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文化的精灵

 苏迷 2021-12-18
《苏州日报》2021年12月13日 A07版

  □卢雄勇

  11月26日,“草木人生”苏派盆景艺术作品展在原苏州第一丝织厂奇石馆展出。省书协副主席、市书协主席王伟林先生特意为展览题写了名称。这是市园林局主办的首届“苏派盆景艺术创新实践基地培训班”的汇报展,风雅乐事,一时观者云集。在门卫指点下,我穿过一丝厂老厂区,迎面一幢幢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厂房,一排排高大整齐的杉树、银杏树,于秋风的拂拭下,如同大自然泼了颜料盒一般,红的似火、黄的似金,仿佛在无声地诉说工厂当年的繁华。

  步入琳琅满目的奇石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盆景五针松,一棵棵轮缠捆扎,老干新绿,亮得直晃人眼,像是把黄山上的奇松移到了馆内一般,枝繁叶茂,显得格外精神。松针清新,在冷风中根根张开,宝石样的碧绿都快要流到地上了。

  学员们走了过来,向我们介绍起苏派盆景的源流。明清时期,苏州盆景艺术已较为普及,富户叠山造园、平民设盆置景,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时尚。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文学家周瘦鹃参与苏州盆景技艺复兴,和盆景大师朱子安等亦师亦友,周向朱学盆景技法,朱向周学盆景文化,使盆景摆脱匠俗之气。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州盆景在技艺上逐步形成“苏派”风格,成为中国盆景的主要流派之一,影响远播海内外,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2011年“苏派盆景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派盆景秉承江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造型结构和艺术风格:一曰古雅大方。取法自然,喜好高远,常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树龄的枯干老枝,缩龙成寸,移植于咫尺盆中,既显苍老古拙,又是生机蓬勃,故能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地感染人们。二曰灵动入微。盆景布局构思精细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绝少斧凿之痕,富有艺术情趣。在处理虚实、曲直、疏密、开合、明暗等关系上,脉理清晰,卓具匠心。三曰意同画理。汲取古典园林艺术精华,综合国画技法之特长,运用“小中见大”等手法,注重情景交融,以景寓情,以情抒景,作品耐人寻味,令人爱不释手。

  今年4月,苏州市园林管理部门发布“招贤榜”,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有志于苏派盆景艺术的高素质人才,举办首届“苏派盆景艺术创新实践基地培训班”,以虎丘万景山庄盆景园为教学基地,旨在保护和传承苏派盆景技艺,推进苏派盆景艺术的理论研究,壮大苏派盆景专技人员队伍,扩大苏派盆景的品牌影响力。除了11名在虎丘、拙政园、留园、耦园等单位从事园艺工作的年轻人,此次培训班上还有张盼等10名园林系统外的学员。这次作品展由学员们自发组织举办,在虎丘景区管理处和各位盆景技艺大师的细心指点和关怀下,盆景艺术培训班作品展得以正式推出,主题定名“草木人生”。

  张盼介绍说,她从小便喜欢花花草草,长大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日本东京看到了盆栽大师木村正彦的盆景作品,从此便对盆景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2013年,她再次去日本,在日本京都大德寺、金阁寺看到几位90岁高龄的盆栽匠人跪俯在草地上,精心修整养护着一棵棵百年树龄的老桩盆景。在交谈中,老人们告诉她:“中国才是盆景艺术的圣地,中国精美绝伦的盆景艺术才值得全世界尊重和敬佩,唐朝传到日本后,才逐渐地引导日本全民对自然植物的虔诚挚爱和推崇守正。”年轻的她被深深地打动了。

  出于对苏派盆景的喜爱和自我提升的渴望,张盼和同学们倍加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全身心投入培训和实践。培训班为期约半年,共60学时,由苏派盆景非遗传承人、园林绿化高级技师和高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强大的讲师团,共同授课。学员们学习了苏派盆景的发展史,通过欣赏古画和现代盆景大师作品,体会了什么是盆景之美,感受到了什么叫“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也基本掌握了制作苏派盆景的各种技能,自己动手制作盆景作品,并有了自己的想法,能够把盆景作品作为自然界美的缩影来呈现。

  看着眼前这一盆盆精心制作的苏派盆景,透过这枝枝叶叶,我们能看到它们背后手手相传、生生不息的一代代工匠。江南文化如流水一般,在一代代人身上传承和发展。

  景中有情,景外亦有情。清代沈朝初写有《忆江南》:“苏州好,小树种山塘。半寸青松虬干古,一拳文石藓苔苍,盆里画潇湘。”苏派盆景充分表现了原始而纯真的自然美,意欲呼唤人类热爱自然,增强人类保护、尊重自然的意识。我想,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苏派盆景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需要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应该大力开展苏派盆景艺术理论研究,壮大苏派盆景专技人员队伍,通过“草”与“木”、“人”与“物”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苏派盆景艺术的对外交流水平,扩大苏派盆景的社会影响力、品牌吸引力,让这一支江南文化的精灵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