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画——丰子恺先生的绘画观

 禁代曲奇 2021-12-18

(其实是布丁(我妹妹)写的)

丰子恺先生是个非常可爱的老头儿。

照片里他一把花白的胡子,眼睛上架着一架朴素的黑框眼镜,肩膀上骑着一只小奶猫,却丝毫不为所动,全神贯注地低着头画着画。任谁看到了这一番景象,都会觉得有趣至极吧。

正是这样一个可爱的老头儿,他的漫画在那个时代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欢迎。每天被报纸和杂志包围着催稿,报刊上把他的漫画当成广告,因为印上他的漫画就能让报刊销量增加。他的漫画风格自成一派,不用署名也能辨认得出。也因其幽默和哲理的风格深入人心。

即使在今天看来,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浓重的生活气息,妙趣横生的题材,和简单却精炼的笔触,都让人玩味不尽。

父亲的手。那代人刚面临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父亲年老了,许多习惯改不过来,因此会用拿毛笔的手势拿钢笔。被丰子恺先生将这代表性的一幕记录了下来,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间接的自喂。本来是一个寻常的情景,加上标题,就多了许多幽默的味道。人喂猪,难道不是为了今后能吃上猪肉吗?其实是在喂将来的自己。

像是一幅描绘仆人和主人的绘画。但标题的《父子》却触目惊心。

猫儿跳上了书桌,打翻了墨水瓶。先生不但不恼,还在旁边拿笔记录下这番有趣的情景。但大概还是终究有些不忿,提名为《摧残文化》,在画里批斗一番。

在丰子恺先生之前,中国基本上没有漫画。画家大多数都是工笔或水墨画家。而丰子恺先生开启了这一先河。不但把寻常生活的景物入画,以身作则地告诉所有画家,并非花鸟和山水才值得入画。而且将这些生活情境画的妙趣横生,成为男女老少人人皆爱看的漫画。可以说是中国的漫画事业的一大开创者。

而丰子恺先生不但画作有趣,现实里也是一个十分追求绘画乐趣的人。他对绘画的观点就是:热爱第一,兴趣第一。如果不觉得有趣有味,那何必提笔。他反对为了别人的赞赏而作画,也反对盲目临摹而抹杀了绘画的乐趣。因此当他做中学的绘画老师时,从来不曾给学生的绘画作业评分,也不要求学生们太多加临摹,来达到某个特殊的效果,一度让学校的教导主任十分头痛。

依教导主任的说法,自然需要给学生们评个成绩,有个绘画课的评分。最好再有几张经典画作,才能表现出教学效果来。但丰子恺老先生却十分反对这一点,固执地表示,只有在绘画课上得到最多乐趣的学生,才是最好的学生。乐趣如何评分?更何况,如果叫他们一味临摹他人作品,自然能得到几张所谓的“学员优秀作品”。但那是以抹杀学生的兴趣和个人风格为代价的,可以说是杀鸡取卵。诚不可取。

而丰子恺先生最得意的学生作品,并不是出自于课堂上。有一天夜晚,月色正好,他在校园里散步的时候,见一群学生,围坐一团,兴致勃勃地将纸张铺在地上,用墨笔描画。走进仔细一看,发现是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正在描摹月光透过竹叶,在地上打下的参差竹影。学生们见到老师过来,更加兴致高昂,不但描画地起劲,还和先生探讨其竹影的美丽和用笔的顺序来。丰子恺先生看到这一景象,也喜之不尽,倾囊相授的同时,回到家里还十分得意,写下了一篇散文来记录这件事情。

对丰子恺先生来说,这并不是普通的孩童玩闹。而是被自然地景观激发了美的喜悦,因此尝试着进行绘画创作的一个绝好的案例。他最开心看到的,是学生们的绘画创作,不仅仅只在绘画课堂上,而能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他自己本人一样,在生活中见到有趣有味的情景,随时能提笔作画。而作画的过程又增添了生活的趣味,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

而有些学校的绘画课,只在课上让学生画固定的死东西,好像画画只能用固定的工具,固定的姿势来画,还要评个三六九等。这样一来,学生们自然视绘画为苦差事,一提起绘画就兴致缺缺。原先没有绘画课的时候,还会在课本空白处画点小人物小鸟儿,等绘画课一开起来,连课本边角的涂鸦也不愿画了。丰子恺先生见到这一现象,十分痛心疾首。因此努力提高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并以这个当做课程的首要目的。

“一支笔,一瓶墨水,就能作画。”又何必弄太多东西束缚住自己呢?毕竟,有趣的、贴近生活的画,比一副死板却精美的画更能够打动人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