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YJango的《学习观》视频为什么那么难懂?让我们来聊聊知识诅咒

 禁代曲奇 2021-12-18

《学习观》系列,是一套关于学习的科普视频。作者是机器学习的博士,也许因为这样,他的视频挺难看懂的。

在知乎问题“如何评价YJango的《学习观》系列?该如何改进?”中

作者提到,“视频难度是不得已才一降再降的……但我又不会把它降到特别低,所以才出现了“同行看来太简单,外行看来太难”的局面。”

而我刚巧也是学习观的观众,不说全都看完了嘛,至少看过一半以上的学习观视频。我需要指出的是,学习观的内容并不算很难。之所以出现“同行看来太简单,外行看来太难”的局面,完全是由于作者较低,甚至低于普通科普作者的表达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举例子看一下。

学习观06,讲的是费曼学习法。

(例子在视频里,视频布丁做的。)

他说要给我们介绍费曼技巧,他说清楚了吗?如果你是第一次听到费曼技巧这四个字,你弄得懂它是什么吗?

如果你本来知道费曼技巧,想跟一个不知道的同学说,你会这么说吗?

他宁愿花时间说这个学习法怎么怎么被推崇,说手段可以选择,目的才是核心这种笼统的大道理,都不愿意花多几句话解释一下,费曼学习法其实就是“以教为学”。假设自己是老师,需要将学到的知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教授一个完全不懂的外行人。以此来巩固学习。

而他真正提到费曼技巧的,只有一句话。第一步是学习,第二步是解释。解释什么,怎么解释,跟谁解释?都没有说。

连费曼技巧是什么都没有说清楚,就开始讲原理,讲为什么它好。有人能听得下去吗。

没听过费曼学习法的人,是个外行。这些个外行,他们看不懂这个视频,不是因为费曼学习法很难。

费曼学习法很难吗?

其实它一点儿也不难。纯粹就是因为这个视频没有讲清楚!

如果连简单的费曼技巧都介绍成这样,就很容易想象其他的内容了。

我之所以说作者的表达水平低于普通的科普作者,也是因为介绍费曼技巧的人很多,基本不会有人介绍成这个样子。

不知道费曼技巧的人看不懂。而听过费曼技巧的人,一看到视频讲的是这个,就不会点进来了。

剩下的就只剩虽然不懂,但是对这个方面有很大的兴趣。能努力重复去观看理解,通过搜索等其他方式搞懂什么是费曼技巧的人。他们才是受益于这个视频的主要观众。

也就是“同行看起来太简单,外行看不懂。剩下一些对这方面特别有兴趣有耐心的人勉强的看懂了。”的真实原因。

不是因为太难了,而是作者中知识诅咒太深了。

什么是知识诅咒呢?就是我们一旦知道了某事,就无法想象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样子。也就很难把它给不知道的人解释清楚。

比如一位专家,在给人解释一个简单概念的时候,可能会用很多很多本专业的术语。他其实意识不到,这些专业术语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很多有心科普的人也一样,因为太习惯于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已经完全想象不到,没有这些知识的人是怎么想的了。他们以为自己讲得很清晰了,实际上却完全没有。

这对于科普来说,当然是很大的麻烦之处。而且在学习观里面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提出一个新词汇,新概念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一次,会停下来解释一下,这些词是什么意思。然后就用这些词汇讲解新词,讲新理论。至于你们能不能看懂。

那就看天分咯。

也许每个词,停下来好好想想,再结合上下文多看几次。都能勉强弄懂。但在科普学习类的视频中,知识难度不高的情况下,因为自己的讲解水平而给大家造成这么严重的理解障碍,真的没问题吗?

很多人听不懂,以为是自己不够聪明。但其实这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没有任何关系。

我看到很多粉丝在说了,因为这些视频是给大学生看的,不是给高中生看的,所以看不懂很正常。所以我要再强调一下,这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没有任何关系。

每个领域,都会有一套专用的,或者和大家常用词意思不太一样的词汇。大家对生活中用不到的,不熟悉的词接受速度就是会慢,就是会造成理解障碍。不是不能用,但既然是科普,就至少要好好解释清楚。

不然你用着内行的词汇,讲着内行的基础知识。还嫌外行看不懂,内行觉得简单……这不是很自然的结果么。

我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理解,一个教授学习相关的up,怎么能把科普视频做成这个样子。直到我看到他在学习观02的文章里面说。

“《学习观》视频最大的作用在于调动注意力和帮助梳理关系,是教不会别人的。若想学会,就需要自己联想例子。

看我视频的人会产生两种极端,一种会觉得帮助很大,因为他自己有联想身边的例子。而不联想的人则会觉得任何一个动画都是无意义的跳动。”

谜题解开了!原来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教会别人。

虽然学习观02的视频,就是在讲人可以通过例子找出规律。而且看起来他也明白,举例子能帮助大家学习。但是他就是不举,而且认为联想例子是观众的义务。

好嘛,我努力在讲解得这么不清晰,充满陌生词汇的,连个例子都不肯举的科普中,努力听懂。听不懂,你跟我说是因为我没有联想例子?别闹了,听都听不懂我怎么联想啊??

当然,也许是被建议得多了。作者虽然没有重做视频,但是在文章中增添了例子。

可喜可贺。

然而这举例子的水平嘛……一言难尽。

如果我能给建议的话,我大概会提这样的建议:

1,例子尽量接近生活,不要给没有特定知识的人造成理解障碍。

2,虽然一个例子是可以同时用在不同的知识点上的,但一个例子,就专注讲解一个知识就好了。不要讲太多。

3,举例子是让大家理解讲过的知识,还是尽量不要在举例子中加新知识了。

当然,以上我说的基本都是学习观系列视频前期的问题。到后期,也许是被人提醒又或者作者有努力研究了。的确开始增加例子,也开始解释新词汇的意思。

但整个视频的理解难度依旧没有多大的改善。

虽然有举例子,但举的例子就让人一脸蒙。虽然有解释,但解释并不易懂还随便的打在屏幕上,也并不打算讲解。

那我就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了……真是给跪了……也许这就是知识诅咒的可怕之处吧。

然后,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第二点。吸引。

他是这么说的:“科普视频不同于电影,不同于娱乐,加之常年的应试教育,使得读者看到“学习”二字本身就想砸手机。那该如何吸引别人去看这种“枯燥”的内容呢?我打破脑袋所能想到的就是借鉴一些电影中的要素,增加冲突以及一些夸张。因此视频的构思和音乐真的下了很大功夫。同时也是很多人的抨击点:“视频全是花哨的动画和炫酷的音乐”。

你知道问题在哪儿吗?

在于这些电影和音乐,根本不能帮助理解。

这就像是我一个英语渣,英语非常差的学生,在考试中做英语听力。我全神贯注集中精力耗尽脑汁我都很难听懂了。这个时候,教室里冲进了七个漂亮的小姐姐,伴随着音乐给我跳起了拉丁舞。

然后老师说,我看你们做题做得太烦躁了,所以帮你们缓解一下。

我:#%¥……#¥&¥……%&%#……

当然,大家考试的体验可能会更好。但是题绝对是做得更差了。做为一个科普视频,如果花里胡哨的代价是让大家更难学到东西,是不是有点违背初衷了呢?

如果本身的内容,是能轻松听懂的,加进那么多“花哨的动画和炫酷的音乐”,大概就不会被抨击了吧。但关键的问题就是,它不是一个容易听懂的东西。

作者在文章开头,就提到了视频平台的娱乐至死。说:“知乎、b站、今日头条上并非没有良心作品,只是绝大多数都“灭绝”了。同样的,中国不是做不出好科普,我们有的是人才,只是当前环境很难让其生存。”

说:“而要在这种环境中创造一种倡导理性思考,重新认识自我的视频,本身就是逆规则行事。还没等别人看到视频,这个视频就已经被埋没在视频冢了。我原本是更新两个系列的,可专门讲解机器学习的系列基本死了。为什么?没人看,被筛选掉了。那还要傻傻的做这种事情,就不得不演化成新的形态。”

做为一个科普up,对目前的大环境这么没有信心,还是要逆规则行事。多么伟大的情操。

但这段话的意思,其实是在说这么一件事。

现在的时代,娱乐视频比科普视频要吃香。

作者想要做科普视频,但又不想被埋没在视频冢,所以演化成了现在的新形态。包括停止讲解机器学习系列,又或者多加一些“吸引人”的要素。

这都没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既然它本质上还是科普,那就该在科普的部分多花点功夫。而不是认为,没人看就是以为大家娱乐至死。

更何况,up的粉丝真的也已经不少了。

在给大家造成这么多理解障碍的情况下,还有人愿意听,不厌其烦的反复看,努力理解up说的是什么。以此获得机器学习的基础知识,受到启发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这本身不就在证明,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只看重娱乐的时代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