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难治的“老胃病”,不过是湿热所致。用藿香+苍术“打头阵”,湿热一去,胃炎即消! 经常有患者会问我:您退休这么多年,为什么还要受这份累,每天通过网络分享文章,提供帮助? 说实话,谁不想悠闲,但这与我一直以来的行医原则不符,即便退休之后,找我寻求帮助的人也没断过,世上尚有患病之人对我心存信任,我怎能轻言“休息”? 另外,经验是关键。如果我没有这数十年的经验,脑中无医术,心中少医德,有怎会有“中医越老越值钱”的说法呢。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针对“湿热型胃炎”的经验。 什么是“湿热型胃炎”?看完这个医案你就明白了: 张先生,38岁,2004年10月初诊,胃炎近5年。 据了解,张先生早年由于工作忙碌,饮食不规律,总是饥一顿饱一顿的,那时就患上了胃炎,一犯病就会疼,不过用药控制之后,还算稳定。 但从一年前开始,他的上腹部隐痛感越来越强烈,感觉肠胃里面又闷又胀,吃不下饭。 更令他紧张的,就是吃药也不好使了,还是疼。 后来疼到什么程度呢,一口饭都吃不下去,不断的从肚子里往上反气。 刻诊:舌苔黄厚而腻,舌尖和舌边发红。 详细问诊了解,张先生伴有如下症状: 1.胃痛胃胀,一吃饭就会加重; 2.记忆力减退,头脑昏昏沉沉,多梦; 3.口干口黏,但又不爱喝水; 4.肢体沉重,走几步就累; 5.大便不成形,小便发黄。 据了解,张先生也曾尝试过很多调养方法,包括土方偏方之类的,但都没有改善。 综合上述情况分析,我给他施方:藿香、苍术、茯苓、滑石、金银花、金钱草、枳实、干姜、元胡、生龙骨。 调理同时我叮嘱张先生:饮食要清淡,以前吃多了生冷肥腻的东西,对你的肠胃也是不好的。 结果不到7剂之后,张先生很高兴地向我反馈:我感觉胃里舒服多了,没那么胀,吃完饭也不怎么反气打嗝了。 于是继续用原方随症加减,二诊后黄腻苔开始退去,而且食欲几乎正常,半年后,胃痛不再发作。 以上就是当初的医案记录,这里我在一些专业术语上作了细化。 你看,像这个所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常见又难治的老胃病。 在中医眼里,它不过是湿热罢了。 湿热从哪里来?多从生冷肥腻的饮食中来。到哪里去?首先到脾胃里去。 湿热,蕴于胃脘,弥漫三焦。 无论从舌象还是舌苔颜色上看,都是非常典型的湿热之征。 那么湿热为什么会引起胃痛? 很简单,湿邪处在脾胃中焦,导致胃里的气机受阻,不通则痛。 而湿热不光停在胃里,它还会影响别的地方,比如头部,头晕脑胀,记忆力减退,都是湿热所致。 时间长了,湿热还会顺势往下走,走到下焦,所以出现尿黄、大便不成形的症状。 脾主肌肉。湿热困脾,肌肉不得滋养,所以全身乏力、一动就累。 所以你看,患者的所有问题基本都与湿热有关,对症调理,就得清化湿热。 这里用方的关键,首先要说前两味药: 藿香和苍术,这两者起到什么作用? 芳香化湿,燥湿健脾。用这两味药打头阵,先将脾胃根源之处的湿热化开,解除淤堵的状态。 再用茯苓和滑石,利水祛湿;金钱草,利尿利湿; 金银花清热,枳实帮助行气,消除胃胀; 元胡配合着用,可以理气止痛,加上龙骨镇静安神,改善患者的睡眠。 另外适量加干姜,不仅不会燥热,还有助于辅助苍术、藿香来化湿邪。 总而言之,通过这么一番调治,脾胃湿热得到化散,疏通则不再痛,种种不适自然就能消除了。#健康明星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