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气调病,起死回生的针灸术

 保和堂 2021-12-18

图片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内病外治”的医术代表,包括两个方面:一为针术,一为灸术,因为针与灸常常组合运用,所以又叫针灸。现代社会,大众口中的针灸实际上多指的是针术。那么,小小的一根针究竟能有多大的疗效?扎几针就能治病?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神医扁鹊的针灸效果。
图片
扁鹊听说虢国太子突然暴亡。他就向医生中庶子打听太子的死因。中庶子说:“太子是因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内脏损伤,早晨突然发病身亡。”扁鹊算算时辰,太子死了不到半天,尸体尚未入殓,就说自己可以救活太子。中庶子以为他的开玩笑。扁鹊说:“你如果不信可以去看看太子。他应该耳朵里有鸣声,鼻翼肿胀,大腿之间有温热。”中庶子立即入宫禀报,国君亲自出来迎接扁鹊,求其医治太子。扁鹊说:“太子是尸厥症。阴阳两气会聚时互相阻塞,不能通畅运行,才导致的气血运行不畅忽然晕倒,看上去就像死了一样。”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扁鹊又用汤药、药熨等方法为虢太子医治了二十多天,让其完全恢复健康。
一、针灸的起源
针灸起源于道医先祖伏羲。西晋皇普谧在《帝王世纪》中记载,“伏羲氏尝百草而制九针,以拯妖枉焉。”《灵枢·九针十二原》中也有:“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九针的长度、形状、用途各不相同。有尖头的,用来点刺或放血;有带刃的,用来切割肌肉等。
二、针灸的原理
被尊为《针经》的《九针十二原》中说:“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表明针灸治疗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调动血气运行,平衡阴阳五行,激活循环系统。人如果挨了一拳,受伤处就会肿起来,是因为能量与精血自动汇聚,去修复伤处,这就是人的自我修复能力。针灸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用针刺穴位来人为的引导体内阴阳五行之气的运行,以打通闭阻,刺激自我修复能力。
三、针灸的发展
提到针灸最重要一本著作便是两千五百年前的《黄帝内经》。《内经》中基本只讲了针灸术,很少讲经方。可见在当时针灸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能够治好大部分病,几乎可以不必吃药。
到了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撰写的《针灸甲乙经》,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
宋元以来,针灸学术表面虽百花齐放,名医辈出,但针灸理论的研究却逐渐偏向技术化,与道学原理逐渐分离,导致针灸疗效大不如前。清代后期,甚至废止太医院针灸科。针灸医学进入一个衰落时期。
我们新中国建国之后,十分重视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1979年成立针灸协会;相关医学院校也开设了针灸课;2010年中医针灸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年的11月22日被定为“世界针灸日”。
现在针灸技术因其便捷有效的临床特点,现已经传遍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针灸师超20万人,针灸流派众多。除了道医中讲究针灸的用法之外,社会上也产生了影响力较大的现代针灸流派,足以可见针灸技术在民间的广泛应用。
四、道医针灸的传承
现在学习、研究针灸技术的人虽多,但是很多人往往本末倒置,没有抓住针灸以气调病的精髓,只关注于针灸对经络穴位刺激的表象。由此还开发出电针疗法、激光针灸、穴位注射等各种所谓高科技技术,手段虽然五花八门,但其实是南辕北辙,实际临床上很难发挥出针灸的真正功效。
在道医看来,人体是阴与阳的结合体,所谓阳,就是有形的身体结构;所谓阴,就是普通人肉眼所看不见的“炁态”形体,这个炁态形体与人体结构一一对应,只不过它是由阴阳五行之气组成的。道医认为,人体的阴阳两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阳的身体发生了病变,相应阴的形体也会出现问题,反之,针对阴的形体进行治疗,则阳的身体也会产生积极的变化。而经络、腧穴则是打通阴的形体与阳的身体之间联系的关节所在。
近两千年来,道医始终恪守古老传承,坚持把内修与外用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要求传承者加强道家丹法内炼,打牢“驭气”基础。其次,注重对症选穴,以针“驭气”,调理阴阳五行,调动气血运行,力求以最少的穴位用针,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由于道家理论的一脉相承性,所以道医的种种治疗手段如祝由、点穴、按摩、推拿等等,都能够与针灸疗法无缝衔接、组合运用,产生叠加效应,在临床运用中往往能够重现典籍记载中的神奇效果,甚至达到“针进病消”、“一针治百病”的高深境界。
作为道医技法的传承者,我们要以古圣先贤、历代高真为榜样,用好练精道医针灸之术,更好地造福社会。只要勤行不辍,再现类似扁鹊一针治好虢国太子的传奇也大有可能!(文字整理/华苹)

(来源:嗣汉天师府祝由医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