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宋风云之王安石变法:“拗相公”的改革

 金色年华554 2021-12-18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乃至中国历史上一擦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改革运动,尽管他掀起可不小的波澜,但最终的结局仍以失败告终。关于变法失败的原因,史学界历来争议频繁。甚至对于王安石的变法举措的争论也颇为反复。那么这样一场变革,是怎么发生的呢?又是如何进行,如何失败的,今天,我就浅论一下个人的观点。

文章图片1

革新变法的大势所向

当时的北宋王朝,表面看来强大,实际弊病颇多,内部矛盾重重,吏治腐败不堪。主要体现在经济与财政的困难上。

宋太祖赵匡胤时,为防止唐末藩镇割据,军阀林立的局面再度出现,将天下精兵收入京城,也就是后来的禁军。而地方的守备部队战斗力弱,装备落后,指挥不畅。同时也由于北方辽,夏等少数民族的侵扰,北宋朝廷不得不维持一定的军队数量,士兵的军籍均为终身制,导致士兵数量冗多且杂。太祖时,据记载宋朝的军队数量约为37万;到了仁宗时,已达到了125万之多。这给财政支出造成了巨大压力,也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专权,皇帝把权力进行了细化分割。但后来随着官员数量增多,所需的官员也正在增加,导致权责混乱,出现了相同职责不同官职的现象。冗官状况愈演愈烈,这是财政支出加大的又一个原因。

而庙堂上的问题体现在民间就是苛捐杂税的加重。财政支出必然要落在民众身上。宋仁宗时土地兼并的现象极为严重,“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宋英宗时豪门大户更是大肆侵占民田,大批农民失去田产,沦为佃户,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为了生存,农民不得不揭竿而起,各地农民起义频起,国家内忧外患严重。

文章图片2

在多重问题下,北宋的财政已经不堪重负。此时,需要一个雷厉风行的人物来推行措施,改变这一困局。在这种状况下,王安石应运而生。

改革的举措

王安石就不多介绍了,大家都很熟悉。他起初在基层做官,目睹了民间疾苦和北宋官场中的腐败现象,连续做了几任州县长官,因为生性倔强,时人成为“拗相公”。但也是这些经历让他培养其刚强的意志与责任心,为他后来变法奠定了个人品质的基础。

而变法不仅需要强臣,还需要明君。宋神宗赵顼即位后,对朝政的腐败与行政效率低下深有感触,决意变法图强。而这时遇到了王安石,两人一拍即合,开展了北宋王朝最为轰烈的一场变法运动。

文章图片3

王安石开始改革后,就展开了大刀阔斧的变革,改革措施涉及多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举措:

1)青苗法:青苗法是农业方面的措施。主要为了解决农户青黄不接时缺少本钱的问题。王安石以各地常平仓为贷款本金,按户等决定可贷款数量,利息二分,还贷时与两税一同上交。当时农户多向地主借贷,地主利息多为四分,由此农户获得了沉重的负担。方法在理论上很好,但推行上很大程度上受到执行人员的影响。执行过程中,由于该举措不会给财政收入带来加成,官员无法从中摄取利益,因此他们不顾自愿原则,改为强制性摊收,并肆意提高贷款利息,其利息一度超过了地主贷款利息,无力偿还利息的农民不得不逃离,进一步造成了流民问题严重;

2)保甲法:各农户组保,户等最高、最富裕者任保长,农闲时期集合军训,夜间维持秩序。这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地方军队的组织性和训练性,但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这些训练的士兵大多是农民,农闲时军训又是却成了一种负担。并且同时保甲人员并无补贴薪俸,只供给当日口粮,这也导致了农民训练的积极性不高,是实行的效果降低。

3)农田水利法:颁布农田水利法,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建立堤坊,修筑圩埠,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能提出有益于水利建设的人,不论社会地位高低,均按功利大小酬奖。该法增加了粮食的产量,也开垦了不少良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由于水利考核政绩,一些官员不顾实情,催发民众修建水利工程,无故大肆敛财,但总体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

4)方田输税法:每年丈量土地,并将土地分为五等,征税时按照等级,土地较肥沃的多征税,土地较贫瘠的就少征税。该法完善了国家土地信息,使原先地主隐瞒的土地得以核实,减轻了下层农民的负担,但严重更损害了地主豪强的利益,所受反对呼声强烈。

5)募役法:本来需要按户等到官府当差役的百姓,只需要缴纳免役钱,便可免除劳役,由政府出钱雇人当差。这一举措极大方便了百姓,然而,该法规定“命官、形势占田无限,皆得复役”,本不用应差的户等,也需要缴纳免役钱,侵害了官僚地主阶级利益...

综上,可见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大都理论上是可行的,对北宋的改善也是颇有成效,但我们可以看出,要么由于执行过程中官吏腐败,要么由于地主豪强的反对,大多未取得预计成效。最终也由于宋神宗去世,王安石变法失去了强有力的臂膀,在保守势力的反对下终至失败。

文章图片4

变法失败的思考

王安石是北宋政坛的一个风云人物,其变法也在一时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但变法的失败不是没有原因的。

王安石的变法一定程度上流于表面。新法发布过于频繁,一个是下层官吏来不及清楚新法的意义,还有就是没有考虑执行中的徇私舞弊,官官相护种种现象,监察体制有存在缺失,小官吏对民众的盘剥愈演愈烈,不明就里的民众对新法自然产生了抵触情绪,缺乏了人民基础,新法注定难以持久下去。

文章图片5

还有就是保守势力强大,地主官僚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王安石刚正不阿的品格也注定了无法拉拢,加之王安石手段强烈,地主阶级的反对呼声也是空前的。而地主官僚的强大归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体系,而王安石的措施多为经济方面,想通过环节经济压力解决制度上带来的矛盾,显然是不可行的。而在宋神宗的强权压制下,可以堵住地主官僚的嘴,但神宗去世,王安石失去了最终助力,加剧了变法的夭折。

总的来说,王安石变法没有考虑到当时社会阶级矛盾的严重性和阶级之间力量的差异,仅就表面问题改革,最后致使变法失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