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传记]史上最早因不吃救济粮而被饿死的人是谁?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1-12-18

文/刘宴斌

  公元前1046年,就在武王姬发准备东征商纣,为即将建立的大周王朝忙碌的不可开焦的时候,这时的首阳山上却发生了一件既可悲又可笑的事情。

  可悲的是,山上饿死了两个人;可笑的是,这两个人是情愿饿死的,给东西都不吃。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二人都是当时北方孤竹国(其国位于今辽宁境内)的两位王子,分别是国君的长子伯夷和三子叔齐。

 先前,在兄弟三人之中,孤竹国君最喜爱的是小儿子叔齐,于是就想立他为储君,等自己百年之后,传位于他。但他的这一想法却是一厢情愿的,叔齐却不买账,叔齐认为父亲此举不符合祖先的礼仪制度,死活就是不同意。

 等到父亲死后,叔齐也没有按照父亲的遗嘱登基,而是坚持按照祖制让大哥伯夷來继位。因为他认为:首先大哥是嫡出,而且还是长子,嫡长子继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再说了,大哥各方面都比自己成熟,治国经验更加丰富,由他当作国君,那是利国利民再好不过的啦! 

  然而伯夷也不敢违背父亲的遗命,无奈中,耿直老实的他,只好选择了离开。

 然而叔齐比他更坚决:你不当!可以,你不当我也不当!

 但是,大臣们并没有放过他。众人见一起劝说无效,于是就来了个地毯式轰炸。几个人分为一小组,分批次轮流劝谏叔齐。

 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次叔齐玩真的了,庙我也不要了!

 于是,内心无奈的叔齐,只好也选择了长兄的那条路,并且只身去追随他。

  大臣见二人都先后离去,国又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大家便将就着立二王子为君。

  十余年后,叔齐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在蓟(今北京附近)这个地方,寻找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哥哥伯夷。

 兄弟相见,分外亲切,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既然二人都不愿回去,那就一块向南前行吧!

  在中原地区,二人真可谓是人生地不熟。随身所带的钱财早已用完,无奈之下,二人只好沿路乞讨。

  二人也渐渐地意识到,这样漫无无目的地乞讨下去,毕竟不是一个长远之计,早晚有一天会被病饿而死。

 不久,二人打听到西方周地的西伯侯姬昌,这个诸侯为人不错,听说他那里收留一些孤寡流浪之人,并且对人很是仁义。

 于是,二人便决定去投靠姬昌。

  但是,十分不幸的是,当二人费尽心机,历经无数磨难来到周地时,却听到了一个令二人都目瞪口呆的消息--西伯侯姬昌已经病故!

 然而,更令二人惊讶的还在后面。

 很快,二人又听说刚刚即位的武王姬发要起兵讨伐商王朝的君王帝辛(即商纣王)!

  要知道,这在一生遵循礼制胜于生命的二人眼里,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啊,那是以下犯上,是大逆不道,是弑君叛国!

 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当武王姬发载着文王的牌位起兵去讨伐帝辛之时,正好被这二人给撞上.

 见到武王,二人倒头就哭。边哭还边劝说武王(不知武王能否听懂二人所说的方言),什么自己父亲死了不去安葬,是多么的不孝;什么身为臣子去杀君主,是多么的不道义等等,罗罗嗦嗦地说了很多大道理!说得武王身边的侍卫们都有点不耐烦了,想要上去抓捕二人。还好,姜子牙及时制止了众人。说这是仁义之士,随他们去吧,没有对二人采取什么措施。二人无法,只好痛哭着离去。

  等到武王推翻了商朝,杀掉了商纣王,天下日益安定之时,二人便做了那一件令天下人都无比叹服的事情,就是前面所说的--绝食!

  当天下诸侯都归顺周室后,死心眼的二人还是对武王伐商耿耿于怀。

 二人决议坚决不吃周王朝发放的救济粮,隐居在首阳山。

     

 饿了,二人就在山林中摘些野果充饥;渴了,二人就喝点溪水。

  但是不久,一向坚持道义的二人遇到了一件十分尴尬的事:一天,二人在采摘野果时,遇到了一个上山采花的妇女。在问明二人的情况后,妇人大声笑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二人吃的野果,喝的溪水,难道就不是周王朝的了吗?”听妇人这么一说,二人顿时都愣了!没错,礼制圣典中确实有这么一条啊!

 天啊,一向以圣贤据称的二人就这样被一个妇人将了一军!

  至此,二人便再也不吃野果,就连山上的泉水也不喝了,开始了真正的“圣贤”之举!

 很快,二人饿的站都站不起来。于是,二人就背靠着背,唱起了歌颂尧舜仁义的诗歌。

 不久后,人们在山上发现了二人的尸体······

本帖内容来自新浪板块>人文历史板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