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孩子教育的几点思考

 昵称64307503 2021-12-18

永远为孩子开一扇窗

孩子啊,爸爸妈妈永远是你的依靠。无论你在学校遇到了什么问题,爸爸妈妈都愿意听你的诉说,而不是武断的制止你的言语或者粗暴的进行责备和说教。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充满着各种犯错,也充斥着细腻而丰富的情感。或许在某天你会因为学习成绩的问题感到心里难过和压抑,或许你会因为讨厌还是喜欢一个同学时的不知所措而感到苦恼,或许你会因为爸爸妈妈貌似合理但又不合时宜的要求而感到痛苦和找不到出路,或许。。。

孩子,成长路上遇到任何问题都是难免的,爸爸妈妈即使到了这个年纪也会在教育问题上不断犯错,这些都是正常的。当你遇到困惑时,请告诉爸爸妈妈,这扇窗永远也不会关闭。

早晨跟单位同事聊天,说起了孩子择校等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问题。我在想,作为父母的我们或许很难给孩子一个完美的教育环境,但什么才算是完美呢?

曾经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两个案例。一对父母利用各种关系之便给孩子找来了最好的老师,在家里进行单独的辅导学习,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成绩自然也就比一般的孩子快许多,成绩也很好。但时间久了,孩子因为缺乏跟外界的接触,缺失了教育复杂性的基本社会环境,最终选择了跳楼,之后母亲也因无望而跳楼,父亲精神崩溃。

另一个案例是父母在教育部门任职,工作之便孩子也显得非常优秀,学校里大大小小的竞赛、演讲之类活动,孩子都常常力拔头筹。高考前,孩子被父母安排在一次竞赛中获奖而保送国内最好的大学。其实,孩子的实际高考成绩并不高,但一切都被掩盖在了这无限的风光之下。结果到了大学后,孩子也换上了抑郁症,染上了抽烟喝酒等恶习,最后依靠药物治疗控制。

这些并不那么完美的情况似乎在说明,教育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我始终觉得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那扇心灵窗户被关闭了,孩子的内心无处倾诉,压抑之情不断加剧,从而形成无法弥合的创伤。

孩子教育方面,至少在小学至初中的时候,还是家长的陪伴应当放在所有教育因素的首位,切忌揠苗助长。简单粗暴的功利性教育需要再次权衡利弊,更多应是反思和改进。

想起了老李说过的关于自己的一件事情,小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爸爸都会到床边跟她聊上一会儿天,中午下午的吃饭时间也都是她的小喇叭广播时段,总之心里的事情从不堆砌,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那扇窗户始终保持敞开,这对尚且年幼的孩子来说无比重要。

学会做孩子内心的那一扇窗户,应是家长的一堂必修课。

孩子,期待你的所有消息

孩子,我期待你的好消息,但也期待你不太好的消息,总之期待听到关于你的一切消息。如果有一天,你只愿意告诉分享好消息,而不愿意分享不太好的消息时,那便是爸爸妈妈这里出了问题,如果甚至让你变得学会欺骗,那就更是不对了。

教育因家长而不同,并非孩子

如果你的教育出了点问题,既不要在孩子身上刨根问底儿,也不要通过变本加厉的方法寻求解决。

出了问题,一定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既然已经出了问题,那凭什么可以认为继续这样下去可以改变目前的状况呢?又凭什么认为自己比将来的孩子优秀呢?或者说继续这样下去,最多只能让孩子成为另一个自己而已,那么你自认为足够优秀或者足够接纳自己吗?

夸奖孩子,要具体而微

夸奖孩子是门学问,简单而笼统的夸奖副作用很大。比如类似“你真棒!”“你真优秀!”等都属于笼统而简单的夸奖,再比如“你应该懂事”“你不应该骗人”等都属于粗略的指责。无论是类似的夸奖还是指责,都只能让孩子更加迷失自己,既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也不知道为何会遭到这样的评价,从而导致价值观混乱,生活在对自己也将常常产生误判,进而失去信心或膨胀自负,这都不是正确的成长步骤,也将会导致心性上的不成熟或创伤。

难道不能夸奖孩子?当然不是,要夸奖!但是要具体而微的夸奖。夸奖孩子的时候,说出孩子的具体做法,同时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不牵连扯带出其它附属情绪,而这其中才是玄妙所在。



有兴趣交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