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年,法国一个不知名的工程师,参加一场物理学悬赏,提交的论文竟然胆敢挑衅牛顿,遭到漫天质疑和嘲讽。没想到,实验结果却打脸一众大佬,他一跃成为比肩惠更斯的传奇人物,还奠基了麦克斯韦的电磁学! 1818年,法国科学院发起了一场物理学悬赏征文,虽然悬赏主题是“光的衍射”实验,但其目的却居心叵测—— 干掉托马斯杨! 托马斯杨最大的罪,就是他太过天才,搞出的那个双缝干涉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直接挑衅了牛顿权威的微粒说。 当时,整个世界都是由牛顿经典物理体系构架出来的,所有物理学家都唯牛顿马首是瞻! 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是不共戴天的两派,你死我活! 而现在,杨居然想要掀翻牛顿?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就算你杨的实验完美之极,我们也要干掉你! 于是,这样一个物理学悬赏就大张旗鼓的搞起来了,竞赛评委全是知名科学家,比如拉普拉斯、泊松等,清一色的微粒说拥护者。 他们要集全世界之力,一举湮灭已经被他们封杀的杨! 竞赛一开始,还挺好的…… 至少,大家都是从微粒说的角度出发,也懂得迎合那些评委大佬。 但是,当一个法国的不知名的年轻工程师出现时,节奏就开始跑偏了—— 这个工程师名叫菲涅尔,很不知名,根本没人知道这个人! 也是,就像谢尔顿日常鄙视霍华德一样,物理学家又怎么会知道这个叫菲涅尔的工程师呢? 偏偏的,菲涅尔这个工程师太过天才,比大多数的物理学家都牛! 年仅31岁的他,向评委会提交了一篇论文,竟然“大逆不道”的以“光是一种波动”的观点,来进行数学推理! 这…… 只怕是来砸场子吧! 都说了咱悬赏是为了推翻波动说的,你却在这里验证波动说,闹呢? 当时,这哥们儿差点儿就被轰出去了! 但是,菲涅尔的数学推理太完美了,整个体系洋洋洒洒、天衣无缝,完美的从波动说角度解释了光的衍射问题…… 这,就有点儿难办了! 工程师怎么了,这是一个科学的世界,数学是唯一的金科玉律! 所有评委都为之惊叹,唯有自负固执的泊松等人不愿意相信这个结论,对它进行了仔细的审查…… 这一查,果然查出了问题—— 当把这个理论应用于圆盘衍射时,在阴影的中间将会出现一个亮斑! 这个结论,无疑是非常荒谬的。 影子中间,怎么会出现一个亮斑呢? 泊松觉得自己抓住了菲涅尔的小辫子,准备将他一票否决。 好在另一个评委阿拉果挺身而出,坚持要进行实验检测,结果令人震惊—— 真的有一个亮点,如同奇迹一般,出现在圆盘阴影的正中心,位置亮度都与理论完美契合。 泊松的脸,被打得啪啪响! 菲涅尔大获全胜,一举获得了那一届的科学奖,一跃成为可以和牛顿、惠更斯比肩的光学界传奇人物。 而这个阴影中的亮斑,也就成了波动说的决定性证据,完全有资格流芳百世。 按理说,既然这个亮斑是菲涅尔提出和证明的,理应叫“菲涅尔亮斑”才对吧! 但讽刺的是,它居然叫作“泊松亮斑”! 泊松压根不信这个亮斑,这个亮斑却反而以他的名字命名——谁说科学界都是正人君子来着? 不管怎么说,菲涅尔赢了,杨赢了,波动说赢了牛顿的微粒说。 可惜的是,波动学说一派,一直没有搞清楚光波传播的介质,只能用“以太”来解释,显得十分牵强。 直到1856年,麦克斯韦带着3篇论文和世上最完美的公式横空出世,才将光的波动性盖棺定论。 似乎,一切都定了! 但是,一切又都没定! 因为,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即将到来,差点儿把整个世界都给掀喽——当然,这属于量子物理的后续了! 关于菲涅尔、杨以及麦克斯韦的传奇经历,是畅销书《上帝掷骰子吗》中的科普。书中,从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讲到牛顿的经典力学,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接着是玻尔的量子论,直到平行宇宙…… 这是量子论的入门书籍,豆瓣9.2分趣味科普神作,作者曹天元也是个神人,硬是把枯燥的物理写出了武侠的风格。 书里,物理学大佬如玻尔、爱因斯坦、薛定谔、海森堡以及冯诺伊曼等人,就好像武侠里的绝世高手,以惊艳的理论为武器,创造出了一个刀光剑影、波澜壮阔的世界! 我是熬了一宿刷完这本书的,因为实在精彩刺激,就像我朋友给我推荐这本书时说的那样——“你就当《遮天》那样的玄幻小说来读就行了!” 如果你喜欢看小说,你绝对会爱上这本书,精彩程度不逊于金庸武侠,还能增长见识。 这本书非常好读,只要具备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轻松读懂。不管是自己阅读,还是拿来送亲戚朋友,都是非常合适的!#2021生机大会# 书不贵,一顿饭钱而已,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链接在下方,自取! |
|
来自: 菌心说 > 《物理(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