄锐,待机而动,即使不能一统天下,至少也不会成为最早的灭亡者。其实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就已经弱不禁风,之所以又苟延残喘了二十九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魏国此时正在忙于内耗——君臣斗法,大臣互斗,无心也无暇灭蜀,这才使蜀汉又苟延残喘了二十几年。

正是由于诸葛亮这一系列的重大失误,最终导致了蜀汉政权的首先灭亡。由此观之,蜀汉政权的兴与亡可以套用一句俗语——成也诸葛,败也诸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