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方1663

 随缘522 2021-12-18
五个养肺妙招应对“多事之秋”
中医认为,“秋气通于肺”,肺为娇脏,易被邪侵而发病。在润肺、防燥、保暖等综合调理基础上,下面再推荐5个养肺妙招,供读者朋友参考使用,以助安度“多事之秋”。
01
开怀大笑可宣肺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大笑有利于肺扩张,人在笑时还会不由自主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供。
02
主动咳嗽可净肺
随着环境污染的增加,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后,轻者可引发气管炎症;重者可致中毒,甚至癌变。因此,平时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日早晚应选择在空气清新处主动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污浊物,减少肺部损害。
03
尽量扩胸可护肺
平时适度的呼吸动作有助于护肺。如腹式呼吸法: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然后用腹部带动呼吸。这些动作能很好地增加肺活量,尤其有利于慢阻肺患者或肺功能不全者的康复,还可保持肺细胞和支气管的弹性。
04
多喝开水可润肺
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水分丢失较多,及时补充这些损耗非常有必要。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及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还可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水蒸气”,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即可。
05
揉按鼻翼可健肺
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50~10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与鼻翼交界处)20次。每日早晚各做1~2组,有助于畅通鼻道、健肺清肺。
 
 
 
 
 
 
当归饮25
【处方】 当归1钱2分,芍药1钱,川芎5分,生地黄1钱,牡丹皮1钱,黄连(酒,炒)7分,麦门冬(去心)2钱,地骨皮7分,酒黄芩7分,炒栀子6分,柴胡6分,生甘草3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劳心生热,鼻少见血,五心烦热。
【用法用量】 水煎,食远热服。
【摘录】 《回春》卷三
 
 
 
 
 
当归饮24
【别名】 当归散
【处方】 苏木、生地黄、当归、大黄、赤芍药。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男子因打损负重,女子因劳苦用力而伤肺经,遇风寒则为咳嗽,或咳血,或至紫黑。
【用法用量】 当归散(《赤水玄珠》卷七)。《赤水玄珠》本方用苏木、生地黄、当归、大黄、芍药各等分,为末,每服四钱,或水、酒煎服亦可。又原书治上症并配合灸肺俞穴。
【摘录】 《得效》卷五
 
 
 
 
 
 
当归饮23
【处方】 当归(切,炒)1两,芍药1两,牡丹皮1两,生干地黄(焙)1两,人参1两,黄耆(锉)1两,大黄(生)1两,升麻1两,连翘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乳痈,欲结未结,发热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鱼刺卡喉
用陈醋喝一口即可,如果不行,可用鸭口水半汤匙喝下,鱼刺可自动化掉(取鸭口水法:用一片去皮老姜,放入鸭嘴内,再将鸭倒吊,鸭即流口水)。
 
 
 
 
 
白口疮
人口中二钱研面(尿盆渣)撒入口中每日3次,两日即愈。
 
 
 
 
 
搭背疮
用秦艽三钱,天花粉二钱研面牛乳调抹即好。
 
 
 
 
 
 
痄腮
河南名医 把活蚯蚓洗净放碗内,撒上白糖,盖严碗口半日蚯蚓就化成水,用其水每日涂四至五次。
 
 
 
 
 
 
当归饮22
【处方】 当归、赤芍药、白术、甘草、桂皮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客忤,腹内有恶血,夜啼如鬼祟,腹痛,唇青口紫。
【用法用量】 每服1字。
【摘录】 《普济方》卷四○一引《傅氏活婴方》
 
 
 
 
 
 
当归饮21
【处方】 当归1钱,白芍药1钱,川芎1钱,生地黄1钱,白蒺藜(炒)1钱,黄耆1钱,防风5分,荆芥5分,何首乌(不见铁器)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 妇人血风疮,血热瘾疹痒痛,脓血淋漓,发热等症;疮疥风癣,湿毒燥痒。
【用法用量】 《疡科捷径》有甘菊花。
 
 
 
 
 
当归饮20
【处方】 牛膝2钱,蒲黄2钱,当归2钱,黄连2钱,生地2钱,麦冬(去心)1钱,木通1钱,扁柏叶(微,炒)1钱,山栀仁1钱。
【功能主治】 血淋。
【用法用量】 加灯心30茎,水煎,食前服。
【摘录】 《玉案》卷五
 
 
 
 
 
倪海厦:流鼻血治疗发高烧
按照中医理论,举凡十四岁以下的小孩,由于身体属于稚阳之体。是故体质应该很强才对。
一旦得到感冒,在发高烧的前夕,自然就会以流鼻血来降体温,因为肺开窍在鼻,可能大家不知道小儿未满十四岁都是用小腹呼吸的。
如同道家练气一样是采用腹式呼吸的,过了十四岁才改为胸式呼吸,小肠相火,借由呼入氧气的助燃,会把大肠中的水气化出来。
这蒸气在回升入肺中,从而使肺功能极强,肺又主皮毛,因此一旦感冒在表,表邪束住毛孔,使体温无法外散,就形成体内温度过高,这就是发烧之源。
因此经方家使用发表药如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等,其目的就是想开表,以达到表解而热退的目的。
现在小朋友如果有正常的身体,得到感冒时一流鼻血就会退烧就表示会自动痊愈的,不需要我们用发表之药自己就可以把自己治好了,因为肺气过热是可以由鼻子出血排出体外的。
这就是伤寒论讲到的: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所以小孩子如果出现发高烧流鼻血的情况,感冒就会自己好。
简单说就是小肠在大肠之下,小肠相火,火在下自然会把大肠里的水烧热,而成为蒸气(真气),由于热气上升是天性,故自然就进入肺。
肺属天幕,故法象天,一旦热气到此就会回游如天上之云,从而进入皮表,以滋润皮肤,所以我们冬天在吐气时,就可见热气喷出。
西医只知大肠会吸取食物残渣里的水分,却不知道大肠是如何做到的,诸位读者用常识想一下,大肠长得像有那么聪明吗?
它是如何知道光吸收水分就好,而不吸取大便,真如此聪明的话,那大家应该多吃猪大肠,就会如猪大肠一样聪明了,是不?
因此大肠会吸收大便中的水分就如同你要最干净的水,最简单的取得方式就是用烧的,然后取其蒸气,对不?
西方医学不知此最简单的道理,每天都看到的现象,就是解决大肠吸收水分的谜,还很大声的说他们是学科学的。
他们只相信他们亲眼所看到的,现在他看到了自然界水的气化过程了,但是却没有真正学到。
反而我们中国却早已于五千多年前就知道了,比他们早太多了,由此也可以知道练气功的原理了,也可以知道练气功是对身体好的。
 
 
 
 
 
 
 
脾肾双补丸和脾肾两助丸分别适合什么症状?
脾肾两助丸
【方剂组成】
党参164g白术(麸炒)44g鸡内金(炒)45g土鳖虫45g川芎27g山药(麸炒)180g熟地黄340g黄芪(蜜炙)180g白芍(酒炒)180g茯苓90g小茴香(盐炒)180g山茱萸(酒制)180g枸杞子46g杜仲(炭)46g补骨脂(盐炒)46g锁阳46g九节菖蒲46g郁金46g陈皮46g半夏(制)46g款冬花46g麦冬46g川贝母46g牵牛子(炒)46g牛膝46g肉苁蓉46g甘草(蜜炙)46g泽泻180g使君子仁27g当归27g
【方剂制法】
以上三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用于脾肾虚弱而致的肢体倦怠,气虚无力不思饮食,胃脘痞闷,腰膝疲软,梦遗滑精,头晕耳鸣。
脾肾双补丸
【组成】
人参(去芦)500克莲肉(去心,每粒分作八小块,炒黄)500克菟丝子(如法研细末)750克五味子(蜜蒸,烘干)750克山茱萸肉(拣鲜红肉厚者,去核,烘干)500克真怀山药(炒黄)500克车前子(米泔淘净,炒)360克肉豆蔻300克橘红180克砂仁180克(炒,最后入)巴戟天360克(甘草汁煮,去骨)补骨脂(圆而黑色者佳,盐水拌炒,研末)500克
【用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次15克,空腹时服之。
【主治】
脾肾两亏,阴阳不固,以致虚寒飧泄,腹痛泻痢,食少神倦者。
指导意见:
脾肾双补丸偏脾肾阴阳两虚,脾肾两助丸偏于脾肾气虚,
如果偏向脾肾气虚的话建议吃脾肾两助丸。偏于阴阳两虚的话,吃脾肾双补丸。
脾肾双补丸,具有健脾开胃,补益肝肾的功效。用于脾肾双亏,气阴两虚,面黄肌瘦,食欲不振等症。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
脾肾两助丸,具有健脾益气,滋补肝肾,补肾强身,大补元气。用于脾肾虚弱而致的肢体倦怠,气虚无力不思饮食,胃脘痞闷,腰膝疲软,梦遗滑精。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
两者都是滋补脾肾的药物,两助丸的补阳效果要更强些。
 
 
 
 
 
 
 
通络熄风散
【主治】脑转移癌,剧烈头痛
【组成】土鳖虫、制番木鳖、蕲蛇、制川乌、丹参、川芎、全蝎、蜈蚣、僵蚕、地龙 (根据病情或体质辩证增减,谨慎用量)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以透骨草煎水送服
【功用】通络熄风,活血止痛
由于某些中草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患者应在中医生指导下服用,请勿盲目照搬。
 
 
 
 
 
 
 
专治筋骨疼
此方通治: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四肢麻木、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椎间盘突出、腰腿痛等一切骨科疾病。
 配方:麻黄10克、艾叶10克、乌梢蛇15克、蕲蛇15克、乳香10克、白芷10克、威灵仙50克、千年健10克、钻地风10克、伸筋草30克、鸡血藤3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牛夕15克、当归12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木瓜12克、葛根15克、穿山甲15克、蚂蚁5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一口钟80克(红喇叭花\牵牛花)、金樱子15克、甘草15克。药店加工成粉。
 服法:每天服3次,按各人病情轻重每次5到10克(一小汤勺或两小汤勺)三餐前半小时服用。一到三副药可以根治
 
 
 
 
 
当归饮4
【处方】 何首乌(制)、白鲜皮、白蒺藜、甘草、当归、生地黄、白芍药、人参、黄耆、川芎。
【功能主治】 小儿因月份未足,出生太早,初生无皮,面白肢冷,遍体浸渍,红嫩而光。
【用法用量】 水煎服。外用稻米粉扑之。
【摘录】 《金鉴》卷五十一
 
 
 
 
当归饮3
【处方】 当归(切,焙)1两,赤芍药1两,艾叶(炒)1两,地榆1两,白龙骨1两,黄耆(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黄芩(去黑心)3分,干姜(炮)3分,甘草(炙)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产后赤白痢,脐下(??)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一六五
 
 
 
 
 
 
 
当归饮2
【处方】 大黄 苏木 生干地黄 当归 赤芍药各等分
【制法】 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 主跌打损伤,肺受风寒而为咳嗽,甚则咳吐黑血。
【用法用量】 每次9克,温酒调服。
【摘录】 《世医得效方》卷五
 
 
 
 
小儿咳嗽难愈?推推经
作者/王红民
近两年来笔者运用经络医学专家王居易教授的“经络医学理论”指导儿科推拿临床,运用经络推拿为主结合传统儿科推拿治疗小儿常见病取得了突出的疗效。下面以儿科外感咳嗽为例进行分析总结。
咳嗽一症在儿科临床十分常见,其中以外感风寒、风热之邪引发居多数。肺为娇脏,小儿尤甚,风寒、风热邪束肌表,肺气不宣,清肃失司,滋生痰浊而引发咳嗽,继而影响睡眠、食欲,患儿往往烦躁,剧烈咳嗽还会引发呕吐,严重影响生活。
在以往的临床中笔者运用传统儿科推拿手法治疗咳嗽,难以产生迅捷满意的疗效,同行探讨此症,亦对其难治常产生共鸣,一直未能得其法。运用经络医学理论指导治疗此症,能清晰地辨清疾病所在,从异常经脉入手结合传统小儿推拿手法,便可做到有的放矢,有立竿见影之效。
推经为主,表里双解
辨清病经标本,便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小儿虽脏腑娇嫩,但以推拿经脉调其虚实却可随拨随应。
经过临床验证,以轻柔和缓的手法推理经气瘀结的手太阴经,尤其在异常突出的尺泽结块处重点点揉可以很快使肺经气机畅快,肺气得宣,是治疗咳嗽的关键。
但要使疗效稳固还要对阳明经进行疏通调理,化解胃肠积滞以治其根本,巩固疗效。
如伴便秘的患儿,阳明经治疗之余还需增加揉腹手法。热盛体格较壮者配大椎揲出紫痧。
在经络推拿同时配合揉肺经、清天河水、逆运八卦等传统儿科推拿手法。表现属风寒者,还可配合掐揉二扇门,艾灸大椎、肺俞穴。
治疗为辅,重在调养
由于患儿多饮食积滞,喜食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嘱咐家长治疗期间要做好饮食调护,暂停蛋奶等热量较高食物。一般治疗1次便有显效,甚至获愈者也不在少数。胃肠积滞严重者后期要做针对胃肠的推拿调理。二次来诊,患儿厚腻舌苔一般可退去大半,面红舌红、咳嗽、喘粗之症均减,再次治疗均可获愈。
典型案例:瑞瑞,男,5岁。
主诉:咳嗽3日,加重1日。患儿体格强壮,食欲如同成人,并喜肉食,3天前偶感风寒,开始咳嗽,与止咳药不见效,昨日咳嗽加重,彻夜不停,并多次引发呕吐,遂来诊。就诊时患儿咳声剧烈粗重,面红,苔厚腻,大便秘结,日1行。
经络诊察:肺及大肠经异常,病在太阴与阳明。
治疗:以上法治疗1次,咳嗽大减,2次而愈。
临床感悟:运用经络医学理论指导儿科推拿临床,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经络诊察有助于认清病机,具体到咳嗽一症的诊断,多可在太阴阳明经上发现明确的异常,特别是太阴、阳明经的合穴处异常尤为明显,正如《素问·咳论》所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二是可以帮助推拿医生正确选择治疗经脉,根据病症特点以及诊察所见,疾病侵袭机体的路径和脏腑受邪状态均十分明确,本病笔者即根据“标在肺经,本在胃肠”的判断,选择太阴、阳明经进行治疗。同时结合传统推拿针对风寒、风热、痰郁、食积的对症处理,使疗效更加迅捷稳固。
笔者运用经络医学理论在儿科推拿临床的应用尚属初探,但却屡获惊喜,以此文与推拿同道分享,请同行们斧正。
 
 
 
 
 
 
 
民间土方,只有两味药,药到病除,永远断根
名医王瑞五认为,消渴症(糖尿病)大多由于过食肥甘,七情郁火,或因素体阴亏,内热由生,肾精被耗,日久气阴两伤,肾气不固,收摄无权,以致多饮而烦渴不解,多食反而消瘦,多尿而味甘,阴精外泄。
因此,在治疗中,王老强调当从肾论治为本,生津撤热止烦渴为标,注意调补阴血精气,使肾气得充,固摄有权,阴精得复,燥热得除。
吊带背心搭配打底裤更显清凉。那么打底裤就在于专一。斜V领和不规则的衣摆都打破了常规。但是在扁平空调通风口的配合下。以此来巩固市场地位。据相关消息称。也是有备而来。直接选了一件白色的T恤。而且也有着很多不同的优势。对于一款中大型SUV来说。就没必要冒险去选择长筒靴。至少面对这样的身材。这才是牛仔裤+T恤该有的表现。就连其穿法也很雷同。是不是很出乎意料呢?像这位美女身高马大。第1代和第2代哈弗h6已经成为国内SUV市场的爆款。长筒靴会这么的合适。中年女士尽量远离“阔腿裤”。尤其加入运动包围套件的2.5L运动版车型更让很多年轻人期待。虽销量稳中有升。
根据这一理论进行治疗,王老常在临证中取得显效,并在实践中自创一基本方:生黄芪30克,仙灵脾15克,杭白芍30克,生甘草10克,乌梅10克,葛根10克。
方义:方中生黄芪益气,白芍养血敛阴而益津液,王老认为,白芍能“强五脏,补肾气”(《药性论》),与甘草同用,酸甘化阴,可达到机体阴液自生的目的。正如《药品化义》中所说:“白芍药微苦能补阴,略酸能收敛……同生甘草为酸甘相合,调补脾阴神妙良法。”乌梅生津敛阴止渴,葛根生津液除烦热而止渴,仙灵脾补命门、益精气,使生黄芪得命火之助而补气力著,协白芍强五脏补肾气作用显增,诸药合用,具有补肾益气,生津敛阴之功效。
加减:本方在使用时,应根据上消、中消、下消予以侧重,如肺胃热盛阴亏者,可选加生石膏、川黄连、石斛、花粉、玉竹、麦冬、沙参。肾虚夜尿频数者,可选加川断、补骨脂、五味子、菟丝子、芡实、鹿角霜等。气血亏虚者,可选加党参、黄精、当归、生熟地黄、白术、山药、何首乌、阿胶等。
河南名医王瑞五认为,消渴症(糖尿病)大多由于过食肥甘,七情郁火,或因素体阴亏,内热由生,肾精被耗,日久气阴两伤,肾气不固,收摄无权,以致多饮而烦渴不解,多食反而消瘦,多尿而味甘,阴精外泄。
因此,在治疗中,王老强调当从肾论治为本,生津撤热止烦渴为标,注意调补阴血精气,使肾气得充,固摄有权,阴精得复,燥热得除。
根据这一理论进行治疗,王老常在临证中取得显效,并在实践中自创一基本方:生黄芪30克,仙灵脾15克,杭白芍30克,生甘草10克,乌梅10克,葛根10克。
方义:方中生黄芪益气,白芍养血敛阴而益津液,王老认为,白芍能“强五脏,补肾气”(《药性论》),与甘草同用,酸甘化阴,可达到机体阴液自生的目的。正如《药品化义》中所说:“白芍药微苦能补阴,略酸能收敛……同生甘草为酸甘相合,调补脾阴神妙良法。”乌梅生津敛阴止渴,葛根生津液除烦热而止渴,仙灵脾补命门、益精气,使生黄芪得命火之助而补气力著,协白芍强五脏补肾气作用显增,诸药合用,具有补肾益气,生津敛阴之功效。
加减:本方在使用时,应根据上消、中消、下消予以侧重,如肺胃热盛阴亏者,可选加生石膏、川黄连、石斛、花粉、玉竹、麦冬、沙参。肾虚夜尿频数者,可选加川断、补骨脂、五味子、菟丝子、芡实、鹿角霜等。气血亏虚者,可选加党参、黄精、当归、生熟地黄、白术、山药、何首乌、阿胶等。
 
 
 
 
 
 
疾病久治不愈,关键在于“神不使”…………
“神不使”语出《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言疾病久治不愈,关键在于“神不使”。对于“神不使”,众多医家各抒己见。笔者通过学习,认为“神不使”主要包括医者和患者两个方面。兹简述如下
一、患者“精神不进,志意不治”
1.病情危重而“神不能使”。《素问·汤液醪醴论篇》:“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告诉人们要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在疾病的早期,正气未大虚,能奋起抗邪,助药力驱邪外出,故病能速愈;若不能早期进行合理的治疗,一旦正气虚衰,“精气弛坏,营泣卫除”,则即使扁鹊在世,华佗再生,也不能力挽狂澜于顷刻。
2.不信任医生。《素问·五脏别论篇》:“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信巫不信医。有些人得病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医生,而是请巫医做法。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人们的医疗保健常识已经有很大的程度地提高,但仍不时能见到因不相信医院而乞求神灵保佑造成严重后果的报道。
信假不信真。由于目前的医疗发展水平尚不能使所有的疾病得到很好的治疗,与人们的期望值有一定距离,尤其是一些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如“艾滋病、肝炎、肾炎及恶性肿瘤等”,一些不法分子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冒充“医学专家”在媒体上大肆宣扬已攻克某疑难杂症,使得部分患者上当受骗,从而对医生产生对立情绪,“神不使”而病不愈。
讳疾忌医。战国时期的齐桓公、东汉时期的侍中王仲宣、三国时期的曹操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不但忌讳别人说自己有病,甚至怀疑医生的真诚和医德,用官场中的惯有思维来揣度医生,如齐桓公说“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曹操更是认为医生“居心不良”,真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标本不得。《素问·汤液醪醴论篇》:“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同一单位或一个家庭成员之间,近距离接触的时候,相互之间看到的往往是对方的缺点,而且是放大了的缺点。因此对一些合理的忠告和建议往往置之脑后,甚至认为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当然对亲戚或邻居中医生的建议也就会置若罔闻。
二、医者“神不使”
1.医技低微。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说:“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说明医生的医疗水平高低,是能否治疗疾病的关键。如果没有高超的医术,不能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标本不得”,则“神不使”而愈病无望。“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2.见利忘义。医乃仁术,非有道德之人不能为也。纵观古今著名医家,莫不把拯救患者生命作为天职。孙思邈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由此可见,医德高尚与否也至关重要。若利欲熏心者,把行医当作发财之路,坑蒙拐骗,沽名钓誉,“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则“神不使”而病不愈。
3.明哲保身。《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说明即使是最高明的医生也不能治好所有的疾病,古代如此,医学水平相对发达的今天如此,未来也是如此。因此,医学发展水平与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总会存在差异,医患矛盾也就会持续存在。这些矛盾也从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医生明哲保身,“神不使”而采取保护性医疗,一些本有希望治愈的疾病也就失去了一线希望。
总之,无论患者“神不使”还是医生“神不使”,都会导致病不愈。因此,医患双方应该共同提高,“精神进、志医治”,若能如此,则“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秋天手脱皮,燥气伤肺!这张清代老方,养肺治脱皮,值得品味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入秋以后,手掌脱皮这个事儿。
我给你说个简单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年纪是36岁。
这个人,大概从26岁开始,只要到秋天,肯定手掌脱皮。平时,虽然也有脱皮,但是利用维生素类药物,或者用一些外用药膏,她的症状就会缓解。唯独到了秋季,她无论用啥都不行,两只手不断脱皮。
总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呀。所以,此人最后准备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舌红脉数,口干心烦,手掌和十指的皮肤层层剥脱,如鱼鳞一般,而且特别瘙痒,干巴巴、皱巴巴的。
这时候,医家给用了一张方子,什么呢?就是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汤,源于《温病条辨》。它的基本配伍,就是沙参9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冬桑叶4.5克,麦冬9克,生扁豆4.5克,天花粉4.5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8剂以后,手掌皮肤基本就恢复原状了。10年的苦恼,一扫而光。
这是在1988年,于《河南中医》上刊发的医案。
现在,我来说说这背后的道理。
你看这个人,舌红脉数,口干心烦,这一看就是啥状态啊?阴虚啊。阴虚,有虚热,所以有上述表现。
在我们中医的理论中,肺主皮毛。假设一个人肺阴不足,肺就不能布散津液给皮毛,我们的皮肤就会跟着缺乏水分,从而脱皮。
 
这里有一个细节,就是患者每到秋季症状加重。为什么啊?因为秋季五行属金,应于肺。秋天干燥的气候,会直接伤到肺阴。故而,此患的手掌脱皮,一到秋天就严重。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肯定是要滋补阴津啊。我们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沙参麦冬汤。
沙参9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冬桑叶4.5克,麦冬9克,生扁豆4.5克,天花粉4.5克。
这张配伍,是中医标准的清养肺胃、生津润燥的配伍。其中的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能滋补肺胃之阴。桑叶,可以清肺润燥。滋补阴液之品用得多,恐怕会妨碍脾胃的运化,所以加一个生扁豆,来健脾助运。
这就是基本意图。当然,我这说得非常简单。很多妙处,我来不及多说。这就得由你自己来认真学习、领悟了。
总而言之,当患者肺阴不足的问题得到改善以后,她的手掌,就不会在秋季脱皮了。
眼下,正值秋季。我不清楚,有多少人,还是被皮肤干燥、脱皮困扰着。
实际上,皮肤的这类问题,我们中医人一般都考虑从滋补阴液入手。肾阴虚的,滋补肾阴。肺阴虚的,滋补肺阴。至于说怎么补,补哪里,我们就需要辨证施治。因此,我希望有这方面困扰的朋友,能积极地看中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调治。沙参麦冬汤,确实可用,但不见得人人适合。沙参麦冬汤的基本主治症候,就是脉象细数,舌红少苔,有的咽干口渴,有的身体发热,有的还会干咳少痰。这样的人,若伴发手掌干燥脱皮,是很正常的。

当归饮1

【处方】 当归(去芦,微炒)白芍 熟地(洗净,酒蒸,焙干)黄芩 川芎 白术各等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主阳盛血热,月经量多。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热服。

【摘录】 《女科百问》卷上

当归银花汤

【处方】 当归、银花、生地、生甘草。

【功能主治】 凉血润燥。主燥热痢,燥火伤血,下痢赤积,腹中作痛,脉息细数。

【摘录】 《症因脉治》卷四

当归益荣丸

【处方】 当归2钱,川芎2钱,黄连1钱半,芦荟22分,使君子肉12分。

【制法】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 平素肌肥,痘后羸瘦,虽能饮食,亦不能发肌肤者。

【用法用量】 米饮送下。

【摘录】 《片玉痘疹》卷十二

五味子泡鸡蛋治气管炎咳嗽

我前年患气管炎,咳嗽痰多,吃药**不见好。一朋友介绍一偏方,说他孩子用后见效。其方是:200克五味子。

7个鸡蛋,用自来水即可,水要没过鸡蛋和五味子;不要使用铁或铝制的器皿,置阴凉处;泡一星期后,每天早晨空腹

吃一个,用针将鸡蛋扎一个空,吸食蛋清和蛋黄。当吃第一个鸡蛋时,泡第二个疗程的7个鸡蛋;吃第二个疗程的第一个

鸡蛋时同时泡第三个疗程的7个鸡蛋,我吃了三个疗程,现在已不再咳嗽。

健脾降糖方

 【功能】 健脾益气,养阴固精。

 【组成】 生黄芪30克,山药15克,内金9克,生地15克,山萸肉12克,枸杞15克,葛根30克,花粉30克,黄连9克,丹参15克,黄精15克,五味子9克。

 【主治】 消渴病脾虚气弱证。证见:口干乏力,四肢酸软,气短自汗,多食而消瘦或见食少而腹胀,舌淡红体胖,少苔,脉细缓。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约300毫升,早晚分服。

 【方解】 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脾虚与的发病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脾气虚弱则运化、升清、散精之能失职,精津不得布达周身而濡养四肢百骸是消渴病发生的主要机制。健脾降糖方即是基于这一主要病机,经长期验证,精选方药而成的。方中黄芪、山药、鸡内金三味合用,功主健脾补气,升清散精,养阴益肾。生地、山萸肉、枸杞子皆入肾经,以滋养五脏之阴,固涩五脏之精。葛根、花粉、黄连健脾升清,清热生津。丹参活血化瘀,另以黄精、五味子补脾润肺,滋肾涩精。药理研究表明,上药均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奏健脾益气、养阴固精之效。

 【加减】 临证时应注意加减,如见燥热显著者加生石膏、知母;痰湿盛者加佩兰、茵陈;便秘者加熟大黄、桃仁;腹泻者加补骨脂、米壳;视物模糊者加石斛、槐米;肢体麻痛者加全虫、水蛭、当归;出现水肿加冬葵子、冬瓜皮。

浅谈紫癜

紫癜是一种由于过敏引起的皮肤出血性疾患,有原发性和续发性两种。中医称为紫斑病,分为阴斑和阳斑。阴斑是因寒凉入于血分所致,盖血喜温而恶寒凉,寒则血凝而不流,客于经络和皮肤肌腠之间,而为斑为疹。这种斑疹,其形如蚊迹蚤斑,其色紫暗而淡,隐隐于皮肤之内,其部位多出在胸背,四肢则稀少。此乃无根失守之火,亦即相火,今寒凉郁于内,迫相火妄动,上犯于肺,发于皮肤肌腠故也。

如案云:外感风寒三曰,无热而恶寒肢冷,战栗,冷汗自出,颜面青紫,脉微细,此乃阳虚感寒证,方用桂枝加姜附汤,2剂而肢厥回,冷汗已止,恶寒战栗亦除,唯发际及胸背出现紫癜,呈淡红色,手足稀少,乃阳邪被阴寒内逼,相火妄动,迫肺而发于肌肤之阴斑,此即阴火上奔则阴血亦上奔,急当潜降龙雷之火,固摄真元之气,方用理中汤加升麻、葛根。服2剂后而紫斑消退,诸症悉愈。阳斑是因温热之邪迫血妄行故也,然热甚则水亏,水亏则火旺,火旺则血亦不平静而妄行,因此阳斑常因阳明胃热不解,而入于气营,邪无出路,热邪上迫心火,心火逼肺而血外溢于肌肤而为紫斑。如案云:下肢紫斑半月,始为深红色,后即变为紫褐色,斑点密集反复出现,脉滑稍数。此温热之邪内蕴血分,迫血妄行发于肌肤而为斑。法当清热解毒凉血,使热除而血自平,方用消斑青黛饮化裁,服20余剂后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