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昌西陵的主要卜选者是:工部侍郎彭蕴章、左都御史柏葰、兵部尚书魏元烺、理藩院尚书吉伦泰、工部侍郎灵桂、户部郎中甘熙(一代国师)、内务府员外郎明伦。 昌西陵鸟瞰图 《禧恩等奏西陵总图一件》原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 清代内务府样式房绘制《望仙山风水原始地势图》,四水归兮四兽聚, 白屋公卿富贵人。昌西陵选址,为一代国师、进士出身的甘熙和明伦等卜选 望仙山地势土脉高厚,主山端正,对岸得势,右侧护砂回身相迎,做近案。 望仙山穴前,水势之玄,右前方有逆水斜朝,正前方开面拜服穴前,远处有仙人山两座暗朝,所以地名:望仙山。 清代内务府样式房绘制《望仙山陵寝地盘画样》。清朝皇陵点穴,尤其注意砂,前迎后送,之玄水法,四水。水要之玄弯弓抱, 穴要聚气又藏风 工部侍郎彭蕴章、左都御史柏葰、兵部尚书魏元烺、理藩院尚书吉伦泰、工部侍郎灵桂。 彭蕴章、史柏葰、甘熙等三人,在咸丰元年,与江西巡抚陆应谷,弋阳县教谕彭定澜等一道,同时还参与卜选咸丰的定陵。 (1)、彭蕴章、道光十五年进士 彭蕴章,(1792年8月24日—1862年12月31日),字咏莪,谥文敬,江苏长洲(今苏州市)人,尚书彭启丰曾孙,清朝大臣。道光十五年进士,授工部主事,仍留直军机处。累迁郎中,历鸿胪寺少卿、光禄寺少卿、顺天府丞、通政司副使、宗人府丞。督福建学政,迁左副都御史 (2)、文庆、道光二年进士 费莫氏,字孔修,隶属满洲镶红旗,直隶省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两广总督永保之孙,清朝大臣。 道光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五迁至詹事。历通政使、左副都御史、内阁学士。十二年,授礼部侍郎,兼副都统,历吏部、户部侍郎。二十八年,召授吏部尚书,兼步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军机大臣。咸丰二年,起授内阁学士,寻擢户部尚书,复为内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五年,复为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题孝静皇后神主,加太子太保、拜文渊阁大学士、晋武英殿大学士,管理户部,充上书房总师傅。六年,卒,入祀贤良祠,谥文端。 (3)、灵桂,道光十五年举人 灵桂(1815-1885年),爱新觉罗氏,字芗生,恭亲王常宁七世孙,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大臣。道光十五年,中举人。 道光二十一年授编修。同治年间,兼理部务、旗务。光绪元年,充实录馆总裁、玉牒馆副总裁、吏部尚书、崇文门正监督、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武英殿总裁、体仁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十一年(1885)卒,追赠太保,入祀贤良祠,谥文恭。 (4)、吉伦泰 吉伦泰(1793——1853):钮祜禄氏,恭阿拉子,满镶黄,生员。 道光十五年九月廿四,任理藩院右侍郎。道光十六年九月廿六,任理藩院左侍郎。道光廿二年五月十一,任理藩院尚书。咸丰元年闰八月七日,兼兵部尚书。 (5)、魏元烺,嘉庆十三年进士 魏元烺(1780年1月28日-1854年11月19日),字丽泉,清直隶昌黎人。 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进士。 嘉庆十四年(1809年)改山东肥城知县,同年转任山西洪洞知县,嘉庆二十年(1815年)官太平县。历升平定直隶州知州、云南府知府、迤南道,四川、江西、福建按察使,广东、福建布政使。 道光十一年(1831年)升福建巡抚,署闽浙总督。 道光十九年(1839年),迁大理寺卿。 道光二十年(1840年),升兵部右侍郎。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转刑部右侍郎。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迁刑部左侍郎。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改礼部尚书。五月,迁兵部尚书。 咸丰三年(1853年),充考试国子监学正学录阅卷大臣。 咸丰四年(1854年),以疾乞假,寻卒;赐祭葬,谥勤恪。 2、相度风水官 (1)、一代国师、户部郎中,截取记名繁缺知府甘熙 清代内务府样式房绘制《昌西陵地盘画样全图》清代皇陵选址,注意四山汇聚,众水归堂,大势要大开大合,小势要左右拱卫,前迎后送。 望仙山南麓,以望仙山作为后宝山,望仙山高五丈二尺;南面正对西华盖山,以为朝山 孝和睿皇后活着的时候,道光未能为其营修陵寝,直到1850年,孝和皇后去世之后,才不得不快马加鞭为其卜择吉地。因后陵隶属于对应帝陵,所以在选择范围上缩小了很多,经过堪舆能臣的多方探寻,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道光便于1850年(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二确定“昌陵迤西”为继母葬所,并根据与昌陵方位命名为昌西陵,谨定于次年(1851)正式开工。 在道光颁布谕旨后的第三天,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于圆明园慎德堂,咸丰帝,将承办昌西陵的臣工,重新划分。 道光三十年,二月,咸丰皇帝,命左都御史柏葰、内务府大臣基溥,为孝和睿皇后营建昌西陵。 根据道光生前的上谕所提到的吉壤方位,毗邻昌陵妃园寝。按照以往惯例,为了便利于运抵木材和石料,工程处需要在破土后修筑临时通道。就在铲除障碍树木时,却突然发现松土的下面是砂石,经过承修大臣彭蕴章的再度复勘确认,深挖之下竟然还渗出水源,这对于营修陵寝来说是大忌。 于是命柏葰等人于昌陵附近(硬性条件)重新敬谨相度,最终以昌妃园寝以西的望仙山,认为此地土脉高厚,主山端正,将之绘图贴说,恭呈御览,咸丰帝阅之准奏。望仙山工程于1851年(咸丰元年)二月二十破土兴工,至1852年(咸丰二年)八月二十竣工,前后共计仅一年半,耗银总计为448000余两。 同行去过考察的徒弟有:戴饮浊、郭宇、王洪超、陈文、朱江、姬常勇、林敏等人。 (1)、道光二十九年(1850年)十二月十一,孝和睿皇后,薨于寿康宫,终年七十四岁,葬于昌西陵。 (2)、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二,孝和睿皇后陵寝定址昌陵迤西 《清道光实录》记载: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二,乙巳日 谕内阁: 昌陵迤西,择有佳壤,地基宽广,山川气势环抱,本拟为大行皇太后吉地,今谨定为。 明年诹吉兴工,所有备办料物,相度形势,必应先期敬慎将事。著派定郡王载铨、吏部尚书文庆、工部侍郎灵桂、彭蕴章,会同前往,敬谨办理。 (3)、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道光驾崩 道光给孝和睿皇后陵寝定址后,不到两天就去世,已经来不及给孝和睿皇后修陵。 《清道光实录》记载: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丁未日 午刻,上崩于圆明园慎德堂,苫次。 (4)、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五,咸丰改派昌西陵承修大臣 《清道光实录》记载: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五,戊申日 谕内阁: 载铨、文庆,现已改派恭理大行皇帝丧仪。前经派令,前往备料兴工之处,著改派魏元烺、吉伦泰、会同灵桂、彭蕴章,前往敬慎将事。 (5)、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初五,咸丰添派昌西陵承修大臣 《清道光实录》记载: 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初五,戊辰日, 添派都察院左都御史柏葰、内务府大臣基溥、恭办昌西陵工程。 (4)、彭蕴章、柏葰、魏元烺、吉伦泰、甘熙等递交的改址风水说贴 (6)、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二十,经钦天监择日,在当日兴工。 (7)、道光三十年三月十一,命命工部尚书阿灵阿,恭办昌西陵工程。 《清道光实录》记载: 道光三十年(1850年)三月十一戊戌日 命工部尚书阿灵阿,恭办昌西陵工程。 (8)、道光三十年七月十二,命已革吏部尚书文庆,办理昌西陵工程,后文庆因修陵有功复升户部尚书 《清道光实录》记载: 道光三十年七月十二 丙午日 赏已革吏部尚书文庆,五品顶带,命办理昌西陵工程。 《清道光实录》记载:咸丰六年十一月辛未日,文庆去世,咸丰回忆: 内阁大学士文庆、人品端粹,器量渊深,办事精勤,通达治体,渥承皇考宣宗成皇帝知遇,由翰林洊陟卿贰,在军机大臣上行走,缘事罢职。旋即起用擢任正卿朕御极之初,复因案获咎念其平日服官谨慎,特命督办昌西陵工程悉臻妥协,擢授户部尚书。 (9)、道光三十年九月二十三,咸丰命,工程冬季停工之后,德春看守工地 道光三十年九月二十三,乙亥日 谕内阁: 昌西陵工程,现届冬令,所有办工各员,著于停工后,均即回京。所存各项料物,著德春督率员弁兵丁,妥慎看守,其应种树株,并著德春豫为购备,敬谨办理。 道光三十年十一月初四,乙卯日 命工部尚书阿灵阿,恭诣昌西陵查看钦工料物。 清代内务府样式房绘制《昌西陵植树全图》。咸丰告诉,宗室成员、理藩院左侍郎绵森等:陵寝树木茂盛与否,为风水所关,而昌陵左右,均系砂石,要求务须填土充足,将砂石刨挖净,尽以期树木蕃盛。 (10)、道光三十年十二月二十一,命德春准备昌西陵树株 《清道光实录》记载: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二十一,壬寅日 泰宁镇总兵官德春奏:遵备树株,详拟种植章程。 得旨:著照所拟办理,汝可敬诣诣昌西陵外,应种树株之处,详细察看有无砂石,即行据实具奏,豫筹妥办。朕于明岁谒陵时,仍欲亲诣履勘,慎之。 (11)、咸丰二年二月,咸丰亲自视察昌西陵 《清道光实录》记载: 咸丰二年二月,丙午 诣,阅视昌西陵工程,并阅视慕陵后山。 (12)、咸丰二年,八月,昌西陵工程竣工 《清道光实录》记载: 咸丰二年,八月二十七,乙巳日。 谕内阁: 柏葰等奏,昌西陵工程一律完竣,著泰甯镇总兵德春,敬谨查验看守。 (13)、咸丰二年,八月二十八,赏赐地理名家甘熙和明伦 《清道光实录》记载: 咸丰二年,八月二十八,丙午 谕内阁: 现在昌西陵工程完竣,所有择地定向之户部郎中,截取记名繁缺知府甘熙,著加恩以道员用,先换顶带。内务府员外郎明伦,著加恩赏给武备院卿衔。 (14)、咸丰二年,九月,钦天监确定下葬日期 《清道光实录》记载: 咸丰二年,九月丙辰。 谕内阁、孝和睿皇后永远奉安昌西陵。据钦天监奏、谨择于咸丰三年二月二十六日。所有应行典礼、及一切事宜。著各该衙门、届期敬谨豫备。 (15)、咸丰二年,十月,德春补种树株 《清道光实录》记载: 咸丰二年,十月,丁亥日 泰宁镇总兵官德春奏:遵旨敬诣昌西陵,查勘补种树株,添换黄土。得旨:妥慎栽种,不可草率。 (16)、咸丰二年十月。钦天监确定孝和睿皇后梓宫,移到昌西陵隆恩殿时间 《清道光实录》记载: 咸丰二年十月,癸巳日。 谕内阁:明年二月二十六日,孝和睿皇后梓宫永远奉安。据钦天监奏:谨择于二月二十四日辰时。由昌陵隆恩殿、奉移至昌西陵隆恩殿。所有应行事宜,著各该衙门敬谨豫备。 (17)、咸丰二年十二月,咸丰安排孝和睿皇后明年下葬行程安排 咸丰二年十二月戊寅。 谕内阁:明年二月二十六日。孝和睿皇后梓宫、永远奉安山陵。朕于二月二十日启銮,二十二日,驻跸梁格庄行宫。二十三日,祗谒泰陵、泰东陵、昌陵,暨孝和睿皇后几筵前、行礼,并恭谒慕陵。 二十四日,奉移孝和睿皇后梓宫,至昌西陵飨殿。二十六日,奉安礼成。二十七日,恭诣慕陵。行敷土礼,礼成后回銮,于三月初一日还宫。所有应行典礼,并一切事宜,著各该衙门、及直隶总督、敬谨豫备。 谕内阁:本年二月二十六日,孝和睿皇后梓宫奉安。礼成,恭题神主。行虞祭礼,著惠亲王绵愉恭代。二十七日,慕陵行敷土礼,并行大飨礼,著恭亲王奕䜣恭代。 又谕:本年二月二十六日,孝和睿皇后奉安昌西陵,自二十四日,至工十六日,所有一切典礼,著惠亲王绵愉,恭代行礼。至恭请神牌回京,沿途朝夕上香,著恭亲王奕䜣、惇郡王奕誴,轮替恭代行礼。 (18)、咸丰三年正月,咸丰再次安排下葬行程 《清道光实录》记载: 咸丰三年正月壬戌日 谕内阁:本年二月二十六日,孝和睿皇后梓宫奉安。礼成,恭题神主,行虞祭礼,著惠亲王绵愉恭代。二十七日,慕陵行敷土礼,并行大飨礼,著恭亲王奕䜣恭代。 又谕:本年二月二十六日,孝和睿皇后奉安昌西陵。自二十四日,至工十六日,所有一切典礼,著惠亲王绵愉、恭代行礼。至恭请神牌回京,沿途朝夕上香,著恭亲王奕䜣、惇郡王奕誴、轮替恭代行礼。 (19)、咸丰三年二月十六日卯时,下葬 《清道光实录》记载: 咸丰三年,二月己亥日。 恭移孝和睿皇后梓宫,安奉昌西陵飨殿。 庚子日。以孝和睿皇后梓宫,奉安昌西陵。遣惠亲王绵愉,恭代行迁奠礼。 咸丰三年二月十六日卯时,孝和睿皇后梓宫,永远奉安礼成后,封掩地宫石门,填砌隧道。 咸丰三年,二月 辛丑 孝和睿皇后梓宫。奉安昌西陵。命大学士裕诚、协办大学士贾桢、恭题神主。惠亲王绵愉、恭捧神牌。安奉隆恩殿。恭代行虞祭礼。 咸丰三年二月十九日 甲午。以恭悬昌西陵御书扁额。前期遣官,告祭孝和睿皇后,暂安寝殿。 (20)、咸丰四年十月,咸丰命刨挖砂石,换土种树 昌西陵建筑平面图 正看隆恩门 侧看隆恩门左前方的神厨库 正看隆恩门,坐落在双层月台之上。下层大月台,宽四丈九尺六寸,前出青白石礓磋;上层月台出青白石垂带踏跺,上下层月台相距一丈五尺,以四段垂带石,划分为三段 正看隆恩殿,黄琉璃单檐歇山顶屋面、五开间。 东西二配殿,由例行的五间,改小为四楹三间,进深五檩前出廊,屋顶为单檐黄琉璃歇山顶。 正面近看宝顶,宝城对径三丈五尺,周长十丈八尺七寸,不及其他后陵的三分之一。下设青白石雕、仰覆莲须弥座。城身高九尺,为城砖磨缝砌筑。 侧看三座门,内侧的马槽沟,右水倒左 清代内务府样式房绘制《昌西陵地宫地盘平面图》地宫入口位于月台前缘,往外有砖砌敞口隧道,自南而北下斜通向地宫。葬毕时,入口前砌筑挡土砖墙,用以隧道封填,其上铺墁砖石甬路。 正看宝顶,民间传说,王侯墓地常有落石、暗弩、流沙、窝弩、石桩等机关,笔者未尝见过一次。地方诸侯防盗,多是采用多建疑冢,真正的墓穴不坐华丽装饰,甚至土堆都没有。部分民间古墓,表层有一层坚硬的类似混凝土的做法,此法防盗也多见。此法宋代时,民间发现将糯米浆、熟石灰、再加上三合土、粘土和沙子混在一起,夯实干透后坚硬如铁。 笔者遍查史书,皇陵的卜选,基本都是进士、举人出身的文官和钦天监的名家作品,极少数有秀才出身的文官。自古以来,民间半文盲,进入皇家看风水的国师,少之又少,在史书上基本上查不到太多痕迹。 而民间江湖先生,喜欢编造神话,吹牛,所以这些人的事迹,越吹越神。 而真正进入皇家的,长期为皇家服务的地理国师,多是文人出身的人,为人稳沉,不爱瞎说,反而在历史上,没有太多声音。久而久之,大家以为江湖神吹,就是地理正宗,实际上自古以来,地理文化大家精髓,一定在文人手里。 这些进入皇家服务的地理名家,多是朝廷相度大臣推荐,笔者观其给皇帝的推荐话语,多是精通堪舆、品行厚重、老成稳当、平日讲求风水,接见议论,即无伟舔之处,亦无推诿俗见,学品可信等等话语。就这些硬性要求,民间爱神吹、爱胡说的江湖先生,基本都被刷下来。 全文完。 作者:陈益峰,男,著名地理师傅,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硕士研究生,先后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工作,长期从事地理研究工作,现任国际易学联合会地理环境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少林寺北美文化推广中心易学地理总顾问。 |
|