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韵生动,诗情相通——浅谈花鸟画的格物致知

 与春天同行 2021-12-18

SUMMER


中国的传统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其表现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样式。其技法形式,则有工笔、写意、白描、勾勒设色、水墨等手法。而这些技法形式还可以再细分为诸多下一级形态,譬如仅设色即可再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设色、浅绛等几种形态。

图片

郑晓京《铁骨丹心》来源:易从网

传统绘学体系中的画种类别,隋唐以前,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人物画自晚周至汉魏、六朝渐趋成熟,山水、花鸟画至隋唐之际开始成熟,至五代已经形成独立画科。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一个分支,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范围所涉及的一种表现形态。顾名思义,它应当是通过描写刻画自然界的花花鸟鸟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但严格说来,它的题材范围不仅限于描花绘鸟,草虫鱼虾以及水果菜蔬,乃至走兽家畜,都是它描写刻画的对象,所以,它也有广、狭义之别。目前,人们习惯上所称谓的花鸟画,都是指广义上的花鸟画,这是历史上约定俗成的看法。

图片

王一容八尺孔雀图《富贵呈祥》来源:易从网

传统绘画在魏晋、南北朝乃至唐代,先后受到玄学和中国佛学的影响,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造型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并注重气韵生动、融化物我、创造意境,强调画意和诗情相通,讲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在这种大文化背景下,五代、两宋工细一派花鸟画,特别注重诗意化表达,表现出梦幻般的迷人魅力,并以此为基础,奠定了此后中国花鸟画学的基本发展方向。所以此后也有人说花鸟画是无声诗。

两宋以后,流派竞出,加之道家的逍遥思想与释家的空无思想深入士人心灵(主要表现为禅学的“缘起性空”思想对画法理论的渗透),水墨画随之盛行。于是,写意山水画和写意花鸟画在元明之时,由于它长于宣泄生命感觉,便于传情达意,易于形成个人风貌,遂形成蔚为壮观的局面。而现当代很多画家的绘画理念也是秉承古今,就比如郑鸿光老师的这幅《富贵长寿春满园》

图片

郑鸿光花鸟画牡丹《富贵长寿春满园》来源:易从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