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谈“双减”:孩子有了大把空闲时间,正是考验家长之时

 人杰地灵h8p9lk 2021-12-18
71217_p24.jpg

2021学年开端,教育界迎来一场系统变革——“双减”落地。从全社会教育观念转变,到教育治理内容变化,从社会办学机构转型、双休日和节假日学生休假方式改进,到工作日城市交通学生上下学高峰和职工上下班高峰的错峰与叠加,“双减”政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实,教育历来是个系统工程,教育问题也从来不只是教育的问题。“双减”应该怎么减?在我看来,“双减”的不断推进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智慧。

“双减”令下,哪些必须减,哪些必须加?

【观点】帮助家长制订低年级学生在闲暇时间健康娱乐、广泛阅读的计划,养成阅读伴成长的良好习惯,其意义不亚于学校提供的良好课后服务。

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五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这学期以来,很多学生从学校带回家的书面作业确实少了,但也有不少学生发现,自己休闲的时间并没有增加太多。原来,在学校想方设法给孩子减负的同时,有些家长或许仍在考虑,是否要悄无声息地给孩子“加码”。

“双减”之下,除了学校布置的书面作业,还需要“减”的,无疑就是那些家长布置的超量课外任务。此外,部分培训机构面向学龄前儿童、义务教育阶段低龄学生过早的智力开发以及过多的艺体训练等,也在陆续“减”的范围之内。

事实上,所有过多占用儿童游戏、玩耍、休息的必须时间,以致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不当教育行为,都应在“减”的行列。

一方面,过重的负担必须减,但必要的负担和作业也必须给。

儿童时期,正是良好的读书习惯、健身锻炼习惯的形成之时。双休日、寒暑假,如果没有一定的学习和作业任务,没有必要的规则约束和良好习惯养成指引,电脑一玩一整天,起床、睡觉、吃饭、上学大事小事都听之任之,没有规划,同样无法成长为优秀的学生。

“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却只能说你不会。”这个段子很多人都听过。其实,如何帮助家长制订低年级学生在闲暇时间健康娱乐、广泛阅读的计划,养成阅读伴成长的良好习惯,其意义不亚于学校提供的良好课后服务。

而对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和高中学生,减负另有含义:减那些不必要的负担,减机械的背诵记忆,减简单试题的反复操练,减纯粹的知识复述。

减负须能增效,学校应该倡导过有质量的学习生活。中华民族历来有倡导刻苦学习的传统,如果高中生、大学生都不能刻苦学习的话,减负的宗旨就偏了。人类已经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的时机,勤奋才是成长最好的姿态。

没有学校“提质”,学生不可能有效减负

【观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办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不是办过度追求高升学率的教育。

实际上,若无校长和教师的主动“加码”,就没有学生的有效“减负”。“双减”落地后,课后延时服务让学校成为全方位育人的新阵地。

除了针对部分作业困难、学习需要补差的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学校还可充分利用体育场馆、图书馆以及博物馆、展览馆等校内外教育场所,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以体育活动的空间、阅读的空间、社团活动的空间、也给学生以游戏、发呆的空间。

要看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主阵地在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办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不是办过度追求高升学率的教育。高升学率不是地方政府的政绩观,更不是校长的绩效观。

如何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给予人文、艺术、体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让生命与健康教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人文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核心?

如何构建起满足学生充分选择和健康成长需要的课程体系、如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这些,才是校长要好好面对的思考题,也是校长的责任所在。

配合“双减”落地,教师当努力做到不消耗学生。

所谓不消耗学生,是指教师自己不熟悉、没有亲自解答过的题目,不是自己备课、命题的试卷,决不随便让学生做。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必须检查或批改,检查和批改的作业、练习必须及时讲评。

不消耗学生,就是不浪费学生时间,不让学生走“题海战术”之路,努力依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多体验一点,多成长一点。

不消耗学生,绝不是放任学生在大数据时代中,在海量的知识星球中找不到学习方向。

不消耗学生,是不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对话教学”等名义下,重复无数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再次走上毫无意义的低层次试错之路。

低学段学科教学的“周周练”“月月考”,割断的是学科章节内容内在的逻辑体系。这种简单粗暴的考试,除了能检查一些记忆背诵的东西,意义有限。

我认为,教师须持续提高个人专业能力,以学科育人为宗旨,摆脱传统“育分”的窠臼,致力激发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发现学生学科学习品质,指导学科学习方法,积累学科学习经验。学科教学的独特功能和魅力在于学科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价值,学科让每一个学生的未来生活更美好。学科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所有的东西都要成为“敲门砖”?教育切莫如此功利

【观点】社会进步、时序演进,孩子的未来世界决非今日家长可掌控。年轻有为的形象也不该只是“收入高、学历高”一种。

虽然已经步入21世纪,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其实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许多家长脑袋中。

可是家长们想过没有,即便所有的孩子都竭尽所能地奋发图强,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仕”,甚至大部分人都不能成为“仕”。难道大部分人没有成龙、成凤,就必然“失败”吗?

实际上,社会进步、时序演进,孩子的未来世界决非今日家长可掌控。年轻有为的形象也不该只是“收入高、学历高”一种。

为人父母,不能把社会世俗的某些价值取向直接复制、强化在下一代身上。钢琴要考级、围棋要考级,书画、体育、班干部、参加社会志愿活动,所有的东西最好都要成为升学的敲门砖,教育切莫如此功利。

因此,家庭应该回到自己的教育职责中来,担负起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注重孩子品性养成、劳动习惯习得、良好待人处世行为;为孩子打好积极融入社会的基础,形成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功能互补。

减负对家长而言,是减去家长不擅长、不专业的学科学习辅导的负担,切不可减去家长“言传身教”、家庭教养的固有责任。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未来职业生涯的第一启蒙。

当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大把的时间还给学生、留给家长的时候,也正是考验家庭教育落实之时。怎样加强体育锻炼,培养一两项艺术或体育锻炼的爱好和习惯,弥补学校体育、艺术活动场地以及课时、师资等的局限与不足?

真正的体育和艺术训练,应注重习惯培养,不应该是学校的每天锻炼一小时,而是书面作业“双减”以后的闲暇,是双休和节假日父母带着子女一起锻炼,让儿童参加社区体育、艺术的各项活动、比赛,父母、小弟弟、小妹妹在场地边做着观众、一起加油的和谐社区生态。

作者:何美龙(上海市闵行中学校长)

编辑:李晨琰 王星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