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难治的“老胃病”,不过是湿热所致。用...

 紫薇院 2021-12-18
所谓难治的“老胃病”,不过是湿热所致。用藿香+苍术“打头阵”,湿热一去,胃炎即消!

经常有患者会问我:您退休这么多年,为什么还要受这份累,每天通过网络分享文章,提供帮助?

说实话,谁不想悠闲,但这与我一直以来的行医原则不符,即便退休之后,找我寻求帮助的人也没断过,世上尚有患病之人对我心存信任,我怎能轻言“休息”?

另外,经验是关键。如果我没有这数十年的经验,脑中无医术,心中少医德,有怎会有“中医越老越值钱”的说法呢。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针对“湿热型胃炎”的经验。

什么是“湿热型胃炎”?看完这个医案你就明白了:

张先生,38岁,2004年10月初诊,胃炎近5年。

据了解,张先生早年由于工作忙碌,饮食不规律,总是饥一顿饱一顿的,那时就患上了胃炎,一犯病就会疼,不过用药控制之后,还算稳定。

但从一年前开始,他的上腹部隐痛感越来越强烈,感觉肠胃里面又闷又胀,吃不下饭。

更令他紧张的,就是吃药也不好使了,还是疼。

后来疼到什么程度呢,一口饭都吃不下去,不断的从肚子里往上反气。

刻诊:舌苔黄厚而腻,舌尖和舌边发红。

详细问诊了解,张先生伴有如下症状:

1.胃痛胃胀,一吃饭就会加重;
2.记忆力减退,头脑昏昏沉沉,多梦;
3.口干口黏,但又不爱喝水;
4.肢体沉重,走几步就累;
5.大便不成形,小便发黄。

据了解,张先生也曾尝试过很多调养方法,包括土方偏方之类的,但都没有改善。

综合上述情况分析,我给他施方:藿香、苍术、茯苓、滑石、金银花、金钱草、枳实、干姜、元胡、生龙骨。

调理同时我叮嘱张先生:饮食要清淡,以前吃多了生冷肥腻的东西,对你的肠胃也是不好的。

结果不到7剂之后,张先生很高兴地向我反馈:我感觉胃里舒服多了,没那么胀,吃完饭也不怎么反气打嗝了。

于是继续用原方随症加减,二诊后黄腻苔开始退去,而且食欲几乎正常,半年后,胃痛不再发作。

以上就是当初的医案记录,这里我在一些专业术语上作了细化。

你看,像这个所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常见又难治的老胃病。

在中医眼里,它不过是湿热罢了。

湿热从哪里来?多从生冷肥腻的饮食中来。到哪里去?首先到脾胃里去。

湿热,蕴于胃脘,弥漫三焦。

无论从舌象还是舌苔颜色上看,都是非常典型的湿热之征。

那么湿热为什么会引起胃痛?

很简单,湿邪处在脾胃中焦,导致胃里的气机受阻,不通则痛。

而湿热不光停在胃里,它还会影响别的地方,比如头部,头晕脑胀,记忆力减退,都是湿热所致。

时间长了,湿热还会顺势往下走,走到下焦,所以出现尿黄、大便不成形的症状。

脾主肌肉。湿热困脾,肌肉不得滋养,所以全身乏力、一动就累。

所以你看,患者的所有问题基本都与湿热有关,对症调理,就得清化湿热。

这里用方的关键,首先要说前两味药:

藿香和苍术,这两者起到什么作用?

芳香化湿,燥湿健脾。用这两味药打头阵,先将脾胃根源之处的湿热化开,解除淤堵的状态。

再用茯苓和滑石,利水祛湿;金钱草,利尿利湿;

金银花清热,枳实帮助行气,消除胃胀;

元胡配合着用,可以理气止痛,加上龙骨镇静安神,改善患者的睡眠。

另外适量加干姜,不仅不会燥热,还有助于辅助苍术、藿香来化湿邪。

总而言之,通过这么一番调治,脾胃湿热得到化散,疏通则不再痛,种种不适自然就能消除了。#健康明星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