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19 覆灭大秦帝国的人

 火岩山 2021-12-18
图片


S19

覆灭大秦帝国的人

一代奸人赵高 

相信赵高本人也没有想到,两千多年之后,终于有人将他拉到历史的聚光灯下,清点他的所作所为。

“可怜百万死秦孤,只有赵高能雪耻。”
“留侯椎铁荆卿匕,不及秦宫一赵高。”
这两句诗,说的是同一件事。
百万雄师以及万千刺客都没办法完成的事情,赵高孤身一人就完成了。
覆灭大秦王朝,仅凭一己之力,听起来是不是匪夷所思?
可惜,这一切居然是真的。

赵高,生年不详,父母不详。
嬴姓,赵氏。
有史料称其为赵国王族之后,隐姓埋名在秦国,目的就是为了刺杀嬴政,颠覆秦朝。并且还居然成功了。
这种观点纯属瞎扯淡,和“嬴政是吕不韦和赵姬的私生子”一样不可信。

历史上,赵高未被立传,却丝毫不影响他名垂“青史”。
中国古代十大奸相排行榜,中国古代十大罪人排行榜,中国古代十大太监排行榜。赵高皆榜上有名。
搁到现在,妥妥的斜杠青年一枚。

存疑的,只有最后那个十大太监的榜单。
因为史载赵高是「宦人」,有「宦籍」,其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隐宫”,赵高兄弟皆出生于此。
据《张家山汉墓竹简》中的解释,「宦」就是在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职于宫内的人相当于帝王的亲近侍卫;「宦籍」就是用来登录出入宫门之人的登记册。

在秦朝,乃至后来的汉朝。
宦人、宦籍都没有特指太监的意思。
当时被行过宫刑的男人,被称为「阉人」,在宫中任职的阉人则被称为「宦阉」,与前两种称呼是有明显区别的。

讲到这,至少一点可以肯定。
赵高此人,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前,一无基业,二无背景,三无强援。真正的三无白板。
这样一个白身,如何逆袭?
是不是应该了解一下?

可惜,史籍中连赵高如何猥琐发育打怪升级的记录都没有。
唯一可以查证的记录是:
秦始皇听说他为人勤奋,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
所以,赵高虽然身处隐宫,是刑满释放分子的后代。但他点对了科技树,选修了当时的显学刑名之学,也就是点开了法家的技能槽。

既然李悝、商鞅、李斯这些大咖选的都是这门技能,赵高自己反正烂命一条,选这个肯定也错不到哪里去。
光脚的难道还能怕了穿鞋的?

当然,这些都只能算是表象。
赵高在法家这片大海能翻出多大的浪花?至少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的李斯是非常瞧不起赵高的。
赵高真正的隐藏技能是深谙人性。
这项技能,在他今后的人生中仿佛金手指一般,时不时显露出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

由于赵高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
公子胡亥是什么角色?
如果公子扶苏算学霸的话,公子胡亥就是妥妥的学渣。
要不然,嬴政为啥给扶苏配的实习搭档是大将军蒙恬,给胡亥配的是赵高。
嬴政的潜台词大概是,亥儿啊,多和你的老师学学判案断狱,不要把自己给弄进去了。荣登大宝你大概是没什么戏了,至少不要犯错锒铛入狱。

为人父母的苦心,无论是天家还是小民,大抵都是一样的。
可惜,还没等到胡亥把赵高的本事学到手,赵高就把自己搭进去了。
赵高具体犯的什么事情,历史上也是语焉不详,不过能肯定不是小事。

《史记》是这样描述的: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赵高犯了大错(大罪),嬴政就让蒙毅(蒙恬之弟)依法审判。蒙毅不敢徇私枉法,按律判处赵高死罪,并除去其王宫公务员的身份。
可惜最后,嬴政觉得赵高辅佐胡亥以及办事还比较牢靠,赦免了赵高,还让他官复原职了。

这件事,就是整个秦王朝命运的转折点。
第一:这件事促使赵高完成了黑化,明白了权利的可怕与重要性。
第二:这件事让赵高和蒙恬兄弟结成死仇,同时也让赵高对蒙恬辅佐的扶苏同敌视之。
第三:这件事促进了赵高与嬴政,赵高与胡亥之间的关系升级。此后,赵高一直被嬴政视为心腹,临死更是将诏书交给赵高来处理。

那么,赵高作为一名拥有宦籍的办事员,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秦帝国核心,夺取秦帝国权力的呢?
不得不说赵高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险和挑战,没有足够的胆量和算计,办不成这样翻天覆地的大事。

赵高的第一“助力”,就是秦王嬴政。
嬴政在情感认知上,受过吕不韦、嫪毐、赵姬多年的戕害,所以对男女之情甚至父子亲情都显得寡淡无比。
统一六国之后唯一的兴趣就是求仙永生,人也变得多疑奢靡。
对大臣既有隔阂也有忌惮,这也是秦朝大一统之后,嬴政即不封王,也不立后的原因之一。

嬴政让赵高来教导胡亥,无疑是再造之恩。让赵高有机会接近秦王朝的权力核心。
自古以来的帝王都比较信任宦官,而赵高这样底子比较干净的宦官少之又少。
在嬴政看来,赵高自出生就在秦王宫长大,所以应该没有任何理由背叛秦皇室,再加上嬴政使用皇帝的特权赦免过他的死罪,就更加笃信赵高对秦王朝忠心耿耿。

赵高的第二个助力,自然是他的学生胡亥。
胡亥这个人,昏庸无知,容易控制。
赵高的第三个助力,就是他政治上的对手——李斯。

赵高如何利用这三个助力,将大秦朝带入人亡政息的泥潭?
我们就直接快进到沙丘政变部分吧。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年逾半百的秦始皇嬴政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
嬴政的后半生都在寻求所谓的长生不老的秘方,甚至到了讨厌别人谈及死亡的地步。
但生命的自然规律始终是无法抗拒的。
随着病势一天天加重,秦始皇深知自己的大限已到,当务之急是赶快确定立储之事。

秦始皇脑海里浮现出的第一人选也是唯一人选,便是长子扶苏。
据说扶苏之母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的流行情歌《山有扶苏》,秦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
“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出于诗经,香草佳木之意。
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寄托着无限期望。

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生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驰。
秦始皇偏执的认为这是扶苏性格软弱所致,于是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
这样的安排,显然有栽培之意,君臣上下心知肚明都不点破。

总之,扶苏这个人史称“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再加上大将蒙恬的辅佐,无疑会是一位贤能的君王。
况且,依照嫡长子继承制也应该传位于他。

当下,秦始皇嬴政不再犹豫,召来兼管着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赵高,让他代拟一道诏书给长子扶苏。
此时扶苏正监军在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秦始皇命扶苏将军事托付给蒙恬,赶回咸阳主持丧事。这实际上已确认了他继承者的身份。

诏书封好后,始皇吩咐赵高火速派使者发出。
岂料,赵高假意允诺,暗中却扣压了遗诏。
这改天换地的第一步,就是秦始皇将遗诏托付给了赵高。
到此,秦始皇的戏份就结束了。
接下来登场的,就是赵高自己的学生胡亥。

此刻,赵高的黑化已经彻底完成。
别的不说,单凭他胆敢扣押秦始皇的遗诏,这起码已经是满门抄斩的大罪了。
赵高为什么要这么干?
是他已经预料到之后的风云变幻、波诡云谲了吗?
显然不是的。
他这么做唯一的原因,是因为他和扶苏实在是不对付。

由于太子扶苏与赵高向来不合,再加上辅佐扶苏的人正是自己的大仇人蒙恬。
赵高自然担心太子扶苏继承帝位后,自己的个人地位不保。
而自己的学生胡亥,虽然是个扶不起来的皮囊货,但如果是胡亥继任帝位,不仅仅自己地位可更上层楼,甚至能直接把胡亥控制成一个傀儡帝王。

因此,始皇驾崩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太平台)之时。丞相李斯鉴于皇上死于宫外而太子又未确立,害怕天下人知道真相后大乱起来,也担心秦始皇的诸多儿子纷纷起来争夺皇位,于是封锁了消息, 将棺材置于辒辌车(古代可以卧的车,有窗户,闭之则温,开之则凉,后也用作丧车)内,队伍所经之处,进献食物、百官奏事一切如故。 
除了随行的胡亥、赵高和五六名宠幸之臣知晓始皇已逝外,其余的人均被蒙在鼓里。
当然,李斯不知道的是,秦始皇不仅早有遗诏,而且已经钦定了公子扶苏为接班人。
这一切,都被赵高蒙在了鼓里。

见秦始皇终于驾崩,赵高觉得自己可以打通下一关,搞定自己的学生胡亥了。

一天傍晚,车队停下住宿。
赵高觉得时机已到,便带着扣压的遗诏来见胡亥,劝他取扶苏而代之:“而今大权全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手中,希望公子早作打算。”

胡亥早就梦想能够登上皇帝的宝座,只是碍于忠孝仁义而不敢轻举妄动。
听得赵高一番贴心之语,心里面还有些犹豫,嘴上却已经忍不住叹息道:“父皇病逝的消息还没有诏示天下,怎么好就去麻烦丞相呢?”
赵高胸有成竹地说:“公子不必再瞻前顾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事没有丞相的支持不行,臣愿替公子去与丞相谋划。  ”
这才是真正的瞌睡遇到了枕头,正愁没办法搞定丞相,既然赵高主动请缨胡亥立即答应了。

赵高顺利进入了第三关。
李斯是秦朝开国元老之一。
他跟随始皇多年,协助始皇统一天下,治理国家,不仅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位居三公,享尽荣华富贵。他如何会愿意和赵高同流合污,背主弃义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