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父母们就准备好了要把全部的爱都给予他们。 但是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既要懂得给予,又要懂得收敛的。就如同教育学家所说的那样,这世界上有一种最与众不同的爱,那就是亲子之爱,因为这份爱的终极目标是更好的分离。 之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视频,一位老大娘带着自己年幼的小孙子来面馆吃面。小家伙很喜欢吃牛肉面里的牛肉,于是奶奶每次来吃面都会把面里的牛肉挑到小孙子的碗里。 不过这一次,奶奶在端面条回到座位之前就顺手把牛肉拨到了小孙子的面碗里了。 回到座位后,小孙子看到奶奶没有如同往常一样给自己加牛肉有些不高兴,于是他用手指着奶奶的脸说道,“奶奶,为什么你没有把牛肉夹给我吃?” 听到小孙子这样问,老大娘赶紧解释道,“我刚才端面的时候就已经把我碗里的牛肉夹给你!” 可是小家伙对于奶奶的话并不相信,于是他拿起筷子在奶奶的面碗里胡乱地拨弄了起来。 见没有发现牛肉,他有些生气,于是便夹起一坨面随意地丢在了桌子上,“我就不信我找不到牛肉!” 就这样,小孙子把整碗面都夹到了桌子上,末了还有些气急败坏地埋怨奶奶把面偷吃了!“ 都这么大的人了还吃我的牛肉,真不要脸!”周围的食客听到孩子这样说话后纷纷侧目。 可是老大娘却赶紧赔笑说,“我再给你买一碗好不好?别生气了!”结果小孙子却不依不饶地把碗一推说,“我不吃了!我要回家!” 在小孙子闹腾了一番后,一老一小走出了面馆,而周围的食客们则窃窃私语起来。 01、父母溺爱孩子的表现有哪些?家长别不当回事 在家庭生活中,有不少父母在与孩子日常相处时很容易忽视了爱的分寸感。比如说在不知不觉中,给予孩子过多的特权。 冰箱里的零食是专门为孩子准备的,电视节目的内容永远是孩子喜欢看的动画片。 虽然这些都是生活中非常小的细节,但是却让孩子获得了享受特权的便利,而这在无意中也导致了亲子关系的不平等。 有的父母在孩子犯错后会表现得比孩子本人还要激动,他们习惯于为子女收拾烂摊子,甚至理所应当地帮助他们推卸责任。 在这部分父母眼中,孩子还小,他们所犯的所有错误都是可以被原谅的。也正是这种对于孩子犯错成本的人为降低,让爱变成了一种对行为放纵的默许。 在家庭教育中,拥有权威感的父母更容易将教育理念贯彻到底。 但是如果父母打着民主平等的旗号,完全由孩子的性格牵着鼻子走的话,那么,这显然会有一些管教不足之嫌。 父母以为自己给予了孩子平等的爱,但是却忽视了父母之爱本应有的底线和原则。 李玫瑾教授曾经提到,父母除了要给予孩子充足的爱以外,还应该让他们心怀敬畏。 02、家庭生活中家长如何才能避开溺爱误区? 事实上,没有敬畏心的孩子,他们的成长将会是十分危险的。父母的纵容让他们天不怕地不怕,而这显然与到处充斥着规则的世界格格不入。 第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虽然孩子尚且年少,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那么,届时家长们就应该试着引导他们去独立完成自己该做的事。 虽然这有可能只是一些很小的生活琐事,对于家长的日常养育负担也不会有明显的减轻,但是这却会非常有效地帮助孩子养成独立个性的方式。 第二:平等民主的家庭生活秩序 ![]()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推崇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这个时候,家长们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如果让生活经验不足,思想不够成熟的孩子占据主导地位的话,那么这有可能会导致家庭生活秩序的一团糟。 所以,在建立真正的平等民主的家庭生活秩序时。家长们一定要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要记得给予孩子一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 第三: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难免会犯错,而家长在发现他们犯错后所表现出来的姿态,这会对他们是否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起到非常直接的影响作用。 所以家长们有必要尽可能地要求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错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买单。 父母们有必要意识到孩子和自己是同样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有掌握人生的能力,而这是父母之爱所不能够完全给予他们的。 所以尽早地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且把握好爱的分寸感,这才是聪明父母的教育良方。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比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更值得被家长重视起来。 枕边育儿寄语: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所以有教育格局的父母更懂得在给予爱的同时收敛爱。 可以说,给予孩子疼爱是父母的本能,但是如何把握好尺度和分寸,这却展现着父母的教育智慧。 聪明的家长不会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保持爱的原则性才不会让爱跑偏。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