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槽向]这部豆瓣九分的片子,我只给了两星 ——头号玩家

 禁代曲奇 2021-12-18

嗯这里是曲奇,这是头号玩家的相关吐槽,三三不要看。

其实我也真的是一把血一把泪的了。看完电影以后没有人肯听我吐槽,忍了半天……只好跑到这种地方来吐。这职业病简直是弄得我没朋友了。

一起看电影的小伙伴说跟我观影体验极差,已经不肯听我说话了。跑到群里,他们就差跪下来求我不要说了。说上次听了我的分析以后没法好好看动漫,这次说什么也不要受我毒害……那我能怎么样呢,我也很绝望啊!

嗯,看了头号玩家之后,我给了两星的评分,这次的吐槽分三个部分。

一,剧情稀烂

二,创作者的歧路

三,纯粹是鄙视宅的人又想赚宅的钱

一,剧情稀烂

首先是剧情硬伤。原作本子我没看。我就说电影表现出来的那些吧。这部电影的bug超多,我已经懒得一个个去找了。如果大家能拿出找彩蛋一半的精力去找的话,大概bug也能找到那么一百来个。

那些我就不说了。人物无趣,设定随便也不说了。都说的话就太长了。

因为看我视频的大概都是些写作者,我来扯一下电影里面没有表现好的地方。

1,社交成功没有好好的渲染。

主角成为积分榜上的第一人,这不仅是游戏世界里的实打实的成功,而且还是一个巨大的社交成功。因为游戏制作者被当成神一样的崇拜,积分榜是所有人都关注的大事。无数的人想要冲上积分榜都做不到,但主角成功了。

所以正常来说,这会让所有人都认识主角。就是所谓的一夜成名。

但是,前面铺垫了那么久之后,电影里却没有表现,当游戏世界里的人,第一次发现主角上积分榜时的各种反应。愕然啊,惊讶啊,不敢相信啊,羡慕嫉妒恨啊,热泪盈眶或者歇斯底里之类的,都没有没有,只表现了敌人发现时的场景。这是典型的立了旗帜没有收。后面虽然有表现一堆人过来要签名,但就显得有点单薄和突然。

如果之前表现了游戏世界里人们的反应,不仅可以跟敌人的表现形成对比,而且主角大大咧咧走出去的时候,观影的人还能形成一种期待。期待看到主角被人包围。这个塑造就会好很多。

2,主角的能力没有过多体现

按照电影里的说法,主角是最了解游戏制作者的人。那体现在哪呢?

大家都已经不想去资料馆了,就他还天天跑?

不,这只是说明他努力。

他非常宅,钱都没了还要去换发型?

不,这算是什么能力。

那么……他第一个冲上积分榜?

不,这就是女主的提醒加上一些运气成分。

那么从头往后看起来,到底哪里表现他能力过人了。第一关是女主提醒,再加上资料馆馆长放水,没有及时关闭屏幕。

第二关是凭记忆和熟练拿到线索之后,跟女主一通误打误撞。

第三关根本就是敌对势力先找出来,然后女主视力好看到了。通关方式么,在主角想到结果的时候,敌对势力的研究所里也有人想到了。

那主角厉害在哪里呢?

难道就是那种跟女主无聊的知识比拼吗?

女主:哈利迪最爱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是哪个

男主:“黄金眼”,角色是奥德贾伯。这是测试吗?

女主:最爱的游戏模式是那种?

男主:最爱的是徒手厮杀,不用武器

女主:赛车类游戏呢?

男主:“竞速”,最爱的食物是口袋三明治,最爱的餐厅是查克芝士。歌曲,巴格斯乐队的“录像带杀死广播明星”。录像带,阿哈乐队的“请接受我”。他最喜欢的一句话出自超人……

看不下去了……这种像是追星族一样的对话是怎么回事?

嗯如果两个人为了确认对方是不是圈内人而进行了这样的对话。不用怀疑了他们是两个傻逼。

就像是两个看了很多书的学者相见的时候,不问喜好认知态度逻辑判断。不问关键问题的看法。

一个问史记第五篇开头写了什么。另一个问红楼梦第七十三回贾宝玉讲的第三句话是什么。或者屈原最喜欢吃什么东西。

嗯傻逼无疑。

纯知识的东西多好装啊,后面反派大boss不是给我们表演了一次吗。这些东西问问敌对势力里的那些研究员应该也能答得出来。根本显示不出主角的势力。

…………

又或者是跟敌对大boss的撩骚?

大魔王: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卢德斯星球上的所有学校,都变成“早餐俱乐部”和“翘课天才”里的学校。

主角:真的吗,这太棒了。哪个学校,雷奇蒙德还是法贝尔。

大魔王:休斯可没拍“开放的美国学府”和“动物之家”。我知道你怎么想,你觉得我是一个一身铜臭的商人,不喜欢流行文化。但是,伙计你想错了。知道吗,我心情不好时,我会开一罐可乐,放杜兰杜兰的歌曲,玩机器人大战,所以我才这么热爱绿洲。

嗯这段话就更傻了。

这段话不仅傻,而且透露出了一种对流行文化,或者说是对宅的鄙视。不是来自敌方大boss,而是来自这部电影的制作者。

他觉得喜欢流行文化的人都应该看过早餐俱乐部和翘课天才,并且记住里面学校的名字。休息的时候都要喝可乐听杜兰杜兰和玩机器人大战。

如果他喜欢流行文化,恰巧又不喜欢早餐俱乐部。或者平常的爱好是读书,练字,健身,那就不行。不是典型的“自己人”。

这根本是无稽之谈,所谓的宅不是一个同质化的群体。宅是许多不同的个体。被小说,电影,动画,游戏吸引。而且是被不同的小说,电影,动画,游戏吸引。就像都是喜欢流行文化,有人喜欢哈利波特,有人喜欢小时代,有人喜欢奇葩说,有人喜欢嘻哈。这能一样吗?

我们是不同的人。

敌对大boss凭这些话就能蒙主角一会儿,而主角的揭穿他时知识说“我知道有人给你出谋划策” ,而不是“你其实跟我很不一样”。

就足以看得出来电影的制作者也以为宅就是完全相同的一群人。

如果想揭示宅是一群不同的人的话,当大魔王说:我要把卢德斯星球上的学校,都变成“早餐俱乐部”里的学校。

主角只要说:“我讨厌早餐俱乐部里的学校,讨厌假期还要去学校做功课。”

或者“是嘛,为什么呢?原来的学校哪里不好?” 之类的,就能直接结束对话了。然后就看着地方研究员吃瘪就好了,为什么还要跟他接着往下掰。

3,主角号召力/群体能力没有渲染完整。

在游戏里面,主角振臂一呼就有一群人过来帮忙助阵。这部分表现得还不错。

但是到了现实世界里面,就完全不一样了。主角不仅没法直接在路上得到帮助,而且就算开到了叠楼区,也完全没有卵用。只要敌对大boss拿出枪,所有人就都怂了。甚至没人帮忙报警,还要主角组的人来报警。

拜托,这是杀害了你们家人,毁了你们家庭的人!那场爆炸肯定不止是炸死了主角的家人。

你们为什么都站着看。

好歹在背后踹他一脚,让他拿着枪狼狈的一个踉跄,到处找是谁踢的也好。

没有,什么都没有。没有人打算站出来战斗。

这其中传递出来的理念,在第三点会详细讨论。那就是“无论你在虚拟世界中怎么厉害,在现实你还是个渣”。

二,创作者的歧路

除了剧情故事之外,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那一百多个彩蛋了。话说从小宅到大的我也不是看不出梗和彩蛋,更不是看到了之后没有感情波动。而是我清晰的觉得,这种带来感情波动的做法,是在作弊。

通过在彩蛋里面填充难看的剧情,来引发观影人一波一波的高潮。这种做法,是创作者的歧路。

因为大家的高潮,并不是这个电影,这个导演带给他们的。是他们的回忆,和以前那些出色的作品,以前那些努力的游戏制作者和导演带来的。

就像是好几年前,我在西安读大学的时候,忽然听见一句粤语就感慨万千。那句粤语没什么含金量,就是两个路人闲扯。但是我的家乡给了我很多。于是我因为那句粤语想到了我的家。

再强调一遍,那句粤语本身没什么意义,是我的家乡对我有意义。

这部电影本身没什么感染力,是你们看过的其他电影和玩过的其他游戏有感染力。

所以这部电影其实就类似年末汇总。关于我们今生看了些什么书什么电影玩了什么游戏的报菜名。

豆瓣上有人跟我说,“把回忆揉在一起组成了新的故事,我给5星”。但无论如何这是个烂故事,像是把经典书名串起来抖机灵的无聊故事。

烂大街的那种。

然而人们总是分不清坏消息和带来坏消息的信使。

这种耍小聪明走捷径的商业手法我给负分。

然而,这种走捷径的电影,作为单纯的影迷,读者。你觉得它好,绝对没有问题。

但是作为创作者,你不可以觉得它好。因为你不能学它。因为这种一时的小聪明,并没有开创出一条新的,可行的路来。

简单想想,如果这类充斥着彩蛋的电影再拍十部,二十部,大家还会去买票去看吗。

反正我不会。

菜名听一遍就好谁要整天听报菜名。

所以这种“成功”无法借鉴,模仿,学习,追随。就像是那种耍小聪明的例子。

一家制造笔的公司,因为笔头在写完之前就坏了,感到很苦恼。这时候有个老员工出来提了个建议“把笔里面的水减少一点不就行了。”

这种小聪明,只能得逞一时。要是想成为顶尖的制笔公司,还是好好的改良你们的笔尖吧!

三,这是一个鄙视宅的人想赚宅的钱。

看完电影以后,其实可以基本肯定。拍这部电影的人不是宅,甚至根本不认同宅。有三个很明显的迹象。

1,电影里面出现的宅元素,要么是以形象出现,要么是对话提到。没有一个是以作品本身,或者是作品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力量。

电影或游戏人物的人格魅力?号召力?偶像般的引领力量?

没有。

电影或游戏教给我们的人生道理?对我们世界观,价值观的改变?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没有表现。

而我们玩家的的毅力耐力,好奇心,执行力,探索精神。在这个游戏里荡然无存。连被当成神一样的游戏制作者开放了大脑,短短几年内就已经无人问津。在寻找彩蛋的路上能拼死坚持下去的,要不是为了钱,要不是亲人被杀了要复仇。要么是一开始没打算拼死坚持,可是喜欢的人要坚持。结果亲人被杀于是……嗯。不就是这样咯。

但是这不是事实。

我相信在真实的世界里,即使没有寻找彩蛋的任务。有这么一个资料馆,里面也会有源源不断的人。而且在那五年之内,早就会有人试着倒开汽车,在《闪灵》里发现游戏制作者的照片了。

我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这些东西,难道真的就是因为那些形象,元素,或者喜欢用那些知识来考别人吗。

怎么可能。

2,不管你在游戏世界里有多大的功绩,在现实世界里也都一文不值。

主角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我们,在这个游戏世界里。

你在游戏里赚了钱,也就是拿来买游戏道具和游戏设备。不会想办法交易出去,给你的家人换套好房子。

你在游戏里有强大的号召力,无数人为你丢弃一切奋战到底。到了现实,即使是你的邻居也没人为你战斗。

在游戏里的关系,如果不能发展到现实就没有意义。社交不能是两颗心灵的碰撞,而要想想如果他是个两百斤的抠脚大汉怎么办。

嗯哼,在那位兄弟这么说的时候,主角明显犹豫了。

而且更扯淡的是,看起来大家对网上认识的人戒备心很重,简直就像是十几二十年前人们歇斯底里的在喊“网上都是骗子!” “千万不要相信网上的人!”

拜托你是活在几年前。

这种种的表现,简直是在污蔑了。

我有朋友,打游戏从不氪金,而是卖号卖装备赚零花钱。

我在游戏里认识的朋友,可以没见过就互送礼物,甚至肯借我钱,旅游时给我提供住处。

我也不是没有网上认识的两百斤的人。一米九的大汉还天天买萌。我知道了又怎么样?我很确认他还是我朋友。

所以,怎么样。这部电影里表现出的游戏世界。不是真的游戏世界。是不玩游戏的人,臆想出的游戏世界。

3,虚拟是逃避现实的地方

这个理念传达得很明显。这个游戏,是因为现实世界忽然糟透了,人们毫无办法才无奈选择的。至于为什么现实世界忽然糟透了,我记得是因为“互联网堵塞和玉米减产”。呵呵。

而主角决定每周关闭两天“绿洲”,也是来源于这个傻逼想法。

而事实上呢?

逃避不是因为虚拟的游戏,逃避来源于不够健全的心灵。

你以为你在焦虑的时候,不玩游戏就会去学习了吗。

并不会,你会到处乱逛,浇浇花拔拔草,收拾房间。我甚至试过,就算在床上百无聊赖的躺一天,都没力气爬起来干正事。

的确是有人拿游戏来逃避现实世界。但更多人,是在用游戏丰富自己的现实。

只有真正逃避的这群人,才应该认清现实。你控制不了自己,那不是游戏的错,是你的错。

而我相信对更多的宅来说。

虚拟不是逃避现实的地方。

那是现实的一部分!

然而这部电影说:只有现实才是现实。只有在现实里我们才能吃一顿好饭。

于是主角通关之后,拿到了游戏公司的股份,决定让绿洲每周关闭两天。

是,他是拿到了游戏公司的股份,有钱了,搬到了更大的家里,还有女票了。所以那些叠楼区的人们怎么办?

那个敌对势力的公司禁止被接入绿洲了。所以那些债务呢?谁来接盘?

最后这个强行圆满的大结局,简直是在侮辱智商。

而且……不好意思。就算再怎么遮掩,在“不是宅却想赚宅的钱”这方面,《头号玩家》电影的制作者也是站在反派的那一边的。

而我们不会,也不应该被反派。甚至电影里的主角们代表。

最后,我只能说。

我们喜爱的文化,是我们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不是在区分现实或者虚拟,这只是物质世界满足之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而已。

如果导演对电影的认识,还停留在电影只能给人带来一时的娱乐,沉溺。或者获得一些碎片化的知识让他们来互相考察,进行类似知识竞赛一般的对话的话。

我只能说,也怪不得只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