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路骑行日记110:大自然是如何孕育一粒好米的

 超人的旅途分享 2021-12-18
为何我要特地到产地来看环境,原因很简单,如果不身临其境,又如何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造物呢?

我是以骑行的方式行走丝绸之路的,对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有一定发言权的,毕竟咱们是脚踏实地的感受阳光,经历风雨一路考察过来的。


我就先从水土这块对于农作物影响最大的说起。羊脂籽米的灌溉用水来自于塔里木河,而塔里木河水又来源于天山、喀喇昆仑山等高山的融雪,塔里木河流域没有什么工业,而羊脂籽米的产地又位于河流上游。所以,水源纯净无污染,灌溉水量充沛。而且,河水富含矿物质,经检测矿物质含量比依云矿泉水都高。也就是说,水稻是喝着矿泉水长大的,一公斤羊脂籽米需要喝掉七吨矿泉水。

水稻种植在塔里木河畔的沙土地的碱性环境里,土壤富含人体必须的硒、锶、氟、镁、锰、锌等微量元素,通过SGS的农残全面检测,508种农残均为零,无重金属超标。

接下来说环境,阿拉尔的海拔有900多米,高原气候的特点就是昼夜温差大,每天中午骑行的时候热出一身汗,晚上露营的时候冻成狗,在这样气候环境下的农作物的特点就是风味饱满,生长周期长。所以,羊脂籽米不跟南方水稻一样可以一年几季,它每年只能种一季,生长周期最长可达到190天。

高原环境的第二个特点是日照时间长,我每天早上八点日出起床,可以一直骑行到傍晚八点太阳落山,日均日照时间可达到12小时以上,更多的阳光可以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农作物的风味自然更好。阿拉尔每年可以达到4000℃以上的有效积温,是五常产区的1.6倍。

所以,一粒好米的形成,需要通过挑选优良的品种,种植到最合适的自然环境中,让它充分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

早上,我来到金色沙垦公司,由周总向我详细介绍了羊脂籽米的由来。最令我感兴趣的是,羊脂籽米的学名叫做高原稻香软米,是由蒋志农教授培育的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中国原生非转基因稻种,可以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安全。

随后,我走进车间,参观加工过程。整个加工流程,从稻谷到成品装袋,都是封闭式无菌全自动化流水线,杜绝了生产过程中的一切安全问题,这样的标准化也是我一直推崇的。

再细看流水线,稻谷被小心翼翼的经过四道细碾流程加工成米,而不是常见的去壳+抛光。因为这样处理可以保留下米的胚芽,而一颗大米66%的营养的保存在胚芽中。正是因为这样细致的处理方式,才能让我们品尝到最本初的大米香味。

加工好的大米输送到下面的流水线,直接就入袋真空包装起来,送到你我的饭桌前。这就是一粒好米的故事,喜欢它就吃掉它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